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伟 《中外能源》2011,16(7):51-53
在对红台2区块气藏23口井的地震、地质、钻井、测井、测试及生产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确定性Strata、Stratimagic随机(Jason)建模新技术、新方法,对储层进行全面、细致的三维定量表征,建立了气藏储层的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和储层物性参数的三维数据体,网格大小为20m×20m×1μs(2m),提高了气藏储层描述的精度。本次模型从以下方面进行对比验证:模拟图像是否符合地质概念模式;模拟结果的统计参数与输入参数的接近程度;模拟结果是否忠实于真实数据,判别与未参与模拟的硬数据是否吻合;模拟结果是否符合生产动态变化;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的历史拟合证明地质模型的准确性;以地质专业知识综合判断三维地质模型的可靠性。模拟结果改进了传统的井间插值法在储层预测方面的不足,为气藏开发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珠江口盆地A油田生物礁滩储层为研究对象,针对开发初期钻井资料少而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多样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测井、岩心资料的一体化储层表征技术.通过对储层沉积特征、岩性、物性进行精细描述,明确了生物礁滩储层类型;以地质模式为指导,采用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精细预测了薄层甜点储层的井间展布,为...  相似文献   

3.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作为精细油藏描述和储层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推动了油藏描述技术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为开发后期井型井网的调整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揭示提供了地质基础。以大庆油田T区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取心资料,采用多步建模思路,建立油藏沉积微相模型和属性参数模型。最后针对储层参数不确定性问题的来源,运用随机建模技术和地质统计学等方法,分析储层不确定性参数的变化范围和规律,特别是针对变差函数中变程求取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油藏储量风险评价问题,引入概率储量,采用Monte Carlo方法,对各个参数的概率累计分布函数进行随机抽样,对地质储量分布概率进行统计和不确定性分析。研究表明,此方法基于对储量参数值范围的认识和评估,可以针对不同的独立变量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估计,从而计算油藏储量的概率分布,定量分析对模拟结果的影响,预测储层存在的风险和潜力,同时也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一组优选的三维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4.
影响SAGD开发的油砂储层的地质因素与常规储层不同,油砂储层的综合评价不如常规储层完善,因此需要明确油砂储层的评价参数和方法.以加拿大长湖油田西南区块开发优化项目为例,通过动静结合分析,确定影响SAGD开发的主要地质因素为可动用储层有效厚度、储量丰度、纯砂岩比例等,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油砂储层进行多因素综合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5.
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一般受后期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而形成。这类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储集空间复杂,一般具有基质和裂缝两套储渗系统。与常规砂泥岩储层不同,这类储层在地质建模表征过程中难以直接借鉴碎屑岩储层的建模方法。本文认为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应遵循"分类分尺度"的基本思路。对于具有多种储集空间的复杂储层,首先应按照成因和尺度对储集空间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划分不同的建模单元,不同的建模单元利用不同的建模方法进行表征,最后得到一个能反映地下真实储渗状态的地质模型。以珠江口盆地L油田为例,按照上述地质建模原则,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将建模单元划分为基质系统和裂缝系统两类。对于基质系统,可以借鉴常规孔隙型储层建模方法进行表征;对于裂缝系统,首先分析不同尺度裂缝间的成因关系,大尺度裂缝对小尺度裂缝有成因约束。按照层次约束的原则,首先建立大尺度裂缝分布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小尺度裂缝的分布模式,在裂缝分布模式的基础上得到裂缝物性分布模式,最终将裂缝属性等效至基质网格系统,得到一个反映基质孔隙和裂缝双重系统的地质模型,为油田后期的开发调整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6.
致密砂岩油藏开发难度大,天然裂缝发育是决定此类油藏有效开发的关键因素,因此准确识别裂缝显得尤为重要。东仁沟区块长7储层岩心观察结果显示其主要发育垂直缝和高角度缝,未充填居多,偶见方解石充填。声波时差曲线在裂缝发育处会出现波动或者周波跳跃,电阻率略有降低,其中八侧向降低幅度较双感应低很多,并且曲线呈现锯齿状形态。变尺度分形曲线与裂缝对应位置曲线斜率会变小,导致曲线偏离原有趋势而变得下凹。整合六条常规测井数据的R/S分析曲线下凹段斜率和层次分析法计算的权重,就能较为精准地识别储层裂缝发育位置,该方法识别正确率为80.95%。根据研究区各井分形维数在裂缝相对发育段与不发育段之间的差异,就可以判别出裂缝比较发育的井,并预测出裂缝相对发育区。  相似文献   

7.
文鹏  马瑶  陈帅  杨艳  王妍  杨澜 《中外能源》2023,(2):27-34
苏里格气田是目前我国陆上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整装致密气田,A区块是气田重要的致密气资源产出区,研究区盒8段主要为辫状河沉积,有效砂体厚度较薄,展布规律不清晰,通过常规地震反演技术无法对研究区有效砂体进行有效区分及准确预测。故本文在盒8段沉积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使用不同频率的雷克子波,开展精细的层位标定,有效划分地层;利用Xu~White模型进行横波预测,建立了岩性、物性以及孔隙流体弹性参数与地震响应特征之间的联系。通过弹性敏感参数分析,利用纵横波速度比对泥岩、基质砂体及有效砂体进行区分;最终利用孔渗参数联合地质统计学反演结果,对苏里格气田A区块盒8段有效砂体的展布特征进行预测及刻画。结果显示:有效砂体厚度为4~17.8m,整体上呈现南北向条带状展布,连通性较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北部及南部,预测结果与钻井符合率为86.3%,表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为苏里格气田及其他地区致密气开发提供了相关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一段地层页岩油资源丰富,但页岩油储层改造技术不成熟,常规体积压裂技术难度大、费用高,存在有油无法采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固体绝缘材料高压放电原理,创新设计了页岩油储层高压—高频电法改造实验,经室内实验证实,页岩油储层可以很快被8kV高压电击穿,再通入常压、2kHz高频电加热,页岩油储层在较短时间内即产出页岩油气。依据实验测量参数及产出页岩油分析化验结果 ,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储层改造热力学模型,反演了高压击穿后页岩油储层高频加热技术工艺过程,总结出了高压—高频电法页岩油储层改造的增产增效机理。本研究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易实用,井内附属设备简单,加热能量效率高,持续性强,作用范围广,对页岩油储层深度、厚度适应性强的特点,为陆相页岩油储层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常规测井相对岩心和成像测井来说,具有普遍性和经济性,在裂缝识别研究过程中具有岩心和成像测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裂缝进行有效识别,特别是对于储层物性好、裂缝发育的边水油(气)藏,是防止边水顺裂缝突进、保障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以普光气田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岩心裂缝观察为基础,从裂缝测井响应原理出发,提出对测井曲线求斜率,放大裂缝测井响应特征的方法,并利用对类域的交叉或重叠较多的待分样本集具有较好分类作用的KNN分类算法,进行裂缝识别。通过对普光气田礁滩相储层裂缝常规测井识别的运用,证实该思路对储层物性好、裂缝和孔隙同时发育的双重孔隙介质储层的有效裂缝和无效裂缝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常规测井识别结果和岩心观察裂缝识别结果之间具有很高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0.
在水环境治理项目中,判别水体污染风险能为治理方案提供理论基础。以典型小型湖泊——资阳市雁南湖为例,搭建地理信息模型进行水动力和污染物迁移的耦合数值模拟。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分析了水体的水力风险和污染风险的空间分布。基于分析结果,从水动力的角度提出了岸线整治和湖底地形微整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基于建模分析的优化方案能有效提升水动力条件,降低污染风险,并发挥水体自净能力,从而降低后续治理的难度和成本;流态优化方案对于COD的浓度改善有较明显的效果,但对于TN和TP浓度降低的作用并不显著,建议后续水环境治理技术方案的重点应放在削减TN、TP的入湖污染负荷与增强水体对TN、TP的去除能力上。  相似文献   

11.
12.
杜84断块馆陶油藏双水平SAGD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馆陶油层为一顶部和四周被水包围的特殊油藏.开发初期按70m井距正方形井网部署直井蒸汽吞吐开发,在油井蒸汽吞吐过程中,射孔井段下部油层动用差,蒸汽超覆现象随周期延长而加剧.带来顶水突破的隐患,同时油藏递减逐渐加大,油藏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为提高杜84块馆陶超稠油油藏剩余油动用程度.决定采用SAGD开发技术。本文以油藏特点和开发现状为基础,应用STARTS数值模拟软件,采用变深度、不均匀网格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对双水平井组合的SAGD技术布井方式、水平段长度、水平段在油层中的位置、注采参数等进行了优化设计。实施效果表明,采用双水平井组合SAGD技术,提高超稠油原油采收率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采油厂油藏经营管理系统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钧  张伟 《中外能源》2006,11(4):25-30
现代油藏经营管理已进入智能信息管理阶段,系统决策的多目标、高风险、动态化和群体性要求必要的油藏经营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作依托,以实现系统决策的信息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D-3井钻井、测井、试油、三维地震等资料及其邻区井的资料,综合运用全三维精细解释、储层预测、沉积微相特征研究、神经网络及分频吸收系数预测油水边界等油藏描述技术,对金湖凹陷D3块油藏的圈闭形态、储集体特征、流体分布等进行了三维空间的定性、定量描述和表征,为油藏储量计算、综合评价、数值模拟及优化开发设计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达到了利用一口关键井基本探明一个断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鉴于泥沙淤积问题普遍存在于水库中,且对水库使用年限影响巨大,以萨拉康水电站工程水库泥沙冲淤复核阶段为例,利用一维水沙数学模型(CRS-1模型)对库区泥沙冲淤变化、水库拦沙率、泥沙出库率、进出库水流含沙量及颗粒级配变化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水库运行前期,库容损失相对较大;水库运行后期,泥沙淤积向库尾高边滩发展,"翘尾巴"现象较明显;水库出库泥沙含沙量变化与入库基本一致。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水库淤积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林艳 《中外能源》2006,11(5):32-36
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有的复杂地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对油、水体的赋存与分布状况及分布规律的认识,制约了预测和控制油井见水技术措施的实施。因此,充分利用岩溶缝洞单元的研究成果,结合开发井的油水资料,不断归纳总结不同岩溶地貌单元油井的开发动态特征,研究和探讨油水的组合规律、组合类型,分析油水分布变化状况,对油水体系进行划分,这对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琴 《中外能源》2013,(9):36-39
雷64断块为一巨厚块状砂砾岩底水油藏,采用底部注水、中下部采油方式。该区块油层具有储层均质性较好,强亲水、中等—弱敏感性,储量丰度高,水驱油效率高,润湿性好,油水黏度比低等特征,适合注水开发。区块一直保持低含水条件下的高速开采,低含水采油期累计采油68.5×104t。开发初期月产油量不断上升,注水开发后,由于累计注采比一直小于1以及采油速度高,底部注水开发方式不能有效补充上部油层的地层能量,产油量不断递减。从注水开发效果看,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及动用程度高,分别达到99%和78.6%;"注水与产能建设同步"开发方式有效补充了地层能量,含水上升合理。由于单一底部注水难以有效保持地层能量,因此进行了气顶驱试验,有效补充了上部地层能量,缓解了下层系注入和产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区块的长期稳定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8.
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在传热和节能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对目前高架原油罐加热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热管对高架原油罐原油进行升温降黏的方法并简单介绍了其热力学方面的计算,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