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沙江流域近55a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沙江流域内44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数据资料,采用5 a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克里金插值法以及空间分布格局法,研究了该流域近55 a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域年降水量和非汛期降水量均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汛期则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流域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9%;流域降水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由上游向下游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流域降水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大差异,主要呈现出流域河源及其中游地区降水量增加,下游地区降水量减少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利用滑动平均法分析第二松花江流域降水量的变化与趋势,并分别运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高斯权重法进行趋势性检验和空间插值。结果表明,第二松花江流域的降水量1956—2006年整体呈现小幅下降和丰枯交替现象,丰水年周期年数少于枯水年周期年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变化幅度较大;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变化幅度较小。从年内变化看,春季和夏季降水呈平稳状态,秋季呈下降趋势,冬季几乎无变化。在空间分布上,流域内降水量呈现由东南至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白山水库和丰满水库处于高值区。  相似文献   

3.
赣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赣江流域内44个站点的59年(1960~2018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赣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趋势、突变和周期特征.研究表明:赣江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1~6月逐渐增多,6月以后急剧减少,降水量以18.8mm/10年的速率增多,降水量空间呈现‘中间少四周多’的分布;1991年降水出现了由少到多的突变,2002年为由多到少的突变,降水主周期为35年,并伴有6年、12年、18年的次周期;降水的前3个模态累积贡献率达82.9%,3种模态表征的降水分布主要为空间一致型、南北相反型、中部与南北相反型.  相似文献   

4.
近55年珠江上游流域降水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线性回归、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珠江上游流域1954年-2008年降水序列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来,珠江上游流域年降水量总体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各季节降水均呈现无显著变化趋势;除1月降水增加显著外,其余各月均无明显趋势变化。流域各站点的年、季节降水趋势基本上也无显著变化。除年降水量在1963年发生了显著突变外,季节和大部分月降水均无显著突变发生。年和季节降水量的相位变化时间尺度大体一致,均存在多年尺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赣江上游平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9个雨量站点1989-2018年逐小时降水数据,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不同量级降雨日数在年、季、月尺度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30年来,平江流域小、中、大、暴雨日占总降雨日数的比率分别为67.71%、19.90%、9.17%、3.22%,降雨日...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 年- 2010 年贵州省81 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2Kendall 检验和GIS空间分析, 探讨了贵州省不同强度降水日数的时空演变规律和突变特征, 结果表明: 近50 年, 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呈先增加后减小的态势, 总降水日数表现为明显下降趋势, 下降速率为1. 93 d/ ( 10a) , 其中小雨日数对总降水日数变化趋势的贡献最大, 两者均在2006 年发生突变, 转为急剧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 总降水日数和小雨日数总体分布态势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黔西南的大方、纳雍、水城等地为高值区, 黔东南以及东北局部地区为低值区; 中雨日数和大雨以上日数则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不同地区降水日数以减少为主, 其中总降水日数和小雨日数在黔南地区减少比较明显, 中雨日数呈减少趋势的比例高达90. 1%, 而大雨以上日数为增加趋势的比例较大( 44. 5%) , 呈条带状分布, 主要在黔西、黔东北以及黔中南等地。  相似文献   

7.
基于上海市11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数据,利用线形回归、Mann-Kendall等多种数理统计及GIS空间插值的地学统计方法对上海市1971-2010年的年、季降水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年降水量为不显著增加趋势,春秋两季呈微弱下降趋势;变化特征不明显;夏冬两季呈增加趋势,冬季增加趋势尤为显著。在空间分布上,年、秋季降水呈东西分异,春、冬呈南北分异,夏季呈东北-西南分布。年、季降水量及趋势分布表现出差异性和一致性特点,其中年和夏季降水量分布与各自趋势分布的空间相关性较高,整体表现为市区大于郊区、东部沿海大于西部内陆。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科学意义,同时可为上海市水资源管理及洪涝灾害应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云南抚仙湖流域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仙湖是全国第二深淡水湖泊,同时也是云南省重要战略水源地,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影响着湖泊的水量及水质状况。采用数理统计、趋势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抚仙湖流域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地区分布,以及年内、年际、丰枯、多年变化趋势,揭示了该流域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实现高原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利用1978 年- 2012 年26 个雨量站资料, 基于线性回归、小波分析、滑动平均曲线等方法分析了常州地区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35 年来常州地区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降水变化存在5 a、10 a 两个主周期; 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 总体呈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 全区多年降水存在两个上升中心; 城区降水多于郊区, 20 世纪80- 90年代前期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岷江流域内50个气象站点1956—2020年的日降水量数据,运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检验和滑动t检验对岷江流域年降水量和最大季降水量进行趋势变化分析及突变检验,揭示了岷江流域及各流域单元区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岷江流域1956—2020年的年降水量以1.028 mm/10a的微小变化率逐年增加,且呈现出自西北高原地区向东南盆地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岷江流域上游地区年降水量整体上以11.711 mm/10a的速率逐年增加,这一增长趋势在2017年后变得尤为显著。岷江流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均长期保持下降趋势,降水量突变也发生在这一时期。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岷江流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制定洪涝灾害应对措施和合理利用流域内的水资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