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注重如何把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生利用这些工具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将工具作为学习伙伴。学生与技术间的关系由"学技术"转变成"用技术学"。然而,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呢?这就需要具体的实施策略问题。但首先,要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信息技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在教育中应用技术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真实情境中学习。Flash软件在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体现在较方便实现动态真实的情景,提高了人机交互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Flash在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优势,以及Flash课件实现的一般流程。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就是在生物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提供课程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以及支撑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课程整体.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信息技术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学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过程,达到对本课程学习的改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董守君 《网友世界》2014,(2):157-157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就体育教学而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必备的手段,它与体育教学整合早已成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教师认可形成共识。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根植于体育学科的教与学之中,学生运用现代化的方法进行学习,有效地获取信息、分析归纳、研究探索、团结协作、表达展示,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7.
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研发工具,以网络世界作为学习天地的课程整合,能使课堂生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使英语教学和学习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素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如何在中小学中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资源紧缺、课程安排与教材体系不完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欠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缺乏有效的整合等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究是学生求知欲的一种表现和求知活动必需的一种能力。网络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引起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的变革。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激发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欲望,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体会,认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交互功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量大的优势特点,从多角度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育质量。那么,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搞好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课程整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近五年来,课程整合是教育界面临的崭新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它正受到广大教师越来越多的关注。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料课程的整合,与教师当前的教学工作密切相关,也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所谓将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一种,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中,笔者将以《爱莲说》的教学为例,从实际出发,阐述如何将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培训要在现代教与学理论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环境,建构新型教与学模式,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教改实验.师生首先要学会信息技术,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科研、开发、管理的创新工具,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认知工具,作为自我评测的学习反馈工具、作为创设情感的情感激励工具,应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种技术并不是简单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工具,而是把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的知识信息传授给学习者,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全方面的发展。本文主要讲诉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以及整合的目标,最后探讨了最有效的整合方式以及以后的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到今天,人们更加强调:应该坚持信息技术走入课堂、走进教学、走进学习,使其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和学生学的工具。人们审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再仅仅局限于其在学科学习中的应用,也开始关注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基本理念的飞跃,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在于向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在整合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让学生从小树立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认知工具的意识。同时也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新一轮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并不是孤立的一门学科,它渗透在其他学科之中,没有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种工具能像信息技术这样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点表现在:信息技术能向学习者提供在当时当地无法看见和看清的事物,现象和过程或者无法听到和听清的各种音响效果,使学生直接从感官上认识,体会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在现代教学媒体面前,学生不仅可以从容不迫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地安排学习,把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学习模式转变成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多种学习模式.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课程整合是当前高中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本文详细的分析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相关概念,介绍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并探讨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整合的方法,最后给出了整合之后的发挥的优势,在完成课程规划的同时,大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