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在铸造过程中对熔体进行复合变质处理,制备了变质白口铸铁,采用金相分析、碳化物定量分析、硬度测试和冲击韧度测试等研究了碳含量(2.2%~3.2%)及复合变质处理对白口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碳含量对复合变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由珠光体+离异共晶状渗碳体向少量珠光体+大块连续的莱氏体转变;通过复合变质处理可以有效改善碳化物的形态与分布,碳化物变得孤立、分散,部分网状结构消失,但随着碳含量的提高,复合变质效果变差;经过变质处理后,白口铸铁的硬度和冲击韧度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Nb-Si复合变质剂对钒白口铸铁(1.70% ̄1.82%V)进行变质处理,并制定了五种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变质处理可以改善钒白口铸铁的组织和性能。变质处理后钒白口铸铁的冲击韧性与高钒(8.38%V)白口铸铁相当,而其耐磨性则比高钒白口铸铁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分别对未变质和经稀土变质处理的低合金耐磨铸铁进行了热疲劳循环试验,研究了稀土变质处理对低合金耐磨铸铁热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耐磨铸铁经稀土变质处理后,其共晶碳化物由未变质的网状分布变成断续网状和孤立块状分布,热疲劳裂纹扩展激活能由变质前的26.52 kJ·mol-1增大到变质后的30.15 kJ·mol-1,热疲劳裂纹扩展速度降低,变质处理提高了该耐磨铸铁的热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的是一种创新的、与众不同的变质处理方法。其特点是从增加结晶成核率方面入手,通过往铁水中加铝、吹氮,创造大量高度弥散的形核催化剂,使成核率显著提高,从而达到控制结晶过程中晶粒长大和碳化物生长的目的,使碳化物形貌和结构得到改善。试验表明,这种变质处理方法适用性强,简便可靠,可使普通白口铸铁、低合金白口铸铁、低铬白口铸铁、高铬白口铸铁的综合机械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白口铸铁中加入微量铌元素,分析了铌在白口铸铁中的存在状态及变质强化机理,对加铌后白口铸铁的组织形态、机械性能和抗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杂质泵用高铬白口铸铁化学成分的调整,结合钒铁和1~#(或4~#)稀土合金的复合变质处理,有效地改善了铁中碳化物的形状及分布,从而大大提高了高铬白口铸铁的脆性和综合力学性能,同时,结合化学成分的调整,通过控制浇注温度、浇注速度与使用外冷铁等措施,还有效地消除了高铬铸铁件的缩孔、缩松及裂纹缺陷,从而得到合格铸件。  相似文献   

7.
赵云志  张晓斌 《一重技术》1994,(4):65-68,16
锻造白口铸铁轧辊使用的是高碳低合金材料DT21,其可塑性低且可焊性差。为减少废品损失,一重集团公司在引进山东工业大学的白口铸铁冷补焊专利技术的同时,继续进行了大量工艺性试验。本文论述了冷补焊、予热补焊及冷热结合补焊3种工艺的模拟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实践表明,对于低塑性材料轧辊的小缺陷,冷补焊工艺可行;而对于较大缺陷,则宜采用冷热结合的补焊工艺。  相似文献   

8.
研究变质处理对钨渣低铬(Cr≤2%)耐磨铸铁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抗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含V、X和B的变质剂处理钨渣低Cr耐磨铸铁,可使其组织中的碳化物由连续网状粗大的板块状,转变为孤立细小的块状;冲击声望生提高180%;抗磨性提高85%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原铁水含硫量和变质处理温度对铸铁中石墨形态的影响,扼要介绍了在冲天炉熔炼条件下用稀土镁钛复合变质剂进行蠕化处理生产蠕铁的工艺方法。研究表明,生产蠕虫状石墨铸铁的必要条件是:蠕化处理温度1400~1420℃;蠕化剂组成为除0.5~0.6%钛铁,0.2%硅钙外,当原铁水含硫量≤0.3%时稀土镁合金加入量为0.5%;在此基础上含硫量每增加0.01%,稀土镁合金加入量增加0.15%。经酸性和碱性冲天炉生产实践表明,该变质处理工艺简单、合金反应平稳、吸收率高,可以稳定地生产蠕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原铁水含硫量和变质处理温度对铸铁中石墨形态的影响,扼要介绍了在冲天炉熔炼条件下用稀土镁钛复合变质剂进行蠕化处理生产蠕铁的工艺方法。研究表明,生产蠕虫状石墨铸铁的必要条件是:蠕化处理温度1400~1420℃;蠕化剂组成为除0.5~0.6%钛铁,0.2%硅钙外,当原铁水含硫量≤0.3%时稀土镁合金加入量为0.5%;在此基础上含硫量每增加0.01%,稀土镁合金加入量增加0.15%。经酸性和碱性冲天炉生产实践表明,该变质处理工艺简单、合金反应平稳、吸收率高,可以稳定地生产蠕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当代机械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与趋势,我国机械科学技术和机械工业发展现状以及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我国机械科学技术和机械工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缠绕式垫片分级设计制造理论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组合以及制造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可制成不同性能的缠绕式垫片以适应不同介质、不同工况的使用要求。提出了缠绕式垫片分级设计与制造的概念,建立了基于垫片结构参数和生产工艺参数优化以及螺柱凸缘联接紧密性分析方法的分级设计制造理论,探讨了相关技术。实践表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缠绕式垫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过渡特征提取中的概率统计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反求工程中过渡曲面特征参数的准确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预回归分析、假设检验、噪声去除和再回归分析等步骤,可以从含有噪声的离散特征参数数据中准确地提取出过渡特征参数。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概率与统计理论在反求工程特征提取、分析与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旋转齿轮瞬时接触应力和温度的分析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了高速齿轮传动轮齿瞬时接触温度的分析方法和模型;采用赫兹接触理论和有限元接触分析方法分析了标准渐开线齿廓和齿顶修形齿廓的齿面接触压力;研究了啮合过程中轮齿的相对滑动速度和齿面摩擦因数以及摩擦热流密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轮齿本体温度的有限元温度分析模型;计算了轮齿接触面的瞬时温升;分析了标准和齿顶修形渐开线齿轮的轮齿本体温度和瞬时接触温度及相关因素对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曲轴的疲劳断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系统阐述利用有限元法对机械结构零部件进行疲劳断裂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16V240机车柴油机曲轴的最危险曲拐进行最大和最小工况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确定裂纹易产生的危险截面,求解危险截面处不同深度和形态的表面椭圆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并拟合关于椭圆裂纹特征参数及总体坐标下的等效应力强度因子的近似表达式。为预测含裂纹曲轴的承载能力、剩余寿命、制定判废标准等提供相关的疲劳断裂参数。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建中机器厂生产的热式质量流量计(控制器)为例,介绍热式质量流量计(控制器)的一般选择方法和正确使用程序,并且对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做了较详细的说明。最后列举了使用中的常见故障、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钇及混合稀土对Mg-Y、Mg-RE合金组织及冲击韧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变Y(钇)及混合稀土质量分数,分别测定了Mg-Y及Mg-RE合金的冲击韧度,运用电子探针对合金中各组成相的成分进行了EDX分析,在显微硬度计上测定了各相的显微硬度。试验结果表明,Mg-Y合金的最大冲击韧度值高于Mg-RE合金;Mg-Y合金中Mg基体固溶的Y量大于Mg-RE合金中Mg基体固溶的RE质量分数;Mg-Y合金中Mg基体的显微硬度则明显高于Mg-RE合金。  相似文献   

18.
压电驱动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压电驱动器是利用压电体逆效应形成机械驱动或控制的一类装置。由于压电体具有反应快、精度高和抗干扰等优点,因而由其所构造的驱动与控制装置结构简单、反应敏捷,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已被开发出的压电驱动与控制装置主要有超声波电动机、精密驱动器等,并在国防、生物医学、光电子等诸多领域获得成功应用。介绍国内外压电驱动与控制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实际应用情况,给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机构实例,同时对相关性能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9.
曲轴轴系的结构强度分析与疲劳寿命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多柔体动力学方法引入到曲轴计算中,建立发动机曲轴轴系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曲轴轴系进行刚柔耦合多体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为下一步疲劳寿命计算提供可靠的载荷条件;然后,从曲轴所受的载荷中找出三个载荷比较大的时刻,计算得到其相应时刻的应力和应变分布规律,找出曲轴受力的危险部位,为曲轴的动态强度分析提供数据;最后,结合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和柯顿-多兰(Certon-Dolan)理论,估算连杆疲劳寿命,同时分析多级载荷加载次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为零部件的主动寿命设计提供参考数据和理论判据.  相似文献   

20.
Current forensic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identifying cocaine and its adulterants are destructive, so evidence cannot be re-analyzed. Vibrational techniques [Raman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allow rapid, economical, nondestructive analysis. This work compares these techniques as methods for quantifying mixtures of cocaine (in the crack presentation) and adulterants. The aim is to provide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cocaine in crack rocks and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possible adulterants. A sample of crack was adulterated with benzocaine, caffeine, sodium carbonate, and lidocaine to create binary mixtures of concentrations of 20%, 40%, 60%, and 80%; pure samples of each adulterant and of crack were also examined. All samples were observed using dispersive Raman and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T-IR spectroscopy.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PCR) applied to simulated and real spectra. The PCR model revealed that the Raman spectra yielded only minor measurement errors and the highest correlations using the PC2 spectral vector, which presented spectral features of cocaine. Among the mixtures, the best and worst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caffeine and sodium carbonate, respectively. Dispersive Raman spectroscopy outperformed FT-IR in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binary mixtures of cocaine and adulter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