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单测点的碾压混凝土坝位移监控模型不能很好地监控碾压混凝土坝的安全运行、预测和评价碾压混凝土坝的工作性态,为此分析了与碾压混凝土坝位移相关的水位、温度和时效等时空影响因素的表达式,结合碾压混凝土坝位移观测资料,建立了碾压混凝土坝位移时空监控模型。工程实例表明:该时空监控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可以用来实时监控碾压混凝土坝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2.
碾压混凝土坝逐层振捣碾压形成的诸多施工层面是坝体的薄弱环节,注定其结构特性较常态混凝土坝更为复杂,依托大坝原型观测资料分析大坝结构运行性态是保障碾压混凝土坝安全运行与服役寿命的重要技术手段.文中在概括碾压混凝土坝结构宏细观力学行为、多场耦合数值仿真分析与变形监控模型等方面所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碾压混凝土坝工作性态安全监控理论和方法的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碾压混凝土坝服役性态探讨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与亟待发展和完善的研究领域,以期进一步完善碾压混凝土坝安全监控理论体系,为碾压混凝土坝安全运行与健康服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依据国内外碾压混凝土及碾压混凝土坝渗透试验结果,结合碾压混凝土渗流特性的理论,分析了碾压混凝土本体和层面的渗透性、层面等效水力隙宽、层面处理方式等基本因素对碾压混凝土渗流特性的影响,归纳出碾压混凝土坝渗流的一般规律性,并通过对已建工程实践的分析比较,提出碾压混凝土坝的一些渗流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施工的发展趋向碾压混凝上坝发展历史很短。1980年日本岛地川坝的施工是世界上第一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1982年,美国建成了柳溪坝,这是第一座完全采用填土施工法的碾压混凝土坝。但是,两坝建筑物含有的混凝土不同,柳溪坝混凝土压实至接近最佳含水量,而不象岛地川坝那样,混凝土过湿,以致振捣碾压机可能把胶浆带到浇筑层表面。此后,全世界已建成17座碾压混凝土坝。  相似文献   

5.
自1986年建成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坑口坝以来,由于碾压混凝土坝建设速度快、造价低、质量可靠等特点,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共建成碾压混凝土坝92座、在建34座。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碾压混凝土坝发展和有关的主要技术特点,并对贫胶粗粒料(准碾压混凝土材料)筑坝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依据国内外碾压混凝土及碾压混凝土坝渗透试验结果,结合碾压混凝土渗流特性的理论,分析了碾压混凝土本体和层面的渗透性、层面等效水力隙宽、层面处理方式等基本因素对碾压混凝土渗流特性的影响,归纳出碾压混凝土坝渗流的一般规律性,并通过对已建工程实践的分析比较,提出碾压混凝土坝的一些渗流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波  梁俊  周武 《人民长江》2011,42(13):68-71
针对碾压混凝土坝安全性态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等级的确定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将证据理论应用到碾压混凝土坝安全性态综合评价中,以解决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证据理论在碾压混凝土坝安全评价中的计算步骤,建立了碾压混凝土坝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为碾压混凝土坝安全性态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已建碾压混凝土坝的类型,影响碾压混凝土坝设计断面的因素。对各种地基上碾压混凝土坝的断面如何选择,对其稳定设计及上、下游坝面的设计选择。并论述了碾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及细部设计,为碾压混凝土的设计技术和应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再论新概念碾压混凝土坝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近年来在碾压混凝土坝和常态混凝土坝的进展,再论新概念碾压混凝土坝。这种混凝土介于碾压混凝土和常态混凝土之间,由稠度(VC值)不同的零坍落度混凝土构成。主要利用振动碾压实,在边缘、孔洞、接近基岩和有钢筋部位可使用VC值较低的零坍落度混凝土以高频振捣器密实。这样全坝或全断面都采用零坍落度混凝土,可免除日常在碾压混凝土坝中另设置常态混凝土或改性混凝土的分区。对这种新概念碾压混凝土坝的特点和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作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水电站设计》2007,23(4):88
第五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于11月3日至4日在贵阳隆重召开,来自34个国家的45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碾压混凝土坝的最新发展,庆贺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应用30年,研究碾压混凝土坝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1.
拱坝温度荷载与温度应力的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拱坝温度荷载的概念及值得注意的问题 .拱坝的温度荷载可以分解为三部分 :均匀温度变化Tm,等效线性温差Td 及非线性温差Tn.拱坝有封拱温度场、年平均温度场和变化温度场三个特征温度场 ,其温度荷载可由特征温度场的相应值求得 .文章还介绍了用拱梁分载法计算拱坝温度应力 ,同时论述了影响拱坝温度应力的一些因素 ,包括封拱温度、坝体及基础弹模、坝体热胀系数及导温系数、坝体表面温差等 .  相似文献   

12.
张鹏飞 《人民长江》2019,50(6):34-38
为探讨梯级电站联合运行对下游水库水温影响,以乌江梯级开发电站中的东风水库为研究对象,根据东风水库2002年及2006年实测水温数据,分析了东风上游水库建成前后东风水库水温的变化过程,同时运用EFDC模型计算了东风水库上游引子渡和洪家渡水电站下泄低温水对东风库区表层水温及坝前垂向水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梯级水库运行对天然河道水温的累积性影响程度跟主要支流水体温度及流量均有关,入库流量越大,东风库区相同位置库表水温越低,与天然水温的温差越大;下泄低温水温度越低,相同位置库表水温越低,与天然水温的温差越大;入库流量越大、入流温度与天然水温温差越大,低温水影响越大,上游下泄低温水对库区累积性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熊明  邹珊  姜彤  李其江 《人民长江》2018,49(14):48-54
基于长江源区沱沱河流域1977~2015年月平均气温、河流水温同步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沱沱河5~10月气温与水温的年际变化趋势及周期性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水温与同期气温的线性相关性。结果表明:近40 a来,沱沱河流域5~10月气温和水温均呈现出升温趋势,2011~2015年较1977~1980年气温分别升高0.6,1.3,1.3,1.0,1.3,2.0℃,水温分别升高0.6,1.6,1.7,1.1,1.0,0.2℃;水温上升趋势突变发生时间普遍滞后于气温,突变点分别在1997~2003年和2005~2007年之间;7~10月水温与气温变化均存在明显的28 a时间尺度的主周期,而5,6月气温与水温周期不一致;水温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密切,可以认为气温变化是影响水温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根据渠道不同部位衬砌体表面接受太阳辐射量不同、温度不同的基本规律,利用太阳辐射量之间相互平衡的关系,建立了通过太阳净辐射反演渠道衬砌体表面温度的一种简单实用的太阳辐射模型。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出了考虑遮蔽情况下渠道不同部位的大气温度T 0及衬砌板温度T S 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比较了各个部位混凝土温升与大气温升的关系。计算实例表明,模型不仅符合实际中的规律,而且为以后的渠道表面衬砌体温度反演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矩法的高拱坝实际温度荷载反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度荷载是拱坝的主要设计荷载之一,与封拱温度、环境气温、库水水温等关系密切,实际温度荷载难免与设计温度荷载存在一定差异,传统点式温度计监测数据信息量少,难以进行合理有效的拱坝温度荷载反馈。结合溪洛渡特高拱坝典型坝段分布式光纤顺河向实测温度,基于矩法进行高拱坝实际温度荷载反馈,即采用多项式表示等效温度,根据等效温度的各阶矩与分布式光纤顺河向实测温度相应的各阶矩相等,确定多项式的系数,进而得到等效温度的分布。分析表明,现有规范采用的全截面线性化等效温度仅是非线性等效温度在一次矩等效时的特例,通过计算2阶和3阶矩等效温度,获得坝段截面非线性温度分布,更加全面反映高拱坝从封拱灌浆到水库正常运行期间坝体温度的调整过程,可为拱坝设计提供有益的技术补充。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地下水源热泵长期影响下,地下水温度主控因素的变化特征,选择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为研究区,将地下水温度作为典型的灰色系统进行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方法进行地下水温度、地下水位埋深、气温、降水量以及回水井水温之间的关联度分析,获取地下水温变化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受水源热泵影响时,地下水位埋深是地下水温度的主控因素。在水源热泵影响下,地下水温受气温、降水量、地下水位埋深和回水井水温的共同影响:在垂向上,回水井水温对监测井水温的影响程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地下水温度的主控因素由回水井水温转变为地下水位埋深,在水平方向上,回水井水温对监测井水温的影响程度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地下水温度的主控因素由回水井水温转变为气温和地下水位埋深。  相似文献   

17.
控制幕取水方式能够有效地减缓温度分层型水库下泄低温水对下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但目前缺乏控制幕运行方式下泄水温规律的试验研究以及对下泄水温成因的分析。本文基于某水库水温资料,首先通过试验探讨不同控制幕运行方式对下泄水温的改善效果,总结下泄水温规律。其次,利用三维数学模型进行精细模拟,分析控制幕表层和底层同时过流运行方式的流动规律,探讨下泄水温成因。结果表明:控制幕表层过流运行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下泄水温;采用控制幕表层底层同时过流运行方式时,主流区位于控制幕顶部和底部,下泄水体主要由表层高温水与底层低温水掺混而成,下泄水温取决于所取表层高温水和底层低温水的掺混比例。研究成果对温度分层型水库控制幕取水的运行调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水库垂向表层水温在年、季、日内的变化特征,给库区水体理化性质分析及养殖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以汾河二库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汾河二库使用10 m长的柔性温度链进行自动化表层水温原型监测,分析了表层水温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汾河二库垂向表层水温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符合分层型水库表温层特征;秋冬季表层水体水温均匀分布,春夏季水面下1~2 m层存在水温突然升高的现象;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得知,气温与库面水温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全年整体库面水温最大值出现时间与气温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不同季节气温对表层水温的影响深度不同,气温升高,水温日变幅值越大,影响深度越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贵州省1961-2013年逐日0cm地面温度观测资料,采用ArcGIS空间分析、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等对贵州省地温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突变特点、周期变化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地温、平均最低地温年际、季节空间分布大致从黔西北向黔东南随经度增加、海拔和纬度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平均最高地温年际与秋、冬季空间分布大致从黔东北向黔西南随着经度、纬度的降低和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平均地温与平均最低地温年际、季节变化均呈增温趋势,尤以平均最低地温年际、季节增温趋势最显著;平均最高地温年际与春、夏、秋季均呈增温趋势,冬季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地温、平均最高地温、平均最低地温年际、季节突变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且均以春、秋季突变十分显著。平均地温、平均最高地温、平均最低地温年际、季节周期变化主要以长周期为主周期。年平均地温、年平均最低地温与海拔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年平均最高地温则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针对深溪沟水电站河床式厂房底部的填塘碾压混凝土,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各种温控措施条件下的温度和应力,并筛选出合理的温控措施,使填塘碾压混凝土在该温控措施条件下的最高温度和最大应力均能满足温控标准的要求。同时研究在推荐的温控措施下,填塘混凝土浇筑块表面点和中心点的温度变化对温度场的影响,为类似工程的温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