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艺提供了金属和固体无机颗粒在阴极零件上电共沉积方法。颗粒平均尺寸小于300μm,在镀液中的浓度为10~150克/升。无机颗粒悬浮在含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槽液中。表面活性剂含量至少使槽液中颗粒的重量比与表面活性剂对颗粒的重量比相同。颗粒在0.005NKNO_3溶液中的ζ电位至少为 40mv,适合的阳离子氟碳化合物表面活性剂组成应具有以下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
利用CHI630电化学分析测试仪测试了在浸锌溶液中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加入不同含量的最优表面活性剂后试片活化电位随浸锌时间的变化曲线和浸锌后的试片在3.5%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对其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浸锌后试片的稳定电位,提高浸锌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并确定了表面活性剂A是较适宜的浸锌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其最佳用量为0.1 g/L~0.15 g/L.同时,利用SEM、EDS对浸锌层、断面、镀镍层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镀层结合力合格.  相似文献   

3.
该镁合金表面多层镀镍溶液包括低磷、中磷、高磷含量镀镍溶液,其中低磷含量镀镍溶液配方包括硫酸镍10克/升~50克/升、  相似文献   

4.
实用利专     
镍-铬合金的电沉积本文报导了一种用于电沉积镍-铬合金的以三价铬盐为基础的酸性溶液。此合金含铬在0.1-60(重量)%,它耐磨,抗蚀性好且附着力强。这种溶液含有三价铬氯化物(三水合物)50-125克/升,镍氯化物(六水合物)10-125克/升,甲酸10-115克/升,硼酸25-60克/升,柠檬酸钠(二水合物)50-100克/升,还含有乙醇酸、溴化钠、溴化铵或氯化铵和表面活性剂。合金电沉积条件是,pH值1.0-5.0,槽液温度在20-60℃,直流电或脉动交流电。实例:三氯化铬(六水合物)100克/升,氯化镍(六水合物)30克/升,甲酸(95%)40毫升/升,硼酸30克/升。柠檬酸钠(二水合物)80克/升,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化学镀法、电镀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在孔径为5μm的多孔不锈钢基体上进行了致密钯膜的制备。采用SEM、EDS、XRD等对多孔不锈钢表面钯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0.1 g/L的PdCl_2盐酸溶液对完成前处理的多孔不锈钢进行化学镀预镀后,再使用钯含量为17 g/L钯氨溶液进行电镀可制备出成分纯净的钯膜,此时,钯膜表面形貌平整致密且均匀,无明显坑洞和裂缝,膜厚10~20μm。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设计法,获得了在环保型电解液中,钛合金经微弧氧化,其表面生长出生物活性陶瓷层的最优工艺,即:镁盐5g/L,硅酸盐40g/L,添加剂5g/L,氧化电流密度165mA/cm2,溶液温度35℃.当氧化时间为30min时,可获得6~10μm的灰色光滑氧化膜.采用X衍射、扫描电镜研究氧化膜的结构、形貌,结果表明:钛表面氧化膜层含有大量锐钛矿相和少量钛酸镁相,表现出陶瓷性质,氧化膜层表面均匀分布大量微孔,孔径均匀,使得膜层有一定的粗糙度.钛氧化膜对仿生液的浸润性优于钛合金基体,氧化膜表面在过饱和磷灰石溶液中很容易生成磷灰石,具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在TC11钛合金表面等离子渗Mo以提高其耐磨性。利用SEM、EDS、XRD分析了渗Mo层的微观组织、化学成分及相组成,测定了渗层的硬度分布。采用划痕试验测定了渗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通过球盘磨损试验测定了等离子渗Mo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渗层厚度为30μm;0~10μm表层Mo含量为65%,由表及里呈梯度降低;渗层由单质Mo以及Al8Mo3和Al3Ti等化合物组成,表面硬度达1034 HV0.1;渗层与基体的结合力为70 N;渗层的比磨损率是基体的1/55.4。  相似文献   

8.
在甲酰胺溶液中,利用液相感应渗入技术,在35钢表面制备出碳氮共渗层,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了渗层组织和表面形貌,测定了渗层的成分,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渗层硬度分布。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得到碳氮共渗层,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渗层的厚度增加,渗层表面孔洞减少。渗层由外白层、内白层和过渡区组成,渗层中含有C、N元素,含量随离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处理6 min可在试样表面形成厚度约33μm的白亮层和50μm的扩散层,渗层的最大硬度为592 HV0.1。  相似文献   

9.
研究由羧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的油溶性添加剂对铝酸钠溶液种分分解率和产物Al(OH)3粒度的影响,并对该添加剂影响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相关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当添加剂中羧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60%(质量分数)、添加量75 mg/L时,相对空白试样,添加剂可提高铝酸钠溶液种分分解率2.5%左右,产物中粒径大于45μm的Al(OH)3颗粒的含量增加约7%(质量分数),且粒度分布主要集中在50-70μm区域;对产物粒度分布进行数学拟合计算,得出加入添加剂后单位质量Al(OH)3颗粒的总表面积增加约2%,表明在保证不增加粒径小于45μm的Al(OH)3颗粒含量的前提下,通过加入添加剂提高铝酸钠溶液种分分解率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超细氢氧化铝粒度分布曲线和红外光谱,通过粒子数计算和3700~3 000 cm-1间红外光谱分峰拟合,研究了干燥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对超细粉体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干燥后超细氢氧化铝粒子总数的减少不大于6%;而不加表面活性剂时,粒子总数减少99.98%;同时可能是由于粒度小于0.1μm的粒子易吸附于表面活性剂的原因,干燥过程中的团聚程度较小,而粒径为0.5~10 μm的粒子团聚较明显.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A和B后,在l 310 cm-1处出现游离O-H特征峰,同时游离的O-H从32.3%(质量分数)分别增加至39.88%和35.95%,多分子间缔合的O-H特征峰从36.65%分别减少至29.78%和27.79%;这说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明显抑制分子间O-H的形成,从而可降低粒子的团聚程度.  相似文献   

11.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对比实验法研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铝酸钠溶液品种分解率及其产品粒度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量在100~150mg/L范围内,可提高分解率6%左右;粒度分析及电子显微镜形貌观察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促进AI(OH)3晶体的附聚和抑制二次成核,产品平均粒径可提高16 um.对表面活性剂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的机理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改变AI(OH),颗粒的表面Zeta电位,同时使铝酸钠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了20~30 mN/m,从而可大幅度降低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加快晶体生长速度.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2.
钢材表面的激光合金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激光表面合金化是一种局部表面变质处理的新方法。它是用激光束作热源进行加热,使钢材表面一薄层快速熔化,并可控制钢材表面熔化到所需要的深度(1)。可以采用真空蒸镀、电镀、涂敷粉末或薄膜、离子注入等方法把所要求的合金元素涂敷到钢材表面,在激光束照射下产生一层厚度为10~1000μm的表面熔化层。熔化层在凝固时获得的冷却速度可达10~5~10~6℃/秒,此冷却速度相当于急冷淬火技术所能达到的冷却速度(2)。由于在表面薄熔化层液体内存在着扩散作用和表面张力效应等物理现象,钢材表面仅在很短时间内(50μs~  相似文献   

13.
张江涛  王立 《焊接》2023,(12):58-64
为了研究Ni-P镀层厚度对Cu/Al接头性能的影响,采用Zn98Al钎料对不同镀层厚度的T2紫铜与3003铝合金进行了钎焊,获得一系列钎焊接头,研究了钎料在镀层铜板上的铺展润湿性能,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头中Cu侧界面结构形态、化合物层厚度及种类等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了镀层厚度对接头力学性能及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层厚度增加,钎料在镀层铜板上的铺展面积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与无镀层铜板相比,当镀层厚度为5~20μm时,钎料的铺展面积由62.4 mm2增加到189.5 mm2,增加了近3倍,此时,钎料的铺展面积稳定、润湿性能较好,有助于获得优质接头;与无镀层接头相比,镀层厚度小于5μm时,接头Cu侧界面结构仍为粗大的Cu3.2Zn4.2Al0.7化合物层,接头强度变化不大;当镀层厚度为5~20μm时,镀层有效阻隔了Cu,Al原子扩散,接头Cu侧界面结构转变为Ni-P镀层+较薄的Al3Ni化合物层,同时接头抗剪强度也增加到最大值39 MPa,与无镀层接头相比提高了约21.8%;当镀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典型的氰化电镀与无氰刷镀工艺在隔离开关触头的基材表面成功制备了银镀层,比较了两种工艺条件下触头镀银层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厚度均匀性、结合力及在3.5%氯化钠溶液中耐蚀性等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无氰刷镀银层的显微硬度达130 HV,与氰化电镀银层相当,满足DL/T 486-2010硬度要求;经刻划栅格试验镀层未剥落,基体结合力接近或达到氰化电镀银层水平。但无氰刷镀银层存在漏镀孔洞,致使该镀层在3.5%氯化钠溶液中腐蚀速率达59.6μm/a,相同腐蚀介质中的氰化电镀银层仅为1.5μm/a,且无氰刷镀银层的厚度均匀性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15.
TiC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优化自生TiC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利用真空实型铸渗方法制备了自生TiC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自生TiC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性。结果表明,从基材和复合层间的界面到复合层表面,TiC颗粒尺寸逐渐增大,圆整度逐渐变差,其中Ti-C-20wt%Fe体系复合层中TiC颗粒的尺寸增长量(由1μm增长到2~3μm)明显小于Ti-C体系(由1~2μm增长到约10μm)。与Ti-C体系相比,Ti-C-20wt%Fe体系制备得到的复合层中元素分布、硬度和TiC颗粒的体积分数较均匀,在复合层相同位置上TiC颗粒较小,圆整度较好。  相似文献   

16.
使用聚合物(PAG)水溶液和气泡塔,研究了气液混合液的特性及气泡对淬火开裂的影响。淬裂试样为带凸缘的SUJ2钢园柱体。试验表明,当过滤器为5~15μm规格时,在0.1~10%浓度的PAG水溶液中,PAG起界面活性剂作用,使溶液表面张力较水显著降低,气泡直径减小。故由于气泡作用,蒸汽膜持续时间被延长,冷却速度亦较无气泡时为小。当PAG水溶液为低浓度时,均产生横向开裂;溶液浓度为10~15%且带有气泡时,产生纵向开裂的倾向较大;溶液浓度为20%时,则均产生纵向开裂。  相似文献   

17.
微弧氧化技术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用微弧氧化技术处理纺织机械中高速旋转的零部件和易损件.氧化层厚度可以控制在几十~200μm,显微硬度可达HV0.1800以上.对于某些零部件的沟区、内表面及溶液不易流动的区域,氧化层质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第三代单晶高温合金DD9磨削烧伤问题,设计三因素五水平实验,从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和显微组织等角度出发,研究磨削工艺参数对烧伤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工件进给速度小于等于250 mm/min时,磨削表面粗糙度Ra在0.8μm左右小幅度变化,表面质量较好;当工件进给速度大于250 mm/min,磨削深度超过1.0 mm后,磨削区域温度急剧上升,磨削纹路被破坏,出现涂覆、凹坑等磨削缺陷,工件表面发生烧伤;DD9合金缓进给磨削工件表面及表层均表现为加工硬化,显微硬度为400~600 HV,硬化层深度在50~110μm,塑性变形层厚度为1~10μm。推荐的DD9磨削工艺参数组合为:砂轮线速度vs=20 m/s,进给速度vw=250 mm/min,磨削深度ap=0.6 mm。  相似文献   

19.
在甲酰胺、氯化钾和水的混合溶液中,采用液相等离子电解技术在阴极对Ti-6Al-4V合金进行表面改性。直流和脉冲电压下试样表面均得到了含有C、O、N三种元素的膜层。直流电压下膜层厚度与硬度随直流电压与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220 V时处理20 min能够得到约100μm的膜层,膜层中最大硬度达到1287.8 HV0.1。脉冲电压下,膜层厚度同样随脉冲电压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膜层剥落现象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刀具磨损是影响材料加工表面质量的重要因素。利用后刀面磨损量VB分别为0、80、213、286、392μm的K44硬质合金球头铣刀对Ti60钛合金进行铣削实验,测试在不同刀具磨损状态下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表面形貌和纹理、残余应力、显微硬度和微观组织,分析了Ti60铣削表面完整性与刀具后刀面磨损量VB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后刀面磨损量VB的增加,表面粗糙度由0.683μm变化为1.554μm,表面形貌和表面纹理也随着刀具磨损量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表面残余应力与显微硬度增加,残余应力层深度和硬化层深度分别达到35μm和40μm,表层微观组织中丛域状α沿着铣削加工进给方向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变形,塑性变形层厚度由3μm增加至8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