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两种大豆低聚糖提取工艺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碱提酸沉法和醇法提取功能性大豆低聚糖的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对两种提取方法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为:碱提酸沉法提取大豆低聚糖的最佳工艺为:pH9、时间1h、温度70℃、料液比1:14;而醇法提取大豆低聚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0%、温度50℃、时间80min、料液比1:12。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大豆低聚糖的提取率基本相同,但醇法浸提大豆低聚糖的浓度明显高于碱提酸沉法。  相似文献   

2.
大豆低聚糖能促进人体肠道固有的有益细菌——双歧杆菌的增殖,从而抑制肠内腐败菌的生长,并减少有毒葛酵产物的形成,是一类功能性低聚糖。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工业上分离纯化大豆低聚糖的典型工艺过程,并对名单元操作中所用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用乙醇溶剂法从大豆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浓缩蛋白,以此大豆乳清液为原料,浓缩除醇后得到大豆低聚糖粗糖液,经过络合沉淀法除蛋白、离子交换树脂脱盐、活性炭脱色等一系列的纯化处理,浓缩后得到大豆低聚糖成品.系统介绍了大豆低聚糖生产工艺参数,使其能进入工业化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4.
醇沉法分离大豆糖蜜中大豆低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糖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了醇沉法提取大豆低聚糖的条件,再利用饱和石灰水纯化大豆低聚糖粗提物,得到纯度较高的大豆低聚糖.结果表明:在液料比25:1,浸提温度50℃,乙醇体积分数95%,浸提时间2 h条件下,低聚糖粗提物得率为55.0%,粗提物纯度为66.3%;在室温下,用饱和石灰水纯化大豆低聚糖粗提物后得到纯度为84%的大豆低聚糖.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大豆低聚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可溶性糖质的总称,主要包括蔗糖(双糖)、棉子糖(三糖)和水苏糖(四糖),占大豆中总碳水化合物的7%~10%。以往一直认为它是不受欢迎的胀气因子,并尽力在加工过程中减少甚至清除。80年代末,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利用膜技术从大豆乳清中分离纯化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证明利用膜技术分离纯化大豆低聚糖是非常有效的,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膜及膜组件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大豆低聚糖功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大豆低聚糖分布和组成,着重论述大豆低聚糖性质、功能、提取、应用,并展望大豆低聚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膜技术在分离纯化大豆低聚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利用膜技术从大豆乳清中分离纯化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证明利用膜技术分离纯化大豆低聚糖是非常有效的,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膜及膜组件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纯度较高的大豆低聚糖,研究大豆糖蜜发酵液去蛋白、脱色和脱盐等工艺.用4% HCL调节发酵液pH值为3,搅拌时间10 min,离心转速6000 r/min,蛋白去除率55.50%.采用AB-8大孔树脂,在pH 3,液体流速1.5 BV/h,处理量4.5倍树脂床体积(BV)时,发酵液脱色效果最好,脱色率90%以上.当001×7和D301型离子交换树脂联用时脱盐效果较好.纯化获得的大豆低聚糖为白色透亮粉末,味微甜,总糖占固含物的94.00%,功能性成分占固形物的86.52%.  相似文献   

10.
大豆低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论叙大豆低聚糖的分布、形成、含量、制备方法、生理功能、理化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脱脂豆粕为原料,通过植物乳杆菌液态发酵后制备大豆分离蛋白,测定所得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凝胶强度、持水性和持油性等功能性质。豆粕经发酵后所提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凝胶强度、持水性和持油性均显著提高(p<0.05),乳化稳定性显著降低(p<0.05),持水性及持油性变化不大。SDS-PAGE电泳显示,豆粕经发酵后所提大豆分离蛋白在29.044.3 ku出现新条带,是由于乳酸菌所产蛋白酶的降解作用,大豆分离蛋白中大分子量蛋白被降解成小分子量蛋白,其中发酵对7S组分影响较大,对11S组分影响较小。经实验表明乳酸菌发酵可以有效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大豆低聚糖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乳清中含有的低聚糖和乳清蛋白具有很好的营养和保健功能.本研究通过对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进行适当的改进,确定两次提取蛋白的料液比分别为1:7.5和1:7.5,第一次得到的乳清中固形物的总含量为3.95%,低聚糖含量2.68%,蛋白质含量0.65%.利用这部分乳清制备饮料,并对饮料进行感官评价,确定制备饮料的配方为每100mL乳清中加入蔗糖10g,柠檬酸0.5g,或每100mL乳清中加入木糖醇8g,得到饮料的口感和风味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大豆低聚糖胀气现象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大豆低聚糖、改性大豆低聚糖、代聚果糖选择3种剂量高、中、低,分别进行小白鼠试验,观察3种低聚糖的胀气现象。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大豆低聚糖无胀气现象;低聚果糖在给人实际用量30倍剂量下有轻度的胀气现象;大豆低聚糖的情况与代聚果糖相似,但胀气作用较低聚果糖轻。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大豆和核桃为主要原料,研究了用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混合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制作核桃酸豆乳的工艺。经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核桃仁干重比为2∶1(w/w),接种量3%,发酵时间4.5h,添加白砂糖7%、稳定剂0.5%,在此最佳条件下制作的核桃酸豆乳活菌数为3.7×108个/mL。同时还研究了贮藏期间核桃酸豆乳酸度、pH值及乳酸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发酵法生产高活性大豆低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八株乳酸茵进行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选择性利用蔗糖的乳酸菌株。经单因素实验证明,其发酵大豆乳清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10%,发酵液初始pH7.0,大豆低聚糖浓度10mg/mL,添加1%的蛋白胨和0.5%的无水乙酸钠,37℃下培养48h。发酵液中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的保留率分别为:0.72%、96.9%和96.5%。   相似文献   

16.
主要探讨了乳清废水膜过程生产低聚糖等产品工艺中各级膜滤过程和其他流程试验,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低聚糖液的活性炭最佳脱色条件:脱色时间30 min,加炭量2.0%,脱色温度70℃,pH4.0,同时还对脱色后的低聚糖液的树脂脱盐试验进行了研究.乳清废水经过该工艺过程,最终形成了大豆低聚糖产品,超过了主产品的效益,水质接近纯净水并回用至工序中.  相似文献   

17.
于妍  张智  王楠  王雷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231-234,238
用微生物发酵法提取低油料作物大豆中的油脂,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微生物发酵法提取大豆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底物浓度10%、粉碎程度过80目筛、温度36.4℃、pH4.62、培养时间19.14h。此条件下每10g大豆可得油0.524g。  相似文献   

18.
田颖 《饮料工业》2008,11(7):3-6
介绍了大豆低聚糖的结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和生产工艺,并阐述了其在食品饮料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