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5)
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主要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感受、体验、领悟得到。让课程教学回归儿童日常生活,对品德课教学而言更具意义和效果。文章从"品德与生活"(以下简称"品生")教学回归生活的优势、内容以及策略三个方面入手展开分析,重点分析小学品生教育教学回归生活化、回归重点内容及相应的指导方法,明确品生教学回归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学会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8):123-129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以培养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从学科知识、学生兴趣和发展、学习生活经验和环境、社会功能四方面整体考量。在课程组织上,基于高中生的学习起点,以"大概念""大项目""大过程"等构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上,三类课程在保障学生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上,着力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为将课程内容落到实处,应在教学实施、评价设计、师资培训、装备资源等方面有力保障与支持。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8)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丰富儿童想象、促进儿童认知、增强儿童思维的重要课程资源,因此教师积极设计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其识字兴趣,以丰富多彩的识字形式来推动儿童想象力的发挥,同时贯通生活与识字的内在联系,有效体现识字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本文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3》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36)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教材偏重于科普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在教学中植入"互动式"教学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的策略。文章一方面从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讨论课程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具体从开设讨论课、突出角色互换,联系实际穿插实例来提高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资源和有声素材来对"互动式"教学理念的体现及拓展进行补充,并追踪其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1)
学前教育课程论指出:学前教育课程是学前儿童的课程,必须适宜于学前儿童发展。在民间艺术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中,我们秉承"儿童化"教育理念,深层次探究园本课程建构的密码。本文从资源利用本土化、主题架构个性化、课程活动游戏化等三个块面,加以具体的实例阐述了民间艺术园本课程建构的实践和探索经历,以及在民间艺术课程活动中幼儿获得的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熏陶和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26)
随着全面教育的开展,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彰显学生个性,结合本土资源,通过创建留守儿童课外科学社团,让儿童通过动手来发现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使其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实现"快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7)
在立足地方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儿童作为积极行动者理念的指引,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幼教共同体经过反复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以"碁韵""融合""乐思""行动"为理念的"碁·点"课程。课程以"碁韵育人、回归童真"为核心,形成了"碁美自然""奇趣生活""启动游戏"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力求达成"乐思、想象、行动、传承"的儿童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正>一、将学生现实生活引进品德课堂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学《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课时:课前,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8)
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目是思政课在小学阶段的一种形态,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想上好小学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八要、三忌"。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0)
乡土环境是农村儿童最亲近的生长环境,乡土资源是农村幼儿园最真实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要创造性地用"活"乡土资源,关注儿童经验的获得与发展,挖掘乡土资源所赋予的优势,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养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