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结合皖西学院建筑学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经验,对如何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角度来改革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从而满足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作为建筑学学生的设计入门课程,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在整个建筑学教育当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在传统的渲染模式和构成模式已经与当今的学科发展有些脱节的背景下,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很有必要。在参考国内国内主流高校的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模式的基础上,我院推行了新的教案——基于空间、建构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回归建筑设计的本源问题:空间认知和材料建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设计的能力以及遵循建构原则的设计思维。新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我院整体设计教学体系革新至关重要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教育为例,从目前教学课程的现状出发,为解决设计课程与实践脱轨的问题,通过对教育内容的理论进行分析和完善,以重构实践教育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开展教育改革实践,提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相关对策和办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筑设计科研项目为例,结合高校建筑学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整合行业精品资源,探讨建筑学专业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方向,优化高校建筑设计教学体系,推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从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优秀建筑设计人才目标出发,结合沈阳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物理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建筑物理课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探索一种适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建筑学的发展及专业教育都要与时俱进,面对当前新的时代特征与需求,建筑学教育的设计主干课程更应该与实践接轨。具体体现在设计主干课程的选题、设计主题导向、植根不同背景等方面的改革与策略。希望通过对建筑设计课程的改革,探讨适宜于新时代、新需求、适应力强、多元化的建筑设计课程,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知识储备更加完善的新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7.
建筑构造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学习建筑设计的基础课程。文章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探讨了建筑学专业学生建筑构造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经典建筑模型制作"是传统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建筑感知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搭建建筑形态构成与建筑设计入门初步的桥梁。基于多年来对"经典建筑模型制作"教学的回顾与反思,从建筑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出发,提出了具体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9.
周静  贾德恒 《安徽建筑》2012,19(1):83-84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贯穿本科教育的始终,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通过对新办建筑院校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剖析,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该门课程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能力,需要从课程体系建构、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必要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新课程体系构建。通过分析绿色建筑技术的分类与特点及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要求,结合建筑学教学规律,将绿色建筑教学过程分为初步融入阶段,进阶设计阶段、深入设计阶段,实践设计阶段4个阶段,并具体分析了这4个阶段的教学特点与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中采取模型主导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建筑设计教学的内在规律。具体措施是在建筑设计低年级教学过程中设置阶段模型的制作环节,通过阶段模型来讲解相关建筑设计概念、控制设计进度、推动设计方案的深化。模型主导的教学模式是以设计问题来引导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设计问题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建筑学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艳  洪艳 《华中建筑》2010,28(6):178-179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建筑设计行业从业者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建筑教育应该考虑到社会因素,采取有效手段,有的放矢,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为此,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设计观、重视建筑学的职业教育、强调建筑教育的地方特色;其次在教学实践中力求设计教学以技术理解作为基础、艺术教学以经验积累为先行,强调互动教学、团队设计和地域特色。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对于促进建筑设计行业良性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国外建筑学教学与教学研究蓬勃发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软件探究建筑学教育主要概况、研究热点与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外建筑学教育研究整体趋势从初步设计转向设计研究、工程实践、知识体系、利用技术与科学手段教学。领域热点主要集中在工作室设计课、理论课、数字技术课程的创新与发展,重视思维能力、跨学科、可持续性、实践等教学理念,关注认知分类、学生兴趣、项目导向、通信技术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元化的教学评估。通过国外研究热点分析以及结合国内建筑学高等教育窘境,在建筑学教学改革方面,基于设计与理论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创新,以设计课程为轴线,融通符合时代需求的多专业、技术性、实践化的综合知识;在建筑学教学研究方面,构建以学生为课程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习成果补给课题研究,此外建筑学高校教师应以学科“本体”研究为内核,形成交叉学科研究体系。国内新工科背景下建立良性的教学与研究供给关系可作为建筑学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手段。通过对国外近10年建筑学教育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梳理与热点追踪,希望为国内当前建筑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朱祥明 《中国园林》2007,23(11):93-94
当前我国的园林事业正蓬勃发展,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体系还处于摸索和发展阶段。学科快速发展和学校的盲目扩张引发出一些思考。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培养目标,如何在园林专业教学中保持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教育的特色,如何引导学生将中国传统造园思想的精华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之中,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对园林设计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的改革必将不断深入,以此推动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洪惠群  龚兆先  宁艳 《华中建筑》2009,27(7):262-264
当前,建筑学专业群的本科人才培养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设计教育应对此进行适应性的改革探索,设计课程教学过程的优化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通过分析设计教学的过程与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关系,阐明设计教学过程优化的目标与原则,探索设计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与措施,以进一步优化建筑学专业群的设计教学过程,增强设计课程教学效果,为建筑学专业群乃至艺术设计教育的相关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建筑学教育中植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差异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磊 《华中建筑》2009,27(11):173-174,176
在建筑学教育中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是构建中国建筑学教育模式多层次、多类型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根据景观规划设计相对于建筑设计所具有的几个不同特征——生命特征、尺度特征和分析特征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使学生的建筑设计知识与景观规划设计知识进行充分的交叉融合,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建筑设计本身的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避免重复教学。  相似文献   

17.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静 《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113-115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多年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教学经验,探索了以工程为背景、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启发引导式课程设计指导模式,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室内设计专业的本科教育应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应有合理的培养途径和明确的培养目标。建筑形态和室内设计是紧密结合的,所以建筑基础课程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文章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总结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建筑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娟  肖大威  许吉航 《华中建筑》2010,28(10):185-187
该文运用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从学习表现、设计思维、学习经验几个方面对建筑系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研究。根据我们在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建筑学学生的学习表现可以分为A、B、C三类。选取教授过的一个12人二年级设计小组作为调查对象,对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行为现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类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设计思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为了促使建筑学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我们建议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对设计课程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包括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整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两个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为例,探讨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以"场所—空间—建构"为主线,在教学中通过变换不同的视角,使学生针对同一地块不同对象分别设计,最终将这些相互影响的设计成果与要素合理整合,形成同一地块的整体性设计成果,借以培养学生的场地意识、观察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