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100-101
苏区戏剧研究是伴随苏区戏剧产生而发生的。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区戏剧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时期:最初主要是苏区时期有关戏剧活动的理论批评;新中国成立后,苏区戏剧整理和研究工作得到重视;五六十年代苏区戏剧研究主要表现为收集整理与部分文学史著述的概述介绍,"文革"时期,除样板戏外,真正的戏剧创作和戏剧研究几乎出现空白;新时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苏区戏剧研究有了全新的学理拓展,无论是文献整理还是系统研究都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
苏区精神蕴含了丰富的"党的群众路线"内涵,是我们党的致胜法宝和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要总结党在中央苏区时期执政的历史经验,传承弘扬苏区精神,深入挖掘苏区精神博大精深的时代价值,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提供历史借鉴和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5):23-27
从1931年4月,任弼时作为中央代表团的主要负责人来到中央苏区到1933年4月到湘赣苏区担任省委书记,在这两年工作的过程中,任弼时为苏区中央局的筹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使中央局和各苏区的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同时通过广泛的联系群众、深入的调查研究,任弼时在土地改革和反"围剿"作战的过程中,认识到了毛泽东、朱德的建议是合理的,并支持了他们的正确意见。任弼时还参与筹备组织苏区党代大会和中华苏维埃"一大",为大会指导选举代表、组织起草文件,付出了大量心血,被代表们称为"布尔什维克组织家"。  相似文献   

4.
刊中报     
《建筑安全》2011,(7):27-30
枣阳市安监局党员干部接受红安精神教育"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枣阳市安监局党员干部,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5月20日,枣阳市安监局全体党员干部一行14人到革命老区红安回顾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传统教育。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向革命先烈敬献了花篮、进行了默哀、重温了誓言,聆听了《红安革命史和红安精神》讲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8)
埃德加·斯诺所著的《西行漫记》是第一本系统介绍中共苏区全貌的著作,时至今日仍被称为解读中国的最经典著作之一。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角度出发,研究斯诺是怎样跨越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苏区,即"红色中国"进行建构的,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对"两个中国"进行对立描述的。本文期望能够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对当今中西跨文化传播提供一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5)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是实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主要通过对服务型政府的解析,以苏区革命老区为例,在国家提倡苏区振兴的背景下,探讨如何有效的改变苏区的执政理念以及苏区服务型政府建设发展的策略。希冀可以在新常态下,苏区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理论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李晨 《华中建筑》2005,23(5):160-161,165
该文结合瑞金苏区时期的两大会址,从“政权统治与苏区建筑”、“群众文化与苏区建筑”、“现实条件与苏区建筑”和“外来文化与苏区建筑”四个方面对苏区时期的建筑文化特点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
<正>江西兴国,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苏区模范县",更是"全国烈士第一县"。苏区时期,只有23万人口的兴国县就有8万多人参加红军,有姓名可考的烈士23179名,谱写了"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的悲壮诗篇。为铭记兴国英烈为共和国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兴国县红军子弟小学于2015年12月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2):91-92
精神作为一种意识现象,它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又通过人头脑的内化成为一种精神动力指导人的活动,属人的特性,决定了精神的伦理存在。苏区精神这一伦理存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在开展苏区执政实践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赞歌,是苏区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基于此,从政治伦理价值理念、政治伦理目标、政治伦理规范维度来揭示苏区精神的政治伦理意蕴也就是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0.
以苏区时期的历史背景为立足点,提出苏区时期的建筑及其建筑活动的七大特点,并分别以“红色故都”──瑞金的重要苏区建筑为例加以论述,同时还提出了“苏区建筑”和“群众建筑”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