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VP保护还原法制备纳米金溶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草酸还原较高浓度HAuCl4溶液的方法,在PVP作保护的水溶液中,成功制备出了粒度平均为20nm~30nm且高度分散的金溶胶。分别讨论了金溶胶制备过程中的各主要影响因素,如:pH值,还原剂浓度,保护剂用量及其加入方式等对金粒度分布与形状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稳定的纳米金溶胶的较优条件为:适中搅拌,pH值为4~5,还原剂与溶液中金质量比3:1,PVP与金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343K可制得粒度为20nm的金胶体。把HAuCl4加入PVP与Na2CO4的混合液中是较好的加入方式。 相似文献
2.
3.
表面活性剂在合成金纳米晶溶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合成金纳米晶溶胶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主要就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硫醇类物质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等表面活性剂作了较详细地讨论。 相似文献
4.
生物法制备纳米银溶胶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借助于UV-Vis表征技术对其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生物法制备的纳米银溶胶在100 ℃下加热6 h,UV-Vis谱图未发生明显变化;H+和具有高价阳离子的电解质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明显;OH-对银溶胶的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弱。生物法制备的纳米银溶胶在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方面均略优于柠檬酸三钠法制得的银溶胶 相似文献
5.
金纳米颗粒水相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溶胶的水相合成工艺中的搅拌时间以及试剂的加入量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搅拌时间对金溶胶特征参数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中发现金溶胶制备完毕后,继续搅拌会破坏金溶胶的稳定.在所配的试剂浓度的条件下,柠檬酸钠溶液的用量在不大于2 ml时都可以制备稳定的金溶胶,并且金溶胶的吸光度随氯金酸用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7.
基于Rb的低熔点特点,提出了固/液转变+超声分散的纳米化策略,即:将熔化的液态Rb置于特定介质(甲苯)中进行超声乳化,进而冷却凝固形成固态纳米颗粒以实现其纳米化。通过这种策略,成功获得了分散在甲苯里的Rb纳米颗粒。这些Rb纳米颗粒呈近球形,平均粒径约为45 nm。金属Rb纳米颗粒的尺寸可通过调节超声功率进行控制。随着超声功率的降低,颗粒的平均粒径增加。当超声功率降至320和240 W时,平均粒径分别增加至55和70 nm。金属Rb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点火作用,可实现有机物甲苯在显著低于其着火点的温度下(如120℃)快速引燃(点火时间小于1 s),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甲苯的点火时间变短。当温度为250℃时,可在0.25 s内点燃甲苯。本工作不仅为金属Rb的纳米化提供了新的途径,而且还可望为新型含能材料及点火器件的设计提供新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8.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贵金属稀土复合氧化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溶胶凝胶法以无机盐为原料制备纳米贵金属稀土复合氧化物,并采用透射电镜(TEM)、低温氮吸附、X射线衍射(XRD)和程序升温H2还原(TPR-H2)对其形貌特征和物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复合氧化物为无定形或不规则多晶物质,以不规则球形粒子聚集成团存在,平均粒径约为70 nm.其比表面积和总孔容适中,孔容呈现双峰分布特征.其储氧值和还原起点温度分别为2767 μmol/g和200℃,具有作为汽车尾气净化三元催化剂涂层料的潜在优异起燃和储氧特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简单的溶液还原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MW=58,000)作为高分子表面修饰剂,用水合肼(50%)作为还原剂,经回流处理,成功地制备出了分散性较好的钻纳米颗粒。利用XRD、TEM、SQUID等实验方法对产物的形貌、物相及磁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六方结构。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53emu/g-1.62μB/Co,是体相材料的饱和磁矩的95%,其矫顽力为5174A·m^-1。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反应条件温和、成本较低,重复性强、产率高且宜于控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对pH值的调节,获得了含有锐钛矿-金红石混晶晶粒的二氧化钛溶胶,并由浸渍提拉法常温制备出相应的结晶二氧化钛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研究手段对溶胶和薄膜进行了分析,并对薄膜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较低的pH值条件有利于混晶二氧化钛溶胶的制备;由于混晶薄膜中.两种晶型TiO2的能带发生交迭,致使其光吸收边波长相对单一锐钛矿型TiO2薄膜发生红移,同时"混晶效应"使得该混晶薄膜具有了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室温制备纳米银醇溶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温下制备了分散性好、稳定性好、粒径分布均匀的高浓度纳米银醇溶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产物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银为分散均匀的球形粒子,平均粒径为4.8nm。在此反应过程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既作保护剂又作还原剂,作为溶剂的乙醇有利于PVP分子链的舒展,增大了PVP分子与Ag+的接触几率,促进了还原反应的快速进行;另一方面,充分舒展的PVP分子能有效抑制银纳米粒子团聚。 相似文献
12.
13.
14.
采用化学共还原法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保护的Au/Ni双金属纳米颗粒,采用UV-Vis、TEM对所合成的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组成对其催化水解Na BH4制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u/Ni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9~4.2 nm,Au/Ni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高于Au和Ni单金属纳米颗粒的活性,Au50Ni50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最高,30℃时其催化活性数值达到550 mol-H2·h-1·mol-M-1。XPS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结果都表明:Au/Ni双金属纳米颗粒优异的催化性能可归因于电荷转移效应,Ni原子与Au原子之间发生的电子转移使得Au原子带负电而Ni原子带正电,荷电的Au和Ni原子成为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Au50Ni50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水解Na BH4制氢的活化能为61.9 k J/mol。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浸渍法制备出Au/Co_3O_4纳米复合材料,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EDS)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在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表征结果表明,Au纳米粒子很好地分散在Co_3O_4载体上。催化性能测试表明,Au/Co_3O_4纳米复合材料对于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TOF值为5.01 min~(-1);此外,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仍然保持优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17.
18.
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出金.银复合纳米颗粒。透射电镜图像显示所制备金-银复合纳米颗粒呈球状的芯-壳结构。光学吸收谱的实验表明:金芯.银壳复合结构纳米微粒具有双峰的等离子体吸收带。一个峰值的波长位于纯银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吸收带附近;另一个介于纯银和纯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吸收峰之间,且随着反应试样中银的摩尔分数的增加发生蓝移,基于实验分析和Mie散射理论的定量计算。结果认为:该吸收峰的蓝移可归因于银壳层厚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