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万山  郭鹏 《稀有金属》2006,30(4):574-576
研究了硫酸铵存在下结晶紫-碘化钾体系萃取钯(Ⅱ)的行为及其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硫酸铵、碘化钾、结晶紫的浓度分别为0.05 g.ml-1,2.0×10-2mol.L-1,2.0×10-4mol.L-1,pH=4.0时,Pd(Ⅱ)可与Ga(Ⅲ),Mn(Ⅱ),Ni(Ⅱ),Al(Ⅲ),Co(Ⅱ),Rh(Ⅲ),U(Ⅵ),Fe(Ⅱ)离子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和钯镍电镀液中的钯进行了定量萃取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P204 萃取Co(Ⅲ)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氨性体系中二 (2 乙基己基 )磷酸 (P2 0 4)萃取Co(Ⅲ )的动力学 ,经过P2 0 412h的萃取 ,Co(Ⅲ )的萃取率为 10 8% ,证实了 [Co(NH3 ) 6]3 是一种动力学惰性配合物。因此 ,可采用P2 0 4通过非平衡溶剂萃取将Co(Ⅱ )以Co(Ⅲ )的形式与Ni(Ⅱ )或Cu(Ⅱ )分离 ,Co(Ⅲ )、Ni(Ⅱ )的分离系数为 378,Co(Ⅲ )、Cu(Ⅱ )的分离系数达到 90 8。  相似文献   

3.
溴化钾-四丁基溴化铵-水体系浮选分离金(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溶液中,Au(Ⅲ)与溴化钾、四丁基溴化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溴化钾、四丁基溴化铵的浓度分别为2.5×10-2mol/L,2.0×10-3mol/L,在pH 2.0时Au(Ⅲ)被定量浮选。Ru(Ⅲ),Fe(Ⅲ),Al(Ⅲ),Cd(Ⅱ),Co(Ⅱ),Mn(Ⅱ),Zn(Ⅱ),Ni(Ⅱ),Cr(Ⅲ),Pt(Ⅳ)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Au(Ⅲ)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用该体系对合成水样中Au(Ⅲ)进行定量浮选分离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简称D2EHPA)作为萃取剂,以磺化煤油为稀释剂,研究了硫酸盐溶液体系中萃取分离Zn(Ⅱ),Cd(Ⅱ)的性能,考察了萃取时间、pH、萃取剂浓度、水相锌镉离子浓度、温度等因素对锌、镉萃取分离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2EHPA/煤油体系对锌萃取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萃取的方法,研究了Cyanex272(实验浓度为0.1023 mol·L-1)在不同振荡时间、不同pH值和不同萃取温度对Zn(Ⅱ)和Ce(Ⅳ)的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振荡时间对萃取效果影响最大,水相的pH值次之,萃取温度影响最小.同时,确定了两种离子分离的最佳条件.两离子的分离系数较大,可以采取多级连续萃取法达到两者分离的目的.为Cyanex272应用于分离提纯轻稀土离子Ce(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仲辛基苯氧乙酸萃取Co(Ⅱ)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剂萃取法 ,研究了一种新型萃取剂———仲辛基苯氧乙酸 (CA -12 )从盐酸介质中萃取Co(Ⅱ )的性能。考察了萃取温度、平衡水相酸度、萃取剂初始浓度、氯离子初始浓度、钴离子初始浓度对萃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分配比随平衡水相酸度的增加、萃取剂初始浓度的减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水相中氯离子、钴离子初始浓度对分配比基本上没有影响 ;仲辛基苯氧乙酸从盐酸介质中萃取Co(Ⅱ )的过程为吸热过程 ,并计算得到其过程热△H =9 0 2kJ/moL。  相似文献   

7.
MishraB.Y.等将Cyanex921(一种中性萃取剂)用于从碱性介质中萃取Be(Ⅱ),并且在有Al(Ⅲ)存在时用它分离Be(Ⅱ)。在pH=8.0~10.0和pH=4.5~5.5的范围内,采用经环己烷稀释的Cyanex921萃取B3(Ⅱ)和Al(Ⅲ)。在pH=8.0~10.0范围内,对Be(Ⅱ)的选择性高于对Al(Ⅲ)的选择性。被萃取的Be(Ⅱ)用0.5mol/LNaOH反萃取,配位体没有任何明显的损失;而负载的Al(Ⅲ)可用2mol/LHCl反萃取。分别研究了Be(Ⅱ)和Al(Ⅲ)的可萃性与pH、温度、平衡时间的函数关系和NaOH、KOH、HCl、HNO3、H2SO4及HClO4的反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水体系浮选分离钯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Pd(Ⅱ)与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PdI42-.2CPB+,此三元缔合物可浮于水相上层,分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的浓度分别为1.5×10-2mol/L,1.5×10-3mol/L,pH3.0时,Pd(Ⅱ)可与Zn(Ⅱ),Mn(Ⅱ),Al(Ⅲ),Ni(Ⅱ),Co(Ⅱ),Fe(Ⅱ)离子等定量分离,且Pd(Ⅱ)的浮选率达到99.4%以上。对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氯化钠-正丙醇-硫氰酸铵-水体系析相萃取分离和富集Sn(Ⅳ)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氯化钠能使正丙醇的水溶液分成两相,在分相过程中,Sn(Ⅳ)和硫氰酸铵生成的[Sn(SCN)5~6][(5~6)-4]-与质子化正丙醇C3H7OH2+ 形成的缔合物[Sn(SCN)5~6][C3H7OH2]1-2能被正丙醇相完全萃取。固定溶液酸度为pH 2,当正丙醇、硫氰酸铵和氯化钠的浓度分别为30%(V/V)、0.09 mol/L和0.17 g/mL时, Sn(Ⅳ)的萃取率在98.3%以上,Fe(Ⅱ)、Ni(Ⅱ)、Pb(Ⅱ)、Al(Ⅲ)、Mg(Ⅱ)、Mn(Ⅱ)、Ce(Ⅲ)、Cr(Ⅲ)、Zn(Ⅱ)、Ag(Ⅰ)、Cd(Ⅱ)和V(Ⅴ)不被萃取,实现了Sn(Ⅳ)与上述金属离子的分离。方法用于Pb-Ca-Sn-Al合金中Sn的分离和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7.4%,相对标准偏差(n=7)为2.1%。  相似文献   

10.
碘化钾-甲基紫-水体系液-固分离铅(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碘化钾-甲基紫-水体系液-固分离铅(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的分离条件。结果表明,当0.1mol/L碘化钾溶液和1.0×10-3mol/L甲基紫(MV)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6mL,0.2mL时,Pb(Ⅱ)能与I-,MV+形成(MV)2(PbI4)沉淀,而Cu(Ⅱ),Zn(Ⅱ),Mn(Ⅱ),Ni(Ⅱ),Cd(Ⅱ),Co(Ⅱ),Fe(Ⅱ),Al(Ⅲ)等离子在此条件下不形成沉淀,实现了Pb(Ⅱ)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应用本法对合成水样中微量铅(Ⅱ)进行定量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以水杨基荧光酮 (SAE)作萃取剂 ,Tween 80作析相剂 ,在硫酸铵存在下 ,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络合物在该体系中的液 液两相间的分配行为 ,实验表明 ,在pH0.0~ 7.0时 ,Mo(Ⅵ)均保持很高的萃取率 ,而Fe(Ⅲ) ,Zn(Ⅱ) ,Cd(Ⅱ) ,Co(Ⅱ) ,Cu(Ⅱ) ,Ni(Ⅱ) ,Mn(Ⅱ)在 pH3~ 4时萃取率较低 ,借控制酸度的方法实现了Mo(Ⅵ)与Fe(Ⅲ) ,Zn(Ⅱ) ,Cd(Ⅱ) ,Co(Ⅱ) ,Cu(Ⅱ) ,Ni(Ⅱ) ,Mn(Ⅱ)等常见离子的定量分离 ,获得了满意的  相似文献   

12.
硫酸铵-丁二酮肟-乙醇体系萃取分离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硫酸铵-丁二酮肟-乙醇体系萃取Co(Ⅱ)的行为及乙醇与水溶液分相条件.试验表明,作为萃取溶剂的乙醇,能萃取带电络合物,当溶液pH>5时,能使Co(Ⅱ)与Ni(Ⅱ),Fe(Ⅲ)分别在乙醇相、浮选相及水相中实现同一体系中三相分离.  相似文献   

13.
硫酸铵-丁二酮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硫酸铵-丁二酮肟-乙醇体系萃取Co(Ⅱ)的行为及乙醇与水溶液分相条件。试验表明,作为萃取溶剂的乙醇,能萃取带电络合物,当溶液pH>5时,能使Co(Ⅱ)与Ni(Ⅱ),Fe(Ⅲ)分别在乙醇相、浮选相及水相中实现同一体系中三相分离。  相似文献   

14.
马万山  刘鹏 《冶金分析》2008,28(12):1-1
研究了氯化钠-四丁基溴化铵体系分离Au(Ⅲ)的行为及与其他贵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Au(Ⅲ)与氯化钠、四丁基溴化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AuCl4-.TBAB+),此缔合物沉淀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氯化钠、四丁基溴化铵的浓度分别为2.5×10-3mol/L和4.0×10-4mol/L,pH值为3.0时,Au(Ⅲ)的浮选率达到99.6%以上,而Pd(Ⅱ),Rh(Ⅲ),Ru(Ⅲ),Pt(Ⅳ)和Ir(Ⅳ)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Au(Ⅲ)与这些贵金属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近中性 phen 和 NH_4Ac 的溶液中,浸取风化黄铁矿水溶性盐中Fe(Ⅱ)和 Fe(Ⅲ),调 pH2.2左右,在浸取液中加入 KSCN,使 Fe(Ⅲ)以离子缔合物沉淀与 Fe(Ⅱ)分离。用 AAS 测定分离前的总铁和分离后的亚铁,再求出 Fe(Ⅲ)的含量。方法适用范围广,灵敏度较高,准确度超过常见的物相分析。  相似文献   

16.
铜(Ⅱ)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醋酸溶液中,以Cu(Ⅱ)离子为模板,壳聚糖为功能单体,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偶联剂,利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Ⅱ)离子印迹聚合物。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对Cu(Ⅱ)离子印迹聚合物的性质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其为固相萃取吸附剂,用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考察了溶液酸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研究了聚合物对由Cd(Ⅱ)、Co(Ⅱ)、Cu(Ⅱ)、Hg(Ⅱ)、Mn(Ⅱ)、Ni(Ⅱ)、Pb(Ⅱ)和Zn(Ⅱ)组成的混合溶液中Cu(Ⅱ)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最后探讨了Cu(Ⅱ)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机理。结果表明,在pH 5的条件下,0.3 g Cu(Ⅱ)离子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50.3 mg/g和20.1 mg/g,且Cu(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叔胺萃取剂N235对含钒酸性溶液进行萃取,主要研究了萃取温度、振荡时间、萃取剂浓度、相比(O/A)及pH对钒、铁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型N235从酸性溶液中萃取钒的机理是阴离子萃取,并且当温度为20~40℃,振荡时间3min,N235浓度10%,O/A=1∶3,溶液pH为1.45~1.6时,单级萃取率可达到84%。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硫酸铵-硫氰酸铵-正丙醇体系萃取分离钯及钯与常见金属离子的分离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为2.0,在有3.5 g (NH4)2SO4存在条件下,当硫氰酸铵(0.1 mol/L)和正丙醇的用量均为2.0 mL时,Pd (Ⅱ)可以被萃取,而Zn (Ⅱ),Cu (Ⅱ),Cd (Ⅱ),Ni (Ⅱ),Co (Ⅱ)等金属离子不被萃取,由此实现了Pd (Ⅱ)与这些金属离子的定量分离,Fe (Ⅲ)有少量被萃取.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溴化四丁基铵-碘化钾体系分离锑(Ⅲ)的行为及锑与其他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Sb(Ⅲ)与溴化四丁基铵和碘化钾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SbI4][TBA],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溴化四丁基铵和碘化钾的浓度分别为4.0×10-4mol/L和6.0×10-3mol/L及在pH 1.6的克拉克-鲁布斯缓冲溶液中,Sb(Ⅲ)的浮选率达到100%。而Al(Ⅲ),Ni(Ⅱ),Cr(Ⅲ),Co(Ⅱ),Mn(Ⅱ),Sn(Ⅳ),V(Ⅴ)和Zn(Ⅱ)离子在该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采用Lix984作萃取剂,煤油作稀释剂混合而成溶液萃取的有机相,从含Ni~(2+),Fe~(3+),Mg~(2+)离子的硫酸盐溶液中萃取分离Cu~(2+).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铜萃取率随萃取剂浓度的升高、相比的增加、萃取时间的延长、初始水相pH值的增加、萃取温度的升高以及搅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本实验的优化条件为萃取剂体积分数达60%,相比为O∶A=2∶1,萃取时间为16 min,萃取初始水相pH值为2.5,萃取温度在25~45℃之间,搅拌速度为240 r/min.在最佳条件下,铜萃取率高达95.55%.Fe~(3+)萃取率为8.82%,Ni~(2+)的萃取率为5.47%,Mg~(2+)的萃取率为2.36%.从而达到Cu~(2+)与其它金属离子有效分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