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烫的糁汤     
前不久我去了趟山东,感觉自己就像是成了个半文盲,因为山东的地名中有不少古怪的字,比如“兖”、“郯”、“莒”……一开始这些字我都不认识,所以不敢随便张嘴说话。最搞笑的是,我有时连上街吃饭都成了问题,因为一些饭馆招牌上的字我不认识,比如“甏肉”,再说本文提到的这个“糁汤”。  相似文献   

2.
红薯暖冬     
又到深秋季节,街面上卖红薯的渐渐多了起来。“红薯”,一说起它就会觉得吉利温暖(也许是因为“红”字);“红薯”,一想到它总会觉得贴心满足;“红薯”,嘴里咀嚼着它是那么甜美喜悦。红薯是秋冬里的小暖炉,是生活中的小天使,把寒冷的日子烘托得温暖,把寂寞的日子渲染得美丽。 我和妈妈都喜欢吃红薯。小时候,一进入深秋,家里便经常飘散着红薯  相似文献   

3.
辨清氽与氽     
张涛  孙齐 《四川烹饪》2005,(4):27-28
汆与氽,字形十分相似,不少人常将二字混淆,甚至有的人还不知道有氽这个字。其实,汆与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烹调方法。汆字读cuan,上半部是一个“入”字,下半部是一个“水”字。这种方法即是将荤素原料治净后,投入沸水锅中煮至一定熟度或略煮一下捞出的初步熟处理方法,也是将鲜嫩原料投入沸汤锅中制熟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  相似文献   

4.
汆与氽,是迥然相异的两种烹调方法,许多人却常常将其混淆。究其原因,一是两者字形十分相似;二是氽法不太常用,许多烹调书藉上未曾载录,致使人们常常将“汆”写做“氽”,甚至有些人认为根本就没有“氽”这个字。 汆与氽,虽然字形相似,读音和意义却完全不同。汆读cuān,是以水为传热身体的烹调方法;氽读tǔn,是以油为传热导体的烹调方法。汆是旺火速成,多用于制作汤菜;氽则以中小火慢制,属于低油温(约三四成热)的一种炸法,又称浸炸。汆制菜肴  相似文献   

5.
一个不久前发生在北京孔膳堂的小故事: 两个侄子陪着从台湾回来的叔叔(一位老兵)吃饭,第一道上的是汤菜“乌云托月”。这位回大陆的探亲者竟然大发雷霆:“我刚回来为什么就上这个汤?”菜是用紫菜氽鸽蛋,汤是孔府菜中常用的套汤,无可挑剔。可是,对这位顾客来说,却产生了一种心理效应:乌云,会给他带  相似文献   

6.
美味与烹法     
黄颡鱼我很熟悉,它又名“”,头扁嘴阔,无鳞,皮呈黄色,有浅的不规则大斑,背上有硬而尖的棘。我幼时下河捉鳗鲡与鲫鱼,不怕水蛇,可就是不敢搏黄颡鱼,怕被它的棘刺着。由于此鱼不大,又多刺,味虽鲜美却少有人问津。北京美食家汪曾祺会著文谈到它:有一次他买了些黄颡鱼,被一位在农村插队的亲戚见了,笑道:“买这种鱼干什么!”看来,这位亲戚不谙此鱼制法,所以贬低它。而汪先生则认为此鱼很好吃:氽出来的汤白如牛乳,肉也极细嫩,尤其是鳃边两块蒜瓣肉有大拇指大,“堪称至味”。现在,此鱼身价已高,在江南要卖16元一斤,通常买…  相似文献   

7.
李海流 《烹调知识》2012,(12):45-45
糁(Sa),在文字上讲是用肉作成的汤羹。我查过字典,字典里不读这个音,但在鲁南地区都读作这个音。它的历史悠久,《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糁”的记载。《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  相似文献   

8.
“蒸新鲜”     
当温暖的春季渐渐走近,各种新鲜蔬菜也纷纷上市,如繁花般争奇斗艳。鲜蔬的营养是丰富的,但营养成分也是最容易流失的。如何在这个季节将新鲜与营养一并收获?而我,从不曾为这个问题烦恼,因为我有方太嵌入式电蒸箱,一个简简单单的“蒸”字,就是我全部的答案。没有油炸的香脆,也没有红烧的浓郁,而我却偏偏挚爱蒸的简单和纯粹。  相似文献   

9.
国家现在提出来要创造民族品牌,我觉得丝绸有这个条件。真正民族元素的品牌应该让国内消费者认可新丝绸的概念,我们每年要花三千万至五千万来做国内市场,目前完全不求回报,目的就是为了让消费者知道丝绸的价值所在。既然你要做丝绸,就要保留丝绸的原汁原味。尽管市面上有很多丝绸已做到了防皱抗缩,但却丧失了自然性,而我们能完好地保留真丝中的18种蛋白和氨基酸,有良好的服用性和护肤功能。凯喜雅有责任也有条件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国际一流品牌,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科研实力,而且我们会跟我们的消费者一起成长。我希望中国的消费者一想到丝绸就想到凯喜雅,让国外同行一想到丝绸就想到中国丝绸,那中国由丝绸大国变成丝绸强国就为时不远了。  相似文献   

10.
《美食》2009,(3):57-57
米饭是中国人最传统的主食。也许就因为它过于“正统”,所以在宵夜时,很少有人想到它。不过,最新研究却发现,也许米饭才是宵夜的最佳选择,因为它具有很好的“催眠”作用,这一成果受到许多营养学家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善于经商者对店名字号都是十分重视的。一块有文化内涵的招牌,不但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还可以为店铺招来顾客。如有家酒家取名“云中酌”,这个“云”字只有在你熏熏欲碎时,才能体会到它的妙趣来。有家捞糟店号称“金玉轩”,当一碗黄白分明的蛋花捞糟放在你面前时,你会想到这个店名有何等的感召力。“四远香食品店”则让人看见店名就会觉得那奶香四溢的糕点就在眼前,不禁溢出口水。  相似文献   

12.
很少想过为母亲写些东西,对于那份已经习惯给予的关爱,总是漠然接受。当有一天离开母亲,孤寂落寞时,才发现原来那是份太深沉含蓄的爱。它的细微,它的表达竟是那样的简单,或许只有一碗汤,一个饼,却使我感到了温暖的全部。  相似文献   

13.
郁舟 《饮食科学》2005,(8):47-47
大白菜是冬天北方的家常菜,天天吃年年吃。以前见过一副对联:百菜还是白菜好,诸肉唯有猪肉香。当时我有些不解,若论身价、口味,比白菜更好的应该有的是,为何把它尊为百菜之首。随后细细想来,这个不惹眼、不腻口的白菜,拌着吃、炒着吃、入汤煮着吃,腌成咸菜吃,甚至与其他肉菜合烹着吃,全然都是合口的好菜。正因为白菜没什么可与其他蔬菜相争之处,它才能从一大堆菜蔬中脱颖而出:正因为白菜颜色素雅,所以才能跟别的蔬菜相容而烹;也正因为白菜没有特殊味道,所以才让人们久食而不生厌弃之心。  相似文献   

14.
这个冬季,走在寒冷的街道上,冬日因为有了我每一道风景都充满了暖意。喜欢冬季,因为喜欢冬季的故事,冬季的歌.还有陶醉在纯白的颜色和它浓浓的基调里。每一天,我都会把一段淡谈的记忆、一种无边的思念、一份悠悠的情愫,星星点点地倾泻在这个我已停留了5年却依然觉得很陌生的城市。但因为这个冬季有了美丽的童话,我将得到平安得以穿梭在车水马龙中而依然平静地生活。8副我钟爱的太阳镜成为了我装饰心情的最好道具,让我的“镜”花在这个冬季尽情绽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大兴安岭浩瀚的林海中,栖息着一种被誉为“禽中珍品”的鸟——“飞龙”.一提到“龙”字,人们往往会想到神话中那种张牙舞爪的金龙.其实,“飞龙”与“龙”毫无共同之处,只是因为其肉的味道格外鲜美,世上罕见;人们才把它与“龙”联系在一起.早在十四世纪,“飞龙”就已闻名于世了.那时,“飞龙”常常作为“贡品”进献帝王,一般人是吃不到的.  相似文献   

16.
美味与美色     
古人说:“秀色可餐”,老祖宗早就把 美好的女人和美好的吃食联系在一起了。所以饭馆老板不仅千方百计请来漂亮的女服务员,还在菜名上下功夫,使许多菜都与美女联系在一起,成为食之美谈。 西施舌是闽菜中的名菜,说是名菜,其实普通之极,就是贝肉氽汤,这种贝海滩上俯首可拾,市场里多而且贱。烹调方法也很简单,往汤里一氽就行了,其所以出名,是  相似文献   

17.
提及茶餐厅,自然让人想到“港式”二字,因为作为最地道、最草根的饮食场所,茶餐厅早已成为香港文化的一部分。可在上海常德路长寿路口,一间外表看上去不甚起眼的“蓉记”小店,却让我领略到了“潮式茶餐厅”的另一番风味。不过得特别说明的是,对于“蓉记”,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却并非美食的余香,而是那可爱的新加坡女主人——蓉子。就从第一次到“蓉记”说起吧。刚进门,我以为到了间茶室,古朴的店堂显得非常雅致,丝毫见不到一般餐馆的油腻与吵闹。细品之后,终于看清主人的良苦用心:席位之间巧妙地利用台阶、扶手隔开,好似一间间小包房,以便三五…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吃“蓬莱小面”时,我还是个刚上小学的孩子。那天.父亲带我去百货店买文具,因为早晨没有吃饭,所以父亲带我进了一家小饭店。这家店店面不大.食客却很多,父亲要了两碗小面让我吃。起初我对小面不屑一顾,这面小里小气,看上去每碗中也就有一两面条,别想吃出在家用大碗吃面时的那份畅快淋漓。因为一碗一两面条的“刻薄”,我便对这面条没了一点信心,心想它恐怕连母亲做的鸡蛋面都不如。  相似文献   

19.
我家一向是老公下厨,因为他做的菜比我做的好吃。朋友得知,总是一脸羡慕:“你好幸福呀。”初时,我也自觉无比幸福,不过,我的体重三年间迅速飚升10k,并且有了轻度脂肪肝。当医生告诉我不锻炼,一日三餐里多油、多肉、多精细米饭是这个病的最主要原因时,我才猛然意识到,老公的莱正是用非常多的油与肉堆出来的。我拍拍头,意识到老公的菜需要改革了。  相似文献   

20.
zuzu 《服装设计师》2010,(2):210-213
在见到王诗晴之前,我心中充满着80后与90后世纪大碰撞的悲壮。因为我看不懂他们的火星文,读不懂他们的忧伤,欣赏不了他们的非主流。可是在见到王诗晴之后,这个才19岁,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却让我汗颜了,因为她成熟稳定得让我觉得自己并不那么“主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