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Z1):132-13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本书是高校本科生必修思政课的教材,能够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成就。本文将会根据《中国近现代纲要》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性质来展开,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进行新的探索,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队伍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改进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促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在高校本科生中的顺利开展,达到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5):41-43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进程中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关系十分紧密,红色文化资源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核心内容,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有助于实现该课程的基本宗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应在选择性、计划性、历史性等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必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将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访谈式教学等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互相融合,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正>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在原学校思想政治理论部的基础上成立的,2017年5月5日挂牌,主要承担学校全日制高职教育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禁毒与防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以及云南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程的教学、教学管理以及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然后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最后着重探讨了该课程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结论对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水平,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被纳入高校思政课以来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为了适应需求,各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在思政课上都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5)
文章首先介绍了"雨课堂"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背景,然后对"雨课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四门主干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过程中,高校须构建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开展专题式教学、加强地方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出微课课堂,以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6)
作为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在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其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纲要"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地方历史资源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将其充分融入到"纲要"教学中,不失为解决这一课程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9)
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其蕴含的首创、奋斗和奉献的精神实质,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红船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非常契合,对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在纲要课程教学中融入红船精神教育,既要注重从理论上把红船精神的内涵和实质融入纲要课程教学中去,又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实践教学,融红船精神于课堂、校园和社会三方面实践教学之中,使红船精神内化于学生之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1)
艺术院校在实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时,往往忽略了自身学生的特质,致使教学实效不尽如人意。文章提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三大方法——传统文化教学法、艺术作品教学法、艺术案例教学法,阐述三大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并探讨如何实施三大教学方法,以此为契机,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