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了电站锅炉细粉分离器性能分析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试验研究,加强了模型对实际工作状况的模拟。利用数学模型对分离器的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讨论了煤粉颗粒的特性、分离器的总体参数等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介绍了细粉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分析研究了耒阳电厂670t/h锅炉细粉分离器效率偏低的原因,提出了对原有分离器进行技术改造的新途径。试验结果和实际运行表明:耒阳电厂670t/h锅炉细粉分离器技术改造是成功的,创造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了锅炉粗细粉分离器的安装方法及理论根据。采用新办法施工即省时省力,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下花园发电厂1、2号锅炉制粉系统细粉分离器的改造选型和改造效果,通过改造,提高了细粉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降低了设备阻力,缓解了排粉机全压偏低对制粉系统出力的影响,并对降低制粉系统单耗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300MW机组细粉分离器效率偏低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门电厂,湘潭电厂B厂300MW火电机组细粉分离器效率,制粉系统通风量等测试结果为依据,分析论证了细粉分离器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设备选型不当和结构不合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A,B,C3种技术改进方案,对在运机组的细粉分离器技术改造及新厂的设备选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质物理特性,依据质量、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超临界直流锅炉汽水分离器的机理型数学模型.根据分离器不同的工作状态,模型包括湿态、干湿态转换和干态3个部分.仿真试验以STAR-90仿真支撑系统为平台,搭建了汽水分离器系统模型,以机组启动、升负荷和停机、降负荷为工况进行试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华能福州电厂1号锅炉在1996年中修后,飞灰可燃物升高,经大量的试验分析认为,升高的原因为煤种变化和煤粉变粗,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锦州发电厂1号炉原细粉分离器分离效率低,乏气带粉量多,排粉机磨损严重,飞灰可燃物含碳量高等问题,设计了新型螺旋隔室双级分离式细粉分离器,并对锦州发电厂1号炉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分离器分离效率提高了2.66%,乏气含粉量减少了21%左右,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洪震 《热力发电》2001,30(4):64-64,67
襄樊电厂 2、3号炉制粉系统所选用的木块分离器为华中某电力设备厂的产品 ,由于厂家在设计上存在不足 ,致使该设备在试运期间每次进行杂物清理时 ,总会出现大量的煤粉从出料口倾泄而出的现象 ,在制粉出力较大时更为严重 ,溢粉量甚至可达数百公斤。1 改造前的设备情况木块分离器改造前的结构如图 1所示。1 -主通道  2 -栅格挡板  3 -扁钢帘  4 -挡块5 -旁路通道  6 -出料口  7-出料口门盖  8-煤粉图 1 木块分离器改造前的结构( 1)绝大多数工质流经主通道 1,在经过顶部的栅格挡板 2过滤后 ,杂物部分因体积较大而受阻挡。由于热风的驱…  相似文献   

10.
针对锦州发电厂1号炉原细粉分离器分离效率低、乏气带粉量多、排粉机磨损严重、飞灰可燃物含碳量高等问题,设计了新型螺旋隔室双级分离式细粉分离器,并对锦州发电厂五号炉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分离器分离效率提高了2.66%,乏气含粉量减少了21%左右,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方形冷却型分离器内壁面和两相流间的传热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方形冷却型分离器内的传热做了实验测试,分析了实验结果,并进一步对其传热模型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一个计算分离器的内壁面的平均传热系统的理论模型。该模型由四部分组成:气相对流传热,颗粒非稳态导热传热,颗粒辐射传热和烟气三原子辐射传热。颗粒和壁面间的导热传热由2部分组成:颗粒一壁面的弹性碰撞接触过程的传热和被壁面捕集的颗粒下落过程和壁面的接触导热传热。模型计算的的平均传热系数可与实验数据吻合。但模型结果受壁面颗粒浓度和颗粒碰撞壁面的速度的影响较大,而目前这两个参数还不能与进口速度和浓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12.
方形旋风分离器内部两相流场的PDA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应用三维颗粒动态分析仪(3D-PDA)对方形下排气分离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几种工况条件下的流场矢量分布。研究发现分离器方腔内的流场偏离其几何中心,并呈中间为强旋流动和边壁附近为弱旋的准自由涡区的特点,且在边角处存在局部小旋涡。不等温流场比等温流场要均匀一些,但旋流强度减弱,分离效率降低。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分离器的分离机理和结构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数学建模示范、数学建模训练、数学建模能力的评价、数学建模辅助活动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教学中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爱好,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程明 《微电机》1991,24(3):3-7
运用状态变量法,建立磁阻电动机暂态性能的数学模型,导出了磁阻电动机状态方程的直接表达式,并采用定步长四阶龙格-库塔法对复合实心转子磁阻电动机的起动性能进行数字仿真计算,所得结果与试验值较为一致。与凸极实心转子磁阻电动机相比,复合实心转子磁阻电动机转矩、转速脉动小,暂态过程短。  相似文献   

15.
钱珞江 《电网技术》1999,23(10):33-36
章对能够准确模拟铁芯电感磁滞特性的数学模型进入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微分方程解析特性的讨论,证明了模型的物理适用性;结合实例推导了获得该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磨损的数学模型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世山 《热力发电》2007,36(2):24-27
通过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受热面磨损机理及影响因素深入的分析,得出可供工程模拟计算使用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其做了磨损速率对U/Umf的关系计算。针对CFB锅炉实际运行状况,提出了一些预防CFB锅炉受热面磨损的措施,供锅炉运行人员及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超临界600MW机组仿真系统数学模型及其验证比较,对实时仿真模型试验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试验曲线。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回路数学模型的异步电动机内部故障瞬变过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基于多回路理论,建立了YN接、Y接、D接笼型异步电动机在正常、内部故障(定子绕组匝间短路与转子断条)情况下的多回路数学模型。应用多回路数学模型对电机内部故障瞬变过程进行数字仿真和实验,以此研究电机定子电流及其负序分量、相位对称关系、边频分量的瞬变规律。分析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实际电机本身固有的不对称性,即使其正常运行,也必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内部故障特征;某些形式的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可能抵消这种不对称性,并削弱(而非强化)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特征;实际电机定子电流往往包含包括转子断条故障特征分量在内的多个边频分量,其中某些边频分量可能来源于电机气隙偏心、转子不对中或其他因素。在工程实际中进行电机内部故障检测时,必须密切关注上述规律,以保证故障检测灵敏度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SPWM控制的UPFC开关函数数学模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针对目前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输出建模方法和拓扑建模方法的不足,通过引入正弦脉宽调制(SPWM)控制下的开关函数概念,建立可反映UPFC装置内部开关特性和运行机理的基于SPWM控制的UPFC开关函数数学模型。该模型清晰地指出了UPFC最终的输入控制量和输出量,并考虑了串、并联变压器的不同变比及三相电网电压的不平衡,较原有输出模型更具一般性。  相似文献   

20.
用数学物理方法对钢丝在高频螺线管中加热的全过程进行了描述。感应加热是在高频磁场中导体产生感应电流和导体内部的磁滞作用而引起导体自身发热而进行的加热过程。在研究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基础上,求出综合效应和电流分布,再求出温度分布的数理方程。最后给出了该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及其计算程序。此结果适应于圆柱形导体在感应线圈中加热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