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鲍文良 《石油机械》2004,32(7):71-72
在油田采油过程中 ,柱塞式抽油泵经常遇到抽油泵不出油的情况 ,究其原因是由于抽油泵出油阀与拉杆之间螺纹连续松脱造成动力连接中断而形成故障。通过对柱塞式抽油泵出油阀与拉杆连接方式的分析 ,设计了一种新的抽油泵出油阀连接结构。这种新出油阀结构的特点是 ,结构简单、可靠 ,不改变工作结构参数 ,工作不受影响 ,可反复拆装 ,便于现场装配。 6口井的使用表明 ,出油阀与拉杆及油阀与柱塞之间均没有发生脱扣现象 ;减少了检泵次数 ,提高了抽油效率 ,增加原油产量 ,达到了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研制新一代高压单缸喷油泵的过程中,为了了解并掌握出油阀的运动规律,利用霍尔传感器对ADN型高压单缸喷油泵的出油阀升程进行TN量,通过改变喷油量、喷油泵转速及燃油系统结构参数等,分析了它们对出油阀运动产生的影响,并找出了对出油阀运动较大影响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新型增效活塞环式抽油泵在临盘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进的新型增效活塞环式抽油泵主要由抽油杆、上下出油阀、活塞本体、钢密封环、软密封环、出油阀、螺旋挡砂帽、活塞护套和泵上下接头等组成。密封结构为弹性密封 ,每台泵的活塞共有 17道弹性密封环 ,其中 11道软密封环和 6道钢密封环 ,活塞长度仅为 2 4 0mm ,出厂试压 2 0MPa ,不渗不漏。先后应用了 2 0口井 ,均运转正常 ,平均增加泵效 9 8%。实践证明 ,这种泵对于低泵效井和微出砂井有积极作用 ,对于低渗透油田 ,效果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4.
密闭集输的关键是液位控制,目前国内各油田大多数采用的是出油阀控制式。这种工艺只降耗不节能,而且自控不可靠。为此,我们研究开发了调速式液位控制油气集输工艺。本文介绍此工艺的原理、优缺点、推广应用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石油机械》2017,(4):59-62
为解决低产油井普遍存在的供采不平衡、泵效及系统效率低的问题,研制了偏置出油阀实心柱塞小排量抽油泵。该泵采用实心柱塞结构,出油阀偏置于泵轴线,原油进泵流道平直,增强了抽油泵的结构强度和进泵原油的流动性。柱塞下死点时出油阀位于泵腔最高处,有利于泵腔内气体及高含气液体的排出和泵效的提高。出油孔的非均匀布置使该泵能够适应普通油井的井口直径。现场试验中,该泵相对于API最小泵径(32 mm)的泵效提高约10%,液体载荷减小约45%,载荷峰值减小,示功图波动平缓,功率也大幅降低。这说明偏置出油阀实心柱塞小排量抽油泵对泵效的提高和悬点载荷的减小有着显著作用,对油田的节能降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密闭集输的关键是液位控制,目前国内各油田大多数采用的是出油阀控制式。这种工艺只降耗不节能,而且自控不可靠。为此,我们研究开发了调速式液位控制油气集输工艺。本文介绍此工艺的原理、优缺点、推广应用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装备PMD喷油泵的发动机冷起动困难的问题,在冷冻试验室进行了发动机冷起动试验,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对喷油泵的回油螺钉、凸轮轴、柱塞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等压出油阀代替原机泵的等容出油阀,试验验证表明,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提高了喷油泵在起动、怠速工况下的工作能力,解决了该发动机冷起动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ADN型高压单缸喷油泵的结构特点出发,提出出油阀升程的霍尔测量方案;同时对霍尔芯片的耐压能力进行了模拟验证试验,对传感器的封装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确保了测量方案的可行。最后,对出油阀升程传感器进行了标定,并通过试验来分析了传感器安装对供油特性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9.
1.含水分析仪、流量计及密度计安装的前后顺序对油气分离器或三相分离器出口的原油进行计量时,不少油田将含水分析仪或密度计装在罗茨流量计之后,甚至装在出油阀之后,这是不妥当的。因为原油流经过滤器和罗茨流量计的压力损失,一般大于原油的灌注头,所以原油在罗茨流量计之后要发生气化;出油阀的控制压差一般在0.05MPa左右,再加上原油流经过滤器和罗茨流量计的压降;总的压力损失  相似文献   

10.
提高高压共轨供油泵容积效率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型高压供油泵为模型,利用Hydsim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燃油可压缩性和泵油部件中柱塞腔余隙容积、电磁阀、回油螺钉以及出油阀等主要结构参数对供油泵容积效率的影响,为供油泵的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容积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国外三管式防砂抽油泵的中管、阀球和阀座、阀罩、间隙、密封段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采取在三管式防砂抽油泵上部安装出油阀,根据冲程长度确定外管、中管和内管长度,外管采用薄壁泵筒(壁厚4.76mm),以及在不带沉砂尾管的三管式防砂抽油泵泵下安装砂锚和防砂筛管等措施,将油井含砂状况和抽油泵工况相结合,提高了三管式防砂抽油泵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现场应用收到了较好的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用出油阀控制和用离心泵变频调速控制实现密闭输送的接转站的控制原理及其特点,给出了计算变频调速离心泵节能率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在离心泵变频调速系统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4DX柴油机冷起动困难的问题,从喷油泵着手进行改进,对起动油量、供油提前角、柱塞参数、出油阀型式及怠速调速率对起动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试验对这些参数进行优化匹配。结果表明:通过对喷油泵参数优化,提高了柴油机的冷起动性能,同时保证其他工况性能不受影响,满足了实际车用柴油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稠油开采的抽稠油泵。它由:大泵筒、小柱塞、柱塞泵筒、加长管、进油阀、出油阀、泵筒下接头等组成。小泵为抽油泵、大泵为反馈泵,两泵嵌套式安装,小柱塞与泵筒下接头形成铰接,降低了柱塞泵筒的加工难度,具有出油阻力小、长度短、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石油机械》2016,(7):100-102
针对低渗透深抽井常规抽油泵存在供采不平衡、泵效低及泵漏失量大等问题,研制了小排量环形柱塞杆式抽油泵。该泵采用环形柱塞及出油阀外置结构,解决了泵阀结构对柱塞尺寸的限制问题,使泵径可以减小到满足排量要求。采用双泵筒配合环形柱塞结构可以减少抽油泵的漏失量,泵工作时环形液流在泵内产生漩流,可以有效防止泥砂在进油阀处的沉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环形柱塞泵密封效果好,漏失量小,对于日产液不大于2m~3的低产井,环形柱塞泵的平均泵效是常规抽油泵的3倍。小排量环形柱塞杆式抽油泵满足低渗透含砂油井高效长久的开采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低产油井的生产需求,研制了非标的φ28 mm整筒抽油泵。改善了泵筒受力状况,解决了泵径小带来的上出油阀罩强度弱的弊端,提高了泵筒的强度、抗弯曲性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现场应用表明:平均提高泵效5%以上,检泵周期〉450 d,且性能可靠;未发生由于抽油泵失效造成检泵作业的情况,满足超低渗透油藏油井生产和工艺设计的要求,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一种油田机械采油用的可坐封稠油泵,由上泵总成、联通接头、联接管、下泵总成组成,其中上泵总成由上泵筒、上柱塞组成,下泵总成由受力管、下泵筒、下柱塞、出油阀、进油阀组成。轴向力由上泵筒、受力管承担,下泵筒不承受轴向力,受力管的刚度和强度大,抗压和抗拉能力强,因此,可以带长尾管和封隔器生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解决普通抽油泵采油时产生气阻、气锁及砂卡现象的不足,研制了一种新型长塞环封防气防砂抽油泵。该泵采用长柱塞短泵筒结构,柱塞上端设计成机械强启闭防气出油阀总成,密封段采用刮砂环、补偿式金属环及非金属环间隔排列的形式防砂。大庆油田的现场试验表明,该泵能够在各种油气比的油井中高效可靠地工作,与普通抽油泵相比,平均泵效提高15%~20%,平均单井检泵周期延长90 d以上。  相似文献   

19.
双作用抽油泵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吝拥军 《石油机械》2002,30(4):25-26
研制的 70mm双作用抽油泵主要由泵筒、空心拉杆、上密封短节、上部进油阀、下部进油阀和柱塞等部件组成。这种泵采用两套进、出油阀 ,在一个往复冲程中完成两次吸液和两次排液动作 ,上下冲程都能出油。中原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卫城油矿WC5 8— 19井的现场应用表明 , 70mm单柱塞双作用抽油泵在不改变抽油机和抽油杆组合的情况下 ,比同泵径普通抽油泵理论排量增加 2 0 %~ 5 0 % ,系统效率比普通泵高 12 7%。  相似文献   

20.
液力反馈型空心杆抽油泵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的液力反馈型空心杆抽油泵主要由反馈长柱塞、反馈泵筒、出油阀、接箍、旋转装置、工作泵筒、工作柱塞、进油阀等组成。悬点载荷分析表明,这种泵在下行程时,与常规泵相比,增加了杆柱的下行动力而减少了下行阻力,有效地解决了常规泵空心抽油杆采油工艺中空心抽油杆柱下行困难的问题,并可提高抽油泵的泵效,延长空心抽油杆的使用寿命。液力反馈型空心杆抽油泵的应用,可改进空心抽油杆采油工艺,提高采油的整体效率,将对空心抽油杆采油工艺的推广应用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