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olecules containing an (cyanovinyl)arene moiety are known as tyrphostins because of their ability to inhibit proteins from the tyrosine kinase family, an interesting targe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ticancer and trypanocidal drugs. In the present work, (E)‐(cyanovinyl)benzeneboronic acids were synthesized by Knoevenagel condensations without the use of any catalysts in water through a simple protocol that completely avoided the use of organic solvents in the synthesis and workup process. The in vitro anticancer and trypanocidal activities of the synthesized boronic acids were also evaluated, and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oronic acid functionality improved the activity of the boronic tyrphostins. In silico target fishing with the use of a chemogenomic approach suggested that tyrosine‐phosphorylation‐regulated kinase 1a (DYRK1A) wa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some of the designed compounds.  相似文献   

2.
马文涛  夏天  刘静文  耿会玲 《农药》2021,60(2):88-94
[目的]对小果博落回中分离的普罗托品、隐品碱和别隐品碱中的十元氮杂环和苯环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17种普罗托品类生物碱,在确认其结构的基础上考查其体外杀虫活性。[方法]首先,采用ESI-MS、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技术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接着,以伊维菌素为阳性对照,采用浸虫法分别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在0.5、1 g/L时对兔痒螨和小麦红蜘蛛的体外杀灭活性。[结果]大多数化合物对兔痒螨和小麦红蜘蛛均显示了一定程度的杀灭活性。其中,待测物1的活性最佳,其对兔痒螨的致死率达71.7%;对小麦红蜘蛛的致死率为60.0%,校正致死率达57.1%。[结论]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及其杀虫活性进行分析,发现向十元氮杂环引入C=C键可显著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杀螨活性;向13位引入羰基可提高它们杀灭小麦红蜘蛛的活性。为普罗托品类杀虫剂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肉桂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取代肉桂酸为先导化合物制备一系列肉桂酰胺类化合物2a-2p,其中有四个为新化合物。以肉桂酰氯与苯胺合成肉桂酰胺的反应探索了反应时间、物料摩尔比以及反应温度对目的产物收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合成肉桂酰胺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的研究,通过计算肿瘤细胞抑制率、IC50值,以确定不同浓度的肉桂酰胺类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3种癌细胞株的影响,MTT法筛选结果表明,2f,2k,2p抗肿瘤谱广,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设计合成9种新型硫色满酮吡唑类化合物,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首先以取代苯硫酚为起始原料,合成中间体3-次苄基硫色满酮;利用苯甲酰肼与3-次苄基硫色满酮在酸性条件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化合物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技术进行确认,抗真菌活性实验表明,9种化合物对部分供试真菌有好的活性。硫色满酮吡唑类化合物在体外的抗真菌活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许胜杰  李胜辉 《广州化工》2012,40(24):47-48
设计合成了七个吡唑类化合物,通过1H NMR和质谱分析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染色法测试了它们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KB(口腔表皮样癌细胞)、HL-60(白血病细胞)和BGC-823(胃腺癌细胞)四类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4f对Bel-7402和BGC-823细胞株有较高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的粮食生产中,农药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农药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抗性的产生,对环境的影响和人畜的毒害作用,急需人们开发新颖的、安全、低毒农药。以天然物质为农药,或以天然化合物为农药先导物,是目前农药开发的重要途径。介绍了一些具杀线虫活性的天然酯和其类似物,具拒食和杀虫活性的萘酚衍生物以及从刺苞菜蓟分离得到的具有除草活性的物质,具杀螨和杀虫活性的喹啉类似物,具杀菌活性脂肽,除草活性物质holadysenterine和新类别除草活性物质环戊-4-烯-1,3-二酮物。  相似文献   

7.
以α-蒎烯为原料,在质子酸催化下发生重排得到α-萜品烯,再与马来酸酐发生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得到α-萜品烯马来酸酐加成物3,然后与乙二胺反应制备N-氨乙基萜品烯马来酰亚胺4。在三乙胺(TEA)催化下,4与各种取代苯甲酰氯发生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11个新型N-氨乙基萜品烯马来酰亚胺基酰胺化合物5a~5k。初步探索了合成条件,并利用1H-NMR、13C NMR、FT-IR、ESI-MS、UV-vis和元素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目标产物作了分析和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其中3-甲基苯基-N-氨乙基萜品烯马来酰亚胺基酰胺5g在50μg·m L-1浓度下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达63.6%。  相似文献   

8.
根据拼合原理,以苦参碱和氮芥互为药效基团,合成了3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标题化合物,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且苦参碱-美法仑复合物和苦参碱-苯达莫司汀复合物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郑玉国 《精细化工》2012,29(3):285-289,307
以取代苯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10个含苯并噻唑基双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IR及元素分析确证。采用MTT法进行化合物抑制PC3、BGC-823癌细胞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地抑制癌细胞活性,其中化合物N-[2-(6-甲基苯并噻唑-2-氨基甲酰基)-4-甲基苯基]-4-氯苯甲酰胺(Ⅳa)和N-[2-(4-甲基苯并噻唑-2-氨基甲酰基)-4-甲基苯基]-2-甲基苯甲酰胺(Ⅳe)在10μmol/L浓度下对PC3的抑制率为70.8%和68.4%,N-[2-(苯并噻唑-2-氨基甲酰基)-4-甲基苯基]-2-甲基苯甲酰胺(Ⅳd)在10μmol/L浓度下对BGC-823的抑制率为65.9%。  相似文献   

10.
以杀螨剂腈吡螨酯为先导化合物,将3-[4-(叔丁基)苯基]-3-氰基-2-羟基丙烯酸乙酯与不同酰氯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5个具有杀螨活性的新型双酯型丙烯腈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过~1H NMR确证。室内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TM-3和TM-5具有优异的杀螨活性,化合物TM-5在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对朱砂叶螨螨卵的致死率达到93%,具有进一步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方法]为寻求新的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根据生物电子等排理论,在化合物中引入氟原子。以2,3-二氟-5-氯吡啶、2-氨基-3,5-二氯苯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8种新化合物。[结果]确证了目标化合物结构并进行生物活性测试。其中化合物8a在0.1 mg/L时对小菜蛾杀死率为100%,1 mg/L时对甜菜夜蛾的杀死率为98%。[结论]该类新型含氟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有较好的杀虫活性,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顺式新烟碱杀虫剂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领域。实验以6-Cl-PMNI为先导结构,与三氟乙酰乙酸乙酯及其衍生物和原甲酸三乙酯一锅法反应,合成3个具有含氟四氢吡啶环结构的顺式新烟碱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吸收光谱、元素分析结构等表征手段确认结构。生物测试表明化合物在质量分数5×10-4条件下对苜蓿蚜和小菜蛾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C的活性最好,校正死亡率达90%。  相似文献   

13.
咪唑和三唑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再峰  罗富英 《精细化工》2005,22(8):619-624
以2,4-二氯-α-氯代苯乙酮、取代甲苯、咪唑、三唑为起始原料,合成了9个咪唑醚类和16个三唑醚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证,对化合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o infestans)和秧苗枯萎病菌(Phizoctonia)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测定表明,25个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Ⅲa、Ⅲb、Ⅲd、Ⅳg、Ⅴb、Ⅴc等6个化合物质量浓度为50 mg/L和10 mg/L时,对两种病菌的抑菌率达80%和50%以上,初步分析了化合物抑菌活性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二苯乙酸和4,4-二(4-氟苯)氯丁烷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偶联反应得到系列芳香烷胺类化合物(Ⅰ~Ⅶ),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13)CNMR,MS确证。以化合物Ⅰ为例,对催化剂种类和用量,以及反应温度进行了优化。最佳合成条件为: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n(DMAP)∶n[(S)-1-苯乙胺(3a)]=2∶1,反应温度为室温,在此条件下,化合物Ⅰ的收率为86.8%。采用MTT法选用人类前列腺癌细胞(DU145、PC3),乳腺癌细胞(MCF-7、MDB-MB-231、MDB-MB-453)和正常上皮细胞株(926)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体外生物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Ⅲ和Ⅳ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生物活性,其中,化合物Ⅲ对MDB-MB-231,化合物Ⅳ对MDB-MB-453的抗肿瘤活性最佳[IC_(50)(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7.38,19.07μmol/L],但二者对正常上皮细胞杀伤效力较大(IC_(50)分别为19.20,26.37μmol/L)。化合物Ⅶ有一定的抗乳腺癌作用(对MCF-7、MDB-MB-231、MDB-MB-453的IC_(50)分别为52.03,49.74,30.09μmol/L),且对正常上皮细胞的IC_(50)50μmol/L。  相似文献   

15.
亚砜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砜类化合物因具有广谱生物活性而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尤其是将亚砜基团引入到各种不同的化合物结构中,通过结构修饰能产生一系列具有广谱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使得它在新型超高效农药创制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亚砜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进行了综述,简述了不同取代基对亚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影响,并对它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单宁酸磷酸酯的合成及其抗氧化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宁酸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磷酰化试剂、尿素为催化剂进行磷酸化反应合成单宁酸磷酸酯。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合成工艺,并利用磷含量计算产率,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表征其结构。研究了单宁酸磷酸酯的电导性,并利用其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能力评价了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单宁酸)∶n(三聚磷酸钠)=1∶1、反应时间为18 h、反应温度为65℃,在此条件下的产率可达86.02%。产物的电导率与其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并在一定浓度下电导率比相应单宁酸高出10~15倍;当质量浓度为1 g/L时,产物与单宁酸对·OH和·O_2~-清除率分别为75%和55%。结果证明,在优化的最佳条件下产率较高,所合成的单宁酸磷酸酯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在二氯甲烷溶剂中与二氯亚砜制备脱氢枞酰氯,再以无水碳酸钠作缚酸剂,脱氢枞酰氯与脱氢枞胺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回流生成双脱氢枞基酰胺化合物,收率46.3%.产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红外光谱确证.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产物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6个菌种的体外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双脱氢枞基酰胺化合物对6个菌种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为8~128μg/mL,其中,对肺炎链球菌、阴沟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8μg/mL.  相似文献   

18.
A series of novel hybrid compounds containing benzofuroxan and 2-aminothiazole moieties are synthesized via aromatic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Possible reaction pathways have been considered quantum-chemically, which allowed us to suggest the most probable products. The quantum chemical results have been proved by X-ray data on one compound belonging to the synthesized series. It was shown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substituents to both the thiazole and amine moieties of the compounds under study strongly influences their UV/Vis spectra. Initial substances and obtained hybrid compounds have been tested in vitro as anticancer agents. Target compounds showed selectivity towards M-HeLa tumor cell lines and were found to be more active than starting benzofuroxan and aminothiazoles. Furthermore, they are considerably less toxic to normal liver cells compared to Tamoxife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 studied compounds can be associated with the induction of apoptosis, which proceeds along the mitochondrial pathway. Thus, new hybrids of benzofuroxan ar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s anticancer agents.  相似文献   

19.
以四种合成路线合成近50个嘧啶基吡唑类化合物,并进行了杀虫、杀菌、除草等生物活性测定,发现部分化合物有较好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二茂铁为起始原料,合成了3-二茂铁基-5-芳基吡唑啉,再依次与氯乙酰氯和醛肟反应,生成16个二茂铁基肟醚类化合物。通过~1HNMR、FT-IR及ESI-HRM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将合成的肟醚类化合物分别对3种植物真菌病(马铃薯干腐病、烟草赤星病、西瓜枯萎病)进行了初步的抗植物真菌活性实验。测试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植物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