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现今南翼山构造古近系和新近系天然气藏及其共生油藏的特征为研究基础,利用已发现气藏中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共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气源分析和油源对比,通过天然气成藏史恢复,对南翼山构造古近系和新近系气藏的成藏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①南翼山构造古近系和新近系气藏中高成熟度的天然气是以中生界煤系烃源岩演化生成的煤型气为主,古近系和新近系烃源岩演化生成的天然气量相对较少;②南翼山构造长期活动的基底断裂是古近系和新近系天然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通过对天然气来源分析,并结合构造演化,总结出了南翼山构造多源混合供烃、断裂 裂缝输导体系输导、晚期构造混合聚集成藏模式,以此为依据预测了柴达木盆地中生界煤系烃源岩新的沉积范围,可以成为下一步煤型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2.
有效判识天然气来源和生—运—聚特征对天然气资源潜力评价,以及天然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解决断陷湖盆烃源岩非均质性强、天然气成因类型多样导致的气源判识和资源评价具有多解性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欢喜岭地区为例,根据典型断陷湖盆有效烃源岩分类和天然气成因类型判识方法,开展了气源研究,并基于典型剖面烃源岩生气、运聚动态模拟,总结了天然气动态成藏模式,并指明下步天然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是主要烃源岩层,不同构造位置形成的烃源岩类型不同,包括腐殖型、腐泥型烃源岩,分别生成了油型气、煤型气;(2)形成的各类天然气在复杂断裂、砂体和不整合面构成的输导体系中运移、汇聚,形成混合成因天然气气藏;(3)欢喜岭地区具有2个运聚系统,系统Ⅰ为西部斜坡带—双台子构造带上的砂四上亚段运聚系统,为油型气近源成藏,其余区域为系统Ⅱ,为油型气和煤型气远距离运移成藏;(4)欢喜岭地区天然气藏为单凹陷、多源晚期成藏,气源岩空间差异分布和复杂的断裂系统共同控制了该区气藏成因类型多样性和分布复杂性。结论认为,断陷湖盆天然气成藏生—运—聚动态模拟明确了辽欢喜岭地区...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是西部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发现程度差别较大。从已发现的天然气藏分布入手,分析成藏条件,总结成藏模式,预测有利的天然气勘探领域与区带,指导盆地天然气勘探。分析认为,盆地主要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佳木河组)、侏罗系3套气源岩,从石炭系至古近系发育5套天然气储盖组合。气藏具有独立、近源成藏特点,盆地天然气成藏主要有2种模式:源内—自生自储—不整合面—断裂原生成藏模式,以陆东—五彩湾石炭系为代表,是盆地主要成藏模式;近源—下生上储—挤压背斜带—断裂次生成藏模式,以南缘山前古近系为代表。有利勘探领域主要有:陆东—五彩湾(以石炭系为主)、南缘山前冲断带(侏罗系—古近系)、中拐凸起带(以二叠系为主)以及盆地深层(以石炭系、二叠系为主)。加大这些领域天然气勘探是实现该盆地油气并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烃源岩、古今构造、输导条件等关键成藏条件及其时空配置关系研究表明,盆地煤型气具备四大有利成藏条件:侏罗系烃源岩呈现多凹共存、广泛分布特征,重新评价资源潜力达13100×108m3,具备煤型气大型化成藏物质基础;关键成藏期盆地呈现"盆缘古斜坡及鼻隆带和盆内凹陷带"的二级结构,盆缘区是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形成良好的成藏背景;具有"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储集空间的基岩风化壳大范围分布且不受埋深影响;具备"控源断裂纵向运聚,不整合面横向输导"的油气面状运聚模式,利于天然气规模聚集。油气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的认识为煤型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形成了盆缘大型古斜坡构造—岩性控藏新认识,提出盆缘不整合面上下为重点勘探新领域,阿尔金山前古鼻隆及斜坡为重点勘探新区带,并在油气勘探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新增控制+探明天然气储量1104×108m3,实现了柴达木盆地煤型气勘探的新突破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柴西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部凹陷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发育独特的古近系—新近系高原咸化湖相烃源岩。近年来,天然气勘探在南翼山、黄瓜峁、开特米里克、英中和扎哈泉等中深层获得了重要发现,发现多个天然气藏。但是该区的天然气来源存在较大争议,是否存在深层侏罗系煤型气的混入影响着对该地区天然气、成藏模式的认识以及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在综合分析大量天然气样品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柴西地区古近系—新近系与柴北缘侏罗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性,以及伴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条件,取得以下3点认识:(1)与其他地区不同,乙烷碳同位素不能作为鉴别柴西地区高成熟咸化湖相天然气类型的主要指标;(2)柴西地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自身发育的下干柴沟组上段(E_3~2)和上干柴沟组(N_1)咸化湖相烃源岩,主要为油型气,几乎不存在侏罗系煤型气的混入;(3)柴西地区天然气成藏具有就近成藏的特点,横向短距离运移,垂向晚期调整。并指出烃源岩埋深大、成熟度高的区域,如英东、黄瓜峁—开特米里克和南翼山—油墩子地区,是今后重要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西缘春光油田地层-岩性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光油田位于车排子凸起斜坡带上,构造较为简单,油气成藏类型以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属于源外成藏。新近系沙湾组、古近系和白垩系是主要的勘探层系。通过沉积特征研究,认为新近系沙湾组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沉积,古近系、白垩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明确该区地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春光油田地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研究。首先通过油源对比分析,认为东部昌吉凹陷和南部四棵树凹陷均具有供烃能力,二叠系和侏罗系是主要的供烃层系。输导条件是春光油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对不整合面、厚砂体和断层这3种输导要素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春光油田存在一套高效的复式输导体系,并建立了该区的油气输导模式。分别对新近系沙湾组岩性油气藏和白垩系、古近系地层油气藏特征开展了研究,确定了各个层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最终建立了春光油田油气成藏模式,有效的指导了春光油田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勘探长期以来一直未取得大的突破。在对研究区石炭系构造特征、沉积特征、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油气源对比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油气勘探前景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类型主要包括泥岩、炭质泥岩、煤和灰岩;北缘烃源岩最具勘探潜力,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和Ⅲ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备良好的生烃潜力;多期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形成期次及其后期分布范围;露头区油气显示及油源对比结果进一步证实,石炭系烃源岩经历了生、排烃过程,油气成藏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北缘石炭系具有早期生烃、断裂输导、调整成藏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成藏机理与勘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的形成是在新近纪末期新构造运动作用下,盆地沉积中心由西向东整体迁移的产物。三湖地区第四系具有成岩作用弱、砂泥岩薄互层、源储不分、接替接力生气及由南向北水动力条件较强等独有的地质特征。在这一特有的地质背景下,形成了该区特有的生物气成藏模式:烃源岩持续生烃、水溶气动态成藏。针对该区生物气的勘探对策是:以寻找低幅度构造圈闭为主,围绕北斜坡构造发育区带,加强连片二维地震资料目标处理,寻找低幅度构造目标;同时应继续加强岩性气藏的研究与探索,在确定有利区带、建立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含气检测手段确定有利岩性目标。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多层系发育优质气层,预测致密砂岩气资源量超千亿方,但构造背景特殊、储层非均质性强,造成气-水分布规律复杂,成藏地质条件及主控因素复杂多变,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立足于系统梳理临兴区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条件,从平面上沉积模式、垂向上的生-储-盖组合及其耦合关系、时空上的气-水分布规律和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差异聚集特征入手,揭示研究区整体非均质性背景下的差异富集规律,指导鄂尔多斯东缘千亿方大气田的勘探及高效开发。明确了烃源岩-储层-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好,为大气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断裂的适度发育纵向沟通了煤系烃源岩及海相障壁海岸-潮坪及陆相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砂岩储层,纵向上构成了下部源内、中部近源和上部远源3套成藏组合。深化了储层致密化成因及致密砂岩气成岩-成藏耦合关系,指出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征。剖析了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运移聚集机制,认为烃源岩生烃形成的超压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建立了充足气源条件下、不同构造区带的多层系准连续选择性成藏模式,提出致密砂岩气具有“烃源控潜、构造控区、微相控储、物性控藏”的特点。天然气在烃源岩大量持续生烃背景下,优先选择断裂适度发育,构造活动强度适中,有利砂体及高渗物性条件背景下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是西部大型复合叠加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资源丰富;而天然气探明率仅为3.96%,明显不均衡,勘探潜力巨大。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多表现为高成熟烃源岩油气系统内近源成藏、继承性构造隆起成藏、沿沟通深部气源断裂成藏、区域盖层之下成藏。依据盆地天然气气藏成藏特点,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点与近期勘探成果,基本明确了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①陆梁隆起东部—五彩湾凹陷—白家海凸起石炭系;②中央坳陷莫索湾凸起—莫北凸起—陆梁隆起西部侏罗系;③山前冲断带上白垩统与古近系;④中央坳陷莫索湾背斜深层石炭系与二叠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以煤型气为主,含有部分油型气和少量生物气。中国主要油型盆地具有油多气少的特点,与鄂尔多斯等以产气为主的盆地相比,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也远远不足。全球天然气以油型气为主,且大型油型盆地表现出油气资源俱丰的特征,这与中国天然气类型与勘探现状有明显差异。通过国内外油气勘探成果与认识的调研,在总结油型气勘探领域认识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含油气盆地的成藏条件,对中国油型盆地油型气的生气潜力进行分析,认为中国油型盆地具有巨大的油型气勘探潜力,发展前景广阔,是中国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包括柴西古近系—新近系油型气、柴北缘侏罗系煤型气及柴东第四系生物气、新近系热成因气及石炭系煤型气。近几年,柴北缘侏罗系煤型气获得突破,勘探潜力大。通过对柴北缘天然气地质条件的分析,总结了富烃凹陷区古隆起、源外古隆起—古斜坡、源上晚期构造带3类成藏模式,优选类比法和成因法客观评价了柴北缘天然气资源,计算得出天然气地质资源总量为11 457.5×108m3。在此基础上,结合勘探现状,理清了剩余资源及其分布,剩余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0 671.28×108m3,主要分布于鄂博梁—葫芦山区块及阿尔金山前东段区带。根据研究成果,指出鄂博梁—冷湖构造带、阿尔金山前东段、中下侏罗统凹陷—斜坡区是柴北缘天然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构造带由鄂博梁Ⅰ号、鄂博梁Ⅱ号、鄂博梁Ⅲ号和葫芦山4个地面构造组成。近期的综合研究和老井复查表明:该区带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位于侏罗系生气凹陷之内、发育大型构造圈闭、具有优质储层和良好储盖组合以及深大断裂沟通气源,发育源内和源上两种成藏模式。近期,邻近的牛东构造获得重大突破,其他构造已钻井都有气显示,并且鄂7井获得工业气流。在成藏条件和目前勘探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该区优先风险钻探鄂博梁Ⅰ号构造;积极准备其他构造,其中以开展精细地震勘探鄂博梁Ⅲ号构造为重点,精细落实圈闭后投入勘探。  相似文献   

14.
秦南凹陷是渤海海域勘探程度最低的凹陷之一,前期勘探成果不理想,凹陷的生烃能力一直受到质疑。通过对秦南凹陷油气地质特征研究表明:秦南凹陷内小型次洼已具备较大的生排烃能力,凹陷中心的东洼和中洼烃源岩分布范围更广、体积更大、埋藏更深,应具有更大的生排烃能力;凹陷的结构类型控制油气优势运移方向;稳定分布的东二下段泥岩沉积控制了油气富集层位;长期活动断层的发育位置及程度控制了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区域与富集程度;主要发育了自生自储、早生晚储、下生上储近源成藏3种成藏模式。研究认为,石臼坨凸起北侧斜坡区、秦南凸起东侧斜坡区以及秦南Ⅰ、Ⅱ号断裂附近为有利勘探区域,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勘探面积大,勘探程度低,潜力大,在钻井过程中新近系虽有不同程度的天然气显示,但却一直未有重大的勘探突破。在对新近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进行了研究。认为一里坪—三湖地区新近系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纵向上,上油砂山组和下油砂山组的暗色泥岩厚度最大;烃源岩在埋深2 800 m进入生气门限,从4 000 m开始生成大量的热成因气,具有一定资源基础。新近系主要为湖泊及三角洲沉积相类型,发育滨浅湖滩砂坝、三角洲前缘砂坝和河道砂等,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粒度和埋藏深度等控制,鸭湖—涩北、碱石山—船形丘及碱山—红三旱地区是天然气潜在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塔里木盆地发育寒武—奥陶系腐泥型和三叠—侏罗系腐殖型两套烃源岩,由此决定了塔里木盆地存在来自腐殖型母质的煤型气和来自腐泥型母质的油型气。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分析,发现塔里木盆地不同类型的天然气分布受寒武系—奥陶系的腐泥型和三叠系—侏罗系腐殖型烃源岩分布范围和热演化程度的影响。煤型气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四周,主要包括库车坳陷、塔西南坳陷和塔东南坳陷,而油型气主要分布在塔北隆起、北部坳陷、中央隆起和塔西南坳陷的北部。塔里木盆地油型气又可分为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两种。在满东地区、和田河地区和塔中地区,原油可以达到二次油气裂解程度,向塔北隆起的轮南方向原油裂解程度呈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北缘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测试并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9个油气田(圈闭构造)第三系和白垩系35个天然气样品的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建立了柴北缘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判识指标,划分其热演化阶段,并进行了气源判识。研究结果表明:1)柴北缘天然气可划分为煤型气、油型气和混合气3种成因类型。伊克雅乌汝、南八仙、冷湖五号、鄂博梁以及马北的部分样品具有煤型气特征;冷湖三号、冷湖四号及冷湖五号和马北个别样品具有油型气特征;葫芦山和马北部分样品属于混合气。2)伊克雅乌汝、南八仙、冷湖五号和鄂博梁等煤型气样品大多数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冷湖三号和冷湖四号部分油型气样品的成熟度较煤型气的偏低,大多数处于成熟演化阶段;葫芦山的天然气为接近过成熟阶段的高熟气;马北天然气样品的成熟度变化范围较大。3)冷湖三号、冷湖四号、冷湖五号、鄂博梁、葫芦山的天然气主要来自于昆特依凹陷,其中冷湖三号的天然气应源于昆特依凹陷偏腐泥型母质,而冷湖四号、冷湖五号、鄂博梁、葫芦山的天然气应源于昆特依凹陷偏腐殖型母质;南八仙的天然气主要来自于下侏罗统(J1)伊北凹陷偏腐殖型母质;马北的天然气来源比较复杂,可能来自于伊北、赛什腾、尕西等多个生烃凹陷。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形成与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新生代裂谷盆地 ,其演化具有早第三纪断陷 ,晚第三纪拗陷的特点 ,烃源层位于下第三系 ,上第三系为河流相沉积。受盖层控制 ,上第三系油藏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 (黄骅、渤中和济阳坳陷 )。多数上第三系油藏位于凸起上和凹陷内大断层下降盘逆牵引构造中。大量勘探实践表明 :小规模的低凸起比大规模的高凸起更有利于油气富集 ;凹陷内聚烃条件差 ,则利于凸起上聚集油气。断层的运移条件决定了上第三系逆牵引构造油气富集程度 ,与主断层相交的次级断层晚期活动强 ,断层密度大且断至层位深 ,有利于油气运移至上第三系富集成藏。地层与断层的组合关系控制了油气富集部位。海域内的低凸起及富生烃凹陷边缘大断层下降盘的逆牵引构造是上第三系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形成与勘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演化具有早第三纪断陷,晚第三幼坳陷的特点,烃源层位于下第三系,上第三系为河流相沉积,受盖层控制,上第三系油藏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黄骅,渤中和济阳坳陷),多数上第三系油藏位于凸起上和凹陷内大断层下降盘逆牵引构造中,大量勘探实践表明,小规模的低凸起比大规模的高凸起更有利于油气富集,凹陷内聚烃条件差,则利于凸起上聚集油气,断层的运移条件决定了上第三系逆牵引构造油气富集程度,与主断层相交的次数断层晚期活动强,断层密度大且断至层位深,有利于油气运移至上第三系富集成藏,地层与断层的组合关系控制了油气富集部位,海域内的低凸起及富生烃凹陷边缘大断层下降盘的逆牵引构造是上第三系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