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Planning》2015,(30)
新时期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维护广大农村地区和谐稳定,实现广大农村地区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而且关系到广大农村的精神文化面貌,尤其是关系到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在农村地区的贯彻实施,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4)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梦新征程下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要求,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成为必然之事。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当前中国的宣传推进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阻力,宣传主体说多做少,受众群体思想多元、意识多样,理论形态死板,市场经济、网络媒体与西方思想的冲击等。所以,解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困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128-129
充分认识在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通俗性、灵活性、日常性和长期性等在农村推进理论大众化的特点,提高大众化的积极性和实效性;要科学理解和准确定位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及其关系,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净化农村思想文化环境,创造有利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良好条件;立足农村农民实际,科学谋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推动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当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主要面临党的自身建设出现的新问题以及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基本民生问题的影响。应在民生的制度建设、关注现实生活及群众主体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9)
高校作为重要的教育和文化机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渠道、主阵地,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通过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教育、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内容、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方式、搭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教育平台、加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路径来实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9):8-10
自诞生之日起,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获取自身解放及人类解放的理论就与大众化相连。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大众化的重要内容,最终的目标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精髓在高校大学生中获得发展,并内化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今后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动力。由此,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我们从根源上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普适性与阶级性辩证关系的集中要求,也是受众体实现自我全面发展、进行具体实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各项理论创新不断深入和加快的形势下,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变得尤为迫切。要实现全国人民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必须要在当代大学生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新形势下的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呈现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为此,我们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序渐进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开展的富有成效,而不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6)
在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建设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已经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学术课题。最近几年,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与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具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本文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能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3)
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了充分的理论宣传准备,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任弼时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贡献主要是指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对无产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组织教育工农群众,加强党对群众运动的领导和号召全党学习毛泽东思想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些贡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和方法。任弼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可以拓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视野,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6):91-95
当前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遭遇话语困境,原因是话语体系的不完善。建构一种和谐共生的话语体系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话语霸权,创新话语体系,融合网络话语,稳固受众基础,努力使话语运作不断取得实效,从而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