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9):219-220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农村村民学法、知法、敬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得到显著提高。但是目前农村基层法治宣传工作仍然面临着亟需解决的问题,且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因此,继续加强和改进农村法治宣传工作是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当前我国农村普法面临的问题入手,分析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加强和改进农村普法宣传工作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7)
2019年,"七五"普法宣传进入了攻坚之年。此时此刻,普法宣传教育既涌现出一系列可喜可贺的不凡成效,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困难。而高校是普法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高等教育法律人才培养成效不仅是普法宣传成效的体现之一,更是未来我国普法宣传能否再上台阶、再获佳绩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进一步完善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极具意义和价值的探讨话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4)
<正>自2011年实施"六五"普法规划以来,资中县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农业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大力推进"六五"普法深入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1)加强领导保障有力。资中县农业局成立了"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定期研究部署"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保障了"六五"普法工作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7)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的要求。全民普法是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要求。全民普法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所以,要根据客观实际,着眼长远,有重点的开展全民普法工作,确保国人树立法治观念,助推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1)
全民普法是一项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这一论述表明全民普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法治中国背景下实现全民普法的意义和法治中国背景下实现全民普法的途径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引起社会对全民普法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0)
在我国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中,中小学生一直都是工作的重点对象。在小学法治教育中,语文课堂是最为重要的场所,我们不能再将语文课堂当做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场所,而是要将法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是非观,养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
执法,亦称法律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普法是普及法律常识的简称,普法的对象是国家居民,普及的法律常识是居民必须要理解的法律。通俗来说,普法是法制宣传教育,它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1)
近年来,传统平面媒体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安徽法制报不断创新普法形式,以举办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丰富报纸版面内容,让普法宣传从纸上走进生活中。由此可见,新时代的普法宣传应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普法模式,以人为本、因需普法,借助精神浸润、人文渗透,把枯燥的法律条文演绎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硬邦邦的法律条文变为活生生的法治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卢翱 《建造师》2010,(9):10-11
工会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于职工队伍建设、服务于工运事业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体现工会“大学校”作用的基本载体。职工队伍建设和工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需要工会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精神动力、舆论环境、智力支持、文化条件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8)
在我国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形势下,法治宣传教育作为乡村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正面临巨大挑战。乡村普法教育以往采用的发传单、开讲座等形式并未能达到普法宣传的积极效果,因而需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探索法治宣传教育新方法。拍摄普法MV并结合网络平台推广,通过移动设备观看普法短视频的方式,符合当下数据化、碎片化时代特征,使得大众乐于学法。普法内容应针对大众生活中的问题,使民众感受到法律的价值,切实提高民众维权观念和法律意识,进而激发乡村法治建设体系的活力。此外应注重发挥乡贤引领作用,以及通过结合当地民俗创作法治文化作品,使村民感受法治文化魅力,改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方能真正推动乡村法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