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脉冲电流电解加工原理,通过正交试验方法进行脉冲电流电解加工试验,对所得到的试验结果采用线性回归 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得出脉冲电流电解加工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检测大口径光学系统质量一般是使用大口径干涉仪,需要加工高精度的标准表面,不仅难度大,而且制造周期长,制造成本高.因此,在ICF应用上使用子孔径拼接的方案,用小口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干涉仪来复原大口径光学元件的波前相位数据.这是一项新的高精度大孔径面形检测手段.既保留了干涉测量的高精度,又免去了使用与全孔径尺寸相同的标准波面,降低了成本,并且可获得大孔径干涉仪所截去的波面高频信息,为高空间频率范围的检测评价提供了手段.文中提出一种不同于ICF应用上的一种子孔径拼接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在FX-100核磁共振波谱仪上建立了MLEV-16宽带去耦系统.对去耦电路的各级信号进行了分析,说明了MLEV-16去耦电略的控制关系.利用去耦电路实现了由计算机和可编程序器控制的宽带去耦,用波谱仪原有去耦功率作了~(13)C{F~(19)}氟宽带去耦的碳-13谱的观测,去耦范围达12.4kHz,可以满足大部分有机氟化物的~(13)C核磁共振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自制的高能脉冲电流在线加热复合装置上进行了不锈钢/碳钢压力复合工艺研究.依据实验结果确定了高能脉冲电流的主要参数,分析了高能脉冲电流辅助下不同工艺参数对不锈钢/碳钢复合的性能的影响.结果 显示采用电流密度为20A/mm2,电流频率为8000Hz,通电时间为5s,加热母材温度为630℃,压下率为(30~35)%的工艺为... 相似文献
11.
12.
激光测距仪的脉冲电流供电温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激光测距系统中的发射器件和接收器件具有温敏特性且均为小功率器件,精密测温电路采用Pt电阻时,Pt电阻的自热效应影响测温精度.为减小自热效应产生的测温误差,在分析Pt电阻测温误差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脉冲电流供电方案,建立了脉冲电流供电电路及其自热升温过程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脉冲宽度和热量积累的关系,并通过合理控制脉冲宽度大大减小了自热效应引起的测温误差.使用高阶正交多项式拟合法对Pt电阻的非线性进行了补偿,给出了该系统温度测量模块测量数据与一级标准铂电阻温度值的比较实验,在不同的温度点,该温度测量系统的最大误差为0.000 6 ℃.系统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0~15 ℃时,各温度点控制稳定度均优于0.005 ℃,满足高精度激光测距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Rogowski线圈具有结构简单,线性度良好、安装方便等优点.主要用在测量交流电流、脉冲电流、电力系统中的暂态电流等方面.本文简单分析了Rogowski的测量原理,并用集中参数模型,给出了自积分式Rosowski线圈参数的计算公式以及线圈的传递函数.通过仿真研究了自积分式Rogowski线圈的电磁参数对线圈频率特性的影响,以及自感、互感、分布电容和取样电阻变化时对自积分式Rogowski线圈频带宽度的影响,并为优化Rogowski线圈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指数.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脉冲电流对SUS304极薄带拉伸变形的影响,进行了室温拉伸、通电拉伸以及通电空冷拉伸试验,分析了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对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流辅助SUS304极薄带拉伸变形过程中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同时存在,热效应导致材料流变应力减小,非热效应抑制TRIP效应,促进TWIP效应,改变了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没有高强度马氏体协调塑性变形,导致试样过早发生失稳断裂,其中试样的抗拉强度降低12.2%,断裂延伸率下降44.7%;同时,非热效应使试样在较低温度下发生了回复和再结晶现象;脉冲电流诱导了SUS304极薄带由韧性断裂向韧脆性断裂模式的转变,并且促进了变形织构生成。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高计算效率及高光顺性是宽行加工技术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插值最窄行宽处的最优位姿获得其他刀位位姿的方法,是提高宽行加工的计算效率及刀轨光顺性的有效途径,因此最窄行宽位置的确定问题是宽行加工中的必要研究问题。选择中点法为刀位优化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得出设计曲面的局部曲率分布决定了行宽的结论,使用实验方法对行宽和主曲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给出了依据主曲率预判最窄行宽位置的方法。首先对行宽和最大主曲率及最小主曲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关系曲线。其次在主曲率坐标系中绘制行宽的等高线云图,同时分析得出行宽与最大主曲率与最小主曲率的差值呈负相关。最终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机械工程学报》2017,(4)
利用液相法合成均径为57.5 nm的纳米铜颗粒,并对纳米铜颗粒进行系统的表征,包括有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以及热重分析(Thermal gravity analysis,TGA)和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并利用超声手段将纳米铜颗粒均匀分散在水溶液中,从而得到了纳米铜焊膏。采取模板印刷的方法制备镍/纳米铜焊膏/铜的三明治结构,并研究不同脉冲电流烧结工艺下的三明治结构的剪切强度、截面微结构以及断口微结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三明治结构的剪切强度随着电流的增加而增大,在电流为0.8 k A时,剪切强度可达到46.3 MPa,脉冲电流烧结纳米铜焊膏连接铜和镍基板在短时间(小于200 ms)内快速获得了高致密度、性能优良的焊点结构,同时纳米铜颗粒之间以及纳米铜颗粒与微米级的铜基板和镍基板之间实现了牢固的冶金连接。通过分析经脉冲电流烧结后得到的纳米铜焊膏内部的显微组织特征,提出了脉冲电流烧结纳米铜焊膏的烧结机理。 相似文献
20.
对脉冲电流的测量方法以罗科夫斯基线圈的设计过程进行了阐述,对罗科夫斯基线圈设计过程中的骨架材料以及绕线材料选择的问题,分别进行介绍,同时分析了提高罗科夫斯基线圈互感系数的方法,并通过具体的实验对脉冲电流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