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当代的建筑创作实践一直受到“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困扰,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筑市场化使建筑的地域价值逐渐衰落,大量国外设计机构的介入又使建筑创作逐渐走向“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保护、发展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更加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的使命。本文简述了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的地域建筑思潮不是现在才有的,其自中国近代建筑学科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发展,并将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地域建筑创作人手,分析了建筑师与地域文化、地域环境与地域建筑创作的关系。并结合西南地域近年的地域性建筑作品,讨论并分析总结了地域建筑的创作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篇首语     
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从学术理论研究到建筑创作,从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到投资开发商的热情关注,成为当今地域建筑创作的热门话题。反映地域建筑文化的优秀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作品层出不穷。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领域,已从古建筑保护拓展到对乡土建筑的全面认识。其研究的方法,从早期资料调查总结走向地域建筑创作,涉及建筑创作、城市设计、城镇规划、区域规划的方方面面。而且,传统建筑保护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观念不断更新,从文物保护到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历史建筑的保护,为地域建筑文化研究开拓了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当代建筑创作现状为切入点,着重论述了中国本土建筑设计邹向:注重适宜技术、注重文脉和地域文化、生态节能。通过理论和案例相结合方式,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脉络,以期为建筑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苏州地域性建筑发展做了整体分析,并通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苏州地域性建筑创作案例,分析指出了当代苏州地域性建筑创作手法及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7,(3)
本文运用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理念与手法对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建筑进行解析,总结经验,在当今社会环境中更好的发展提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7.
周榕 《世界建筑》2014,(9):33-35
作为一个在理论和设计两个领域都卓有建树的建筑师,李晓东在其建筑思想和实践方面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在对中国传统空间思想进行深入研析和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李晓东采用强化场域界面、渲染纯一意境、控制建筑尺度、弱化物质表现、淡化形式识别等手段,构建出一系列身份特质鲜明的具有现代中国性的文化结界,为中国当代建筑创作提供了省思性的样本。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中国高速的城市建设当中,出现了千城一面,表面的现代化,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使城市变得越来越单调、冷漠、缺乏亲和力。因此,创作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情化的建筑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游牧文化作为内蒙古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很多建筑师在创作当中尝试着应用,但很少有人来系统的学习或深入的理解。本文用抽象艺术的视角,寻求基于地域文化表达的建筑创作出发点,并通过对内蒙古草原造型艺术和内蒙古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进行归类分析,从而找到创作地域特色在建筑造型上表达的具体做法,期望能够为以地域建筑创作的建筑师们提供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全球化与地域性趋势愈演愈烈,中国建筑在向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开放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地域文化的回归。因此,来自异域的建筑师在中国进行建筑创作,必将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碰撞与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外来建筑。文章对典型的外来建筑进行技术理念的分析比较,进而探讨外来建筑师所采取的设计策略,以期为我国今后的建筑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与东部核心城市相比,西部建筑表现出的相对独特、稳健、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创作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抗拒了简单全球化所带来的城市问题。在面对西部当代建筑时,强大的地域文化与特有的建筑环境是建筑师面对延续传统、建筑创新的同时,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内蒙与工业大学举办的西部论坛中,通过聚焦多位扎根西部创作和有过西部建筑实践的知名建筑师,从实际环境和条件出发,对西部建筑创作的现状与未来进行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1.
王硕 《时代建筑》2012,(4):24-31
文章尝试从部分20世纪50至70年代生当代中国建筑师实践策略和思考关注点的转变中寻觅线索轨迹。分析他们受到现代性话语体系的影响,同时检视他们在中国城市发展现状这一特定语境下的身份定义,进而尝试对当代中国建筑师思考与实践发展脉络进行描述。这一描述不从作品的结果出发作总结性的判断,而通过抽取不同建筑师的策略关注点和关键话语,进一步对贯穿不同时间段、没有因果关系的多重线索进行重新梳理和联结,对还原一个未曾明确的当代中国建筑话语体系给出研究建议。这一新的话语体系或许可以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性的"脱散的轨迹",从而见证多条线索在当代中国的某种不期而至的交汇或离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重庆某医院综合楼建筑创作为例,阐述了全球化与地域性之间应建立沟通和互补的平衡关系,指出设计者应依循"此时、此地、此人、此事"的创作原则设计新地域性建筑,同时还提倡将新地域性建筑作为当今中国的一种创作文化。  相似文献   

13.
“式样”与“中国风格”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建筑师》2011,(3):89-94
关于20世纪中国建筑“民族风格”产生的原因,以往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一般归结为中国建筑师受到的学院派教育和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本文则试图从中国本土建筑文化传统中寻找中国建筑“民族风格”的深层原因,将“式样”这一源自中国古代的概念在近代建筑话语中的含义转变作为观察的切入点和论述的枢纽,指出通过“式样”,建筑的装饰、外...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我国新地域建筑创作中所涌现出的建构思想的剖析展现了这种思想在中国建筑界所引发的创作理念上的变化。以建构思想的三个基本问题(类型,地型,建造)作为建筑创作的基本出发点,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当代中国新地域建筑创作的建筑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德勒兹哲学思想对当代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想对当代建筑师的思维、建筑设计创作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的影响."图解"、"块茎"、"褶子"、"游牧"……主要思想是德勒兹哲学的最重要的部分,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现象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图示和可操作性,对当代建筑师在思想及其对建筑设计的设计手法、生成方式……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对当代受德勒兹...  相似文献   

16.
王瑛 《新建筑》2001,(5):65-67
通过对全球化的深入思考,认为应当强调全球化中实际包含的趋同与多元两方面因素,只有这样,对全球化的理解才比较清晰。此外,通过对当代建筑趋同性根源的探讨,明确提出,建筑的趋同性并不是当代所特有的,不应当过于夸大和绝对比,建筑的趋同性不仅是一种客观现象,也是一种主观感受,建筑师在创作时应当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建筑的全球化不仅是指世界建筑必须遵循统一的法则,更意味着建筑应当反映民族的和地方的特点及需求。  相似文献   

17.
徐健生 《城市建筑》2012,(1):99-101
关中传统民居因其特色明显无疑是西安本土地域性建筑设计的灵感源泉之一,而现代建筑创作中如何对这一语境进行传承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也正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所在,本文在对关中传统民居特质概述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与项目的实践创作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原则。  相似文献   

18.
陈纲伦 《新建筑》2007,(3):63-65
建筑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因此,人人都有权利欣赏和评论建筑。文学家叶廷芳的建筑美学在建筑界引起一定的反响。他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中国当代建筑师应当采取的策略。这种态度和见解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建于1956年的同济大学教工俱乐部空间设计的再阅读,重新呈现这个建筑独特的现代建筑探索途径和建筑艺术特征,以再次展现其在中国现代建筑成长进程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