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主要合成方法,比较了光气化法和非光气化法的各自优缺点。光气化法工业化技术成熟,但原料剧毒,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设备投资大,目前工业化生产仍多采用该法;非光气化法又分为一步法、二步法和三步法,反应条件苛刻,但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3.
4.
5.
李明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6,(9):22-25,33
介绍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生产技术现状及其进展,分析了国内外MDI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我国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非光气化合成工艺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剑昆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9,7(1):7-12
介绍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性质和市场概况。工业上MDI是通过光气化法生产的,对传统工艺的改进均是围绕节省能耗开展的。由于传统工艺存在光气剧毒、副产HCI对设备腐蚀严重、对环境污染大等缺点,国内外开发了三光气(BTC)法,二苯甲烷二胺(MDA)法和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酯(MDC)分解法等非光气法工艺,新方法具有安全无危害、无污染、反应条件温和、产品收率高等优点,代表了MDI工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8.
首先用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制备端异氰酸酯预聚体,然后用甲乙酮肟封闭预聚体的异氰酸酯基团。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封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物料的配比对异氰酸酯基团封闭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仪研究了封闭前、封闭后和加热解封后的预聚体异氰酸酯基团特征吸收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增加或N(活泼-H)/N(-NCO)增加,异氰酸酯基团封闭率增大;在80℃,N(活泼-H)/N(-NCO)=1.2,反应4 h的条件下,甲乙酮肟可完全封闭异氰酸酯基团;甲乙酮肟封闭的聚氨酯预聚体能在135℃下解封。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聚氨酯预聚体(PPU)产品的黏度和贮存稳定性这两方面的影响,并探究获得低黏度、高储存稳定性的PPU的合成工艺,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聚丙二醇(PPG)为原料,考察了聚合温度以及加料方式对聚合反应和预聚体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直接使用的预聚体,适当降低聚合温度和延长滴加时间有利于降低产品黏度;对于需要储存一段时间使用的预聚体,适当提高聚合温度和一次性加料有利于降低体系黏度,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转矩流变仪模拟双螺杆挤出反应条件,分别在无催化剂和铋/锌复合催化剂作用下进行4,4'/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4-丁二醇本体聚合,结合二维流动简化假设、黏度/分子量关联式和Arrhenius方程,建立了热塑性聚氨酯(TPU)重均分子量与反应体系转矩、温度的流变动力学方程,分别拟合得到无催化剂和催化剂作用时体系转矩与重均分子量的关联式;发现采用流变动力学方程模拟的TPU平均分子量与实时取样后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结果吻合良好,采用流变动力学方法测量方便迅速,能提供整个反应过程中TPU平均分子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丁酮肟由于其低毒、低污染和高脱氧效果而被用作防结皮剂、锅炉的除氧剂和脱酮肟基硅烷交联剂的生产原料,然而丁酮肟及其二元混合体系的密度与黏度却鲜有报道。本文利用密度瓶,测定了丁酮肟-丁酮、丁酮肟-环己烷和丁酮肟-正己烷三个二元体系在(293.15~303.15)K、常压条件下的密度,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三个二元混合体系在(293.15~303.15)K、常压条件下的黏度。对不同温度下混合密度与组成的关系,通过多项式方程进行了拟合;对不同温度下混合黏度与组成的关系,分别通过Grunberg-Nissan和Eyring-UNIQUAC方程进行了拟合,并给出了回归系数和平均相对偏差。本文数据和关联可为丁酮肟相关工业过程的设计、模拟和优化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3.
聚醚二元醇与异氰酸酯封端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醚二元醇和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原料合成预聚体,分别以丙酮肟、甲乙酮肟、丁二酮肟和硝基甲烷作为封闭剂,制备了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固化剂。用于阴极电泳涂料,以降低固化温度。利用化学滴定、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TG)等分析手段对预聚体和异氰酸酯固化剂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解封反应时间及解封温度与封闭剂种类有关,甲乙酮肟封闭的异氰酸酯固化剂的解封温度最低,为130℃,解封时间为20 min。 相似文献
14.
Li Wang Jie Zhang Zhentao Mi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Oxford, Oxfordshire : 1986)》2006,81(4):710-712
The ammoximation of methyl ethyl ketone and hydrogen peroxide to form methyl ethyl ketoxime was studied over zeolites (TS‐1)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308–373 K. The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a batch autoclave at autogenous pressure. The conversion of methyl ethyl ketone and the selectivity to methyl ethyl ketoxime can reach 99% and approximately 100%, respectively, and the by‐products were the small amounts of corresponding methyl ethyl ketazine and trace amounts of unidentified compounds. Important factors were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solvents and slow addi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The molar ratio of NH3 to keton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nversion of methyl ethyl ketone, but increase in the ratio of NH3 to ketone had a beneficial effect on selectivity. Copyright © 2006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5.
杨占强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2,(3):16-19
以甲乙酮肟为封闭剂封闭TDI得到多异氰酸酯固化剂,并通过控制活性氢与-NCO基团的比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来确定实验最佳条件;通过红外测试来确定固化剂中基团种类从而判断反应后产物种类;通过热失重测试确定固化剂的解封温度。探讨了在不同条件下-NCO的封闭率,进而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n(活泼H):n(—NCO)为1.2,封闭反应温度控制在80℃左右为宜,反应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16.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肉桂酸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肉桂酸与乙醇为原料合成肉桂酸乙酯,探讨了影响反应的相关因素,优化的最佳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2.0g,酸醇质量比为2.0:15.6,反应时间为2.0h,酯化率可达到91.0%。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