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0)
"自由"是弗洛姆和马克思理论的核心概念,借助这个概念,弗洛姆完成了社会批判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的结合。而马克思则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人的自由问题,主要研究焦点是人类如何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通过改造社会解放自己。弗洛姆"自由"、"异化"的观点虽然是继承了马克思的理论,但是二者在研究角度和关注点等方面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的概念。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们在继承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立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将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在媒介批判中延伸。他们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异化问题已转化为更高层次的文化异化,人们丝毫察觉不到自己被生产工具、技术机器所奴役,为文化工业所带来的娱乐所消遣,实质上我们生活在一个尴尬的泛异化时代。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4)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经济危机的出现,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极大混乱。随着资本主义逐渐实现现代化,技术上实现了新的革命,人类思想又由封闭逐渐走向了开放,但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给生产力带来极大提高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人的异化,人们失去了自由和尊严,被机器所支配。在一系列因素的种种影响下,以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108-109
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也解决了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是,科技中的还原主义也使人们的生存陷入了新的困境。这不仅表现在客观的物质环境,还表现在人的精神世界。作为认识思维方式的还原主义将科学和人的发展孤立起来,这日益凸显出消极的阻碍作用。由于还原主义将导致科技的异化,这将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为了使人类摆脱生存危机,并使科学技术回归生活,需要吸收中国哲学家庄子的"道"的思想,使科学技术顺应人的发展,形成一种和谐的科技观。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149-154
近年来,各类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层出不穷,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智能化和人性化体验。基于此,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被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文章对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4)
青年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从高扬理性开始的,而当他认识到理性不能解决现实的很多问题的时候,他就从对理性、自由意识的信仰阶段走向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研究和批判。这个阶段他发现了决定人的活动的是物质利益而不是理性,从现实的人出发他提出了人的本质是劳动,而现实中人的劳动是被异化了的劳动,而扬弃了异化人的和扬弃了异化的劳动才是达到人类解放的最终要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9):137-138
微博在当下极为盛行,可谓无"微"不至。在时尚、流行的背后,微博广为人们接受一定有其必然性。从现时代人们实际生活的异化入手,进而分析微博因符合人们实现自由自觉活动、确证自身存在的本质要求,而成为人们试图以之为克服现实生活的异化(即第一重异化)的中介;但实际上,微博自身正在逐渐从中介变为目的,"为微博而微博",即微博自身也走向了异化,此即第二重异化。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8)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中一个重要转变是马克思的批判研究领域从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主要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影响。在西方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下,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现象日益严重。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关系批判研究,提出异化劳动理论。他从四个方面对异化劳动作出规定:即劳动者和他生产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劳动行为相异化;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异化;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世界范围内异化理论研究的杰出成果,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7)
异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个人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无法逃离日常生活,就等于我们无法逃离异化本身。本文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经济、政治、科技、人与人的关系等四个领域描述了异化现象,寻求途径实现异化的扬弃,使个人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0.
微社区     
<正>建筑诞生的时刻即是人类的庇护所,不同于满足生产的其他冰冷机器,建筑是温暖而多彩的。有了人的进驻,建筑被激活、破赋予新的意义。任务书的课程目标中提到,希望设计者意识到人、具体的生活和情感与建筑和自然的密切关联。生成建筑的手法是多元的,无论是从功能、从构造、从文脉,都能够得出好的设计。"生活的舞台"这一题目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出发点——生活本身。从熟悉而平凡的人物生活出发,创造出一个可以同时容纳、承载其生活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的庇护所,并用空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这是我想要达到的目的。角色和空间是自由的,这种自由需要被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