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试验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浙江主栽孛荠种杨梅(Myrica rubra)果汁为主,分别与一定比例的富含独特果香的宝交早生草莓、红香焦葡萄及红心李汁进行调配.通过感官评定,并结合理化分析及微生物检验,从中筛选出若干个色香珠佳的天然(不添加任何合成色素和香精)杨梅混合果汁饮料是优配方.  相似文献   

2.
辅色素对杨梅汁色泽短期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多种辅色素对杨梅汁贮藏中色泽稳定性的影响.将辅色素添加于杨梅汁中并贮藏7d后发现,乙二胺四乙酸(EDTA)、吐温-80、L-脯氨酸、L-赖氨酸、乙酸和丙二酸对杨梅汁色泽的稳定性作用不明显.L-谷氨酸、紫甘薯色素和紫玉米色素有一定的护色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乙醛和桑椹红色素对杨梅汁贮藏中的色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梅果汁饮料的澄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瑞安黑碳杨梅(即黑碳梅)为主要原料,制成杨梅果汁饮料。对杨梅果汁饮料的澄清试验做了酶解条件的研究和澄清剂的选择。考察了酶解温度、酶解液初始pH值、酶解时间和酶用量对杨梅果汁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确定了酶解的最优条件为:酶解温度为50℃,酶解液初始pH=3.8-4.2,酶解时间为2h,酶量为4g/L杨梅果汁;研究了明胶、单宁及二种混合澄清剂对杨梅果汁饮料的澄清效果。结果发现,在杨梅果汁中添加明胶0.012%和单宁0.008%,室温静置6h后,即可得到透光率88%以上,清澈透明且对热稳定的杨梅果汁饮料。  相似文献   

4.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木洞杨梅核仁油浸提条件进行优化,分析了浸提时间、料液比及浸提温度等3个因素对杨梅核仁得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杨梅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根据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2 h 20 min、料液比1∶7.5(m/V)、浸提温度48.5℃,此条件下的杨梅核仁油得油率高达62.52%,即提取率为93.31%。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木洞杨梅核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6.49%,其中油酸的质量分数达47.9%,亚油酸质量分数达到37.3%,且含有少量亚麻酸(0.12%)、花生一烯酸(0.29%)、棕榈一烯酸(0.88%),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戚向阳 《食品科技》2013,(1):237-240
为综合开发杨梅资源,对杨梅鲜果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探讨。以乙醇作为提取剂,通过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确定杨梅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杨梅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46℃,液料比(v/w)11:1,乙醇浓度70%,pH3,提取次数1次。在此条件下,杨梅黄酮的提取率为93.72%。该研究为杨梅的深度开发及新型保健资源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乙醇为介质,杨梅果实中抗氧化物质提取量(trolox物质的量)为指标,进行响应面(RSM)分析,优化超声提取杨梅果实中抗氧化物质的浸提工艺。以超声时间、温度、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3水平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在考察范围内酒精体积分数对杨梅果实中抗氧化物质提取的影响最为显著,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54.94 min、料液比1∶39.38(m∶V)、乙醇体积分数66.72%,在该条件下杨梅果实中抗氧化物质提取率达460.66μg/g(trolox物质的量)。杨梅果实抗氧化物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在贮存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接触金属材料和光照,其在酸性条件下(pH3)较稳定。杨梅果实的色泽L*值、b*值与其抗氧化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a*值与其抗氧化物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花色苷、多酚含量与其抗氧化物质物质的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杨梅鲜果为原料,通过对比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杨梅果醋生产工艺和果醋饮料的原料优化配比。结果表明,酿造工艺条件为杨梅果汁糖度调整至14%,接入0.3%酒用活化酵母,酒精发酵温度28~32℃,酒精发酵时间约8d;杨梅酒液酒精度调整至7%,接入10%醋酸菌,醋酸发酵温度36~38℃,醋酸发酵时间约10d。杨梅果醋饮料调制的优化参数为酸度5.5%的杨梅果醋8.0%,杨梅果汁15%,蜂蜜7.0%,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2:1,W/W)0.08%,在25MPa压力下均质处理。酿制的杨梅果醋具有食醋清香和杨梅果香,酸味柔和,风味独特;调制的杨梅果醋饮料澄清透明,酸甜爽口,杨梅果香浓郁。  相似文献   

8.
加热-真空渗透法生产优质杨梅脯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开菊 《食品科学》2003,24(6):82-85
试验采用加热—真空渗透法研究了生产优质杨梅脯加工工艺,结果表明:调整糖液的pH值为3.6~4.0,将糖液和果实共同加热至80℃,维持10min,结合真空渗透法加工杨梅脯,当糖液浓度提高到70%时,添加增稠剂。可有效地增加糖液渗透速度,显著地缩短了加工周期(常温下一次循环周期只需4h),保护了杨梅脯的色泽和防止了杨梅脯的不良发酵,避免了化学防腐剂的使用。在70%的糖液中加入0.5%的琼酯或者0.5%、1.0%的明胶,能有效地控制烘干过程中产品开裂,保持其粘糯的口感和柔软的质地。而1%的明胶还具有优化杨梅脯色泽的作用,由通常的黑红色变为明亮的宝石红。  相似文献   

9.
野生杨酶酒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卫东  阴文娅 《中国酿造》1999,(6):17-18,38
以野生物酶为主要原料,用食用酒精和蔗糖浸泡,过滤获得原汁。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杨梅原汁PH、蔗糖、酒精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是:杨梅原汁50%,酒精含量19%V/V糖含量20%W/W,酸度控制在PH3.3,杨梅原汁的组成比 杨梅:蔗糖:酒精=1:1:1.5。  相似文献   

10.
杨梅果汁花色苷及其色泽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就氧、维生素C(Vc)、包装材料、贮藏温度以及光等因素对杨梅汁花色苷及其色泽稳定性的影响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杨梅汁花色苷的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r<0.98)。氧及Vc均不利于花色苷及色泽保存。复合铝箔袋装杨梅汁其花色苷和色泽稳定性很高,涂料罐则又不宜装杨梅汁。低温(4℃)贮藏八个月的杨梅汁花色苷及其色泽变化甚微,高温(37℃)贮藏对花色苷和色泽破坏严重,一个月内杨梅汁即失去原有紫红色而呈褐色,且瓶底有大量褐色降解物。曝光贮藏会促进杨梅汁花色苷降解和色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野生杨梅酒的试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野生杨梅为主要原料,用食用酒精和蔗糖浸泡,过滤获得原汁。采用正交试验(L1643)研究了杨梅原汁、pH、蔗糖、酒精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是:杨梅原汁50%,酒精含量19%V/V,糖含量20%W/W,酸度控制在pH3.3,杨梅原汁的组成比例是杨梅:蔗糖:酒精=1:1:1.5。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预处理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相结合,探讨4个品种的杨梅(荸荠、东魁、水晶杨梅、粉红杨梅)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对SPME萃取参数(萃取针头类型、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进行优化,确定较佳的萃取条件是:在50℃水浴温度下平衡15 min,用萃取头(DVB/CAR/PDMS)萃取35 min。将SPME-GC/MS所得谱图与标准谱图及相关文献比对,共鉴定出59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萜烯类、醇类、酯类和酮类等,其中石竹烯含量最高(4.27~358μg/g),是杨梅中重要的香气特征组分。4个品种的杨梅挥发性物质有显著差异,可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将这4个品种进行区分,其中荸荠和东魁杨梅的挥发性物质比较接近,与粉红杨梅和水晶杨梅的香气物质可明显区分开。荸荠和东魁杨梅中β-石竹烯、葎草烯、石竹烯氧化物含量较高,粉红种杨梅中α-蒎烯(19.66μg/g)含量最高,石竹烯含量却最低,而水晶杨梅含有最高含量的石竹烯和芳樟醇。不同杨梅的香气组分的差异性研究将有助于杨梅品种的鉴别及杨梅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低压静电场保鲜技术对杨梅品质的影响,以舟山"晚稻杨梅"为试验材料,通过低压静电场(输出电压为2500 V、输出电流为5 mA)协同低温(0~2℃)对杨梅进行保鲜处理,以有机酸、可溶性糖含量、VC、硬度、腐烂指数和失重率为指标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实验组的4种有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溶性糖含量在第60 d分别降至3.89%与5.15%,VC含量由初始的9.26 mg/100 g降至3.86和6.25 mg/100 g,整个贮藏期间实验组杨梅果实硬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腐烂指数与失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杨梅在此条件下保鲜60 d仍保持可食用标准。因此,低压静电场的添加有利于维持杨梅果实的高品质,且在低温环境下大大延长了杨梅的货架期。这对于杨梅的储运销售具有指导意义,并为杨梅产品的储运保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无醇杨梅果酒的发酵工艺,得出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加渣量70 g/L,通氧发酵时间4 h。将无醇杨梅果酒与杨梅汁的香气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醇杨梅果酒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酯类(30.31%)、高级醇类(19.39%)和烯萜类(31.22%)化合物,其中酯类和高级醇类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165.41%和42.47%,烯萜类相对含量仅下降了35.04%。无醇杨梅果酒的有机酸主要是柠檬酸和L-苹果酸,占9种有机酸总量的96.96%。该发酵工艺获得的无醇杨梅果酒酒精度低(0.5%vol),花色苷含量达到155.1 mg/L,色泽呈紫红色,风味浓郁,较大程度地保持了杨梅原果清香。  相似文献   

15.
探讨新鲜杨梅果实在不同干燥过程中的特性,分析不同工艺条件对杨梅的营养物质、色泽、产品品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鼓风干燥方式相比,采用热泵方式杨梅的干燥时间为16.5 h,比鼓风干燥缩短2.5 h,干燥速率较高,时间较短,并且热泵干燥后杨梅果实中总糖含量及多酚、花色苷、VC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而采用不同干燥方式的杨梅干总酸含量无显著差异,鼓风干燥后杨梅的色泽变化较热泵干燥明显,复水比低于热泵干燥。测定杨梅干对羟基自由基(·OH)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来检验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采用热泵干燥的杨梅干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鼓风干燥。综合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杨梅营养与品质特性的影响差异较大,热泵干燥杨梅营养成分与抗氧化活性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6.
以东魁杨梅为试材,研究不同成熟度东魁杨梅果实(成熟前期,成熟中期,成熟期)的香气变化及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分析鉴定东魁杨梅中的香气组分,同时将仪器分析与感官评定相结合。不同成熟度的杨梅果实表现出不同强度的香型,其中成熟期果实的"果香"强度较大。β-石竹烯是不同成熟度东魁杨梅果实的共有组分且含量最高。不同成熟度的东魁杨梅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有显著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区分这3种果实,找到样品之间差异来源的主要贡献组分。成熟期的杨梅含有较多的正己醛(53.62μg/g)、2-已烯醛(7.75μg/g)、正己醇(6.84μg/g)及乙酸甲酯(2.38μg/g),这4种物质均没有在未成熟果实(成熟前期和中期)的香气中检测出。未成熟果实的香气中D-柠檬烯的含量较高,且未在成熟期果实中检测到。研究不同成熟度杨梅香气组分的差异性,将有助于杨梅质量检测和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杨梅的主要成分在露酒中的溶出规律并确定较佳的浸提条件,以浙江主栽的荸荠种杨梅为原料,以不同浓度的食用酒精为浸提酒基,将杨梅鲜果与浸提酒基混合后超声波短时处理,随后置于室温制作杨梅露酒。研究了杨梅的主要功能和营养成分在露酒中的动态溶出规律,以料液比(m/V)、酒精度、浸提前超声处理时间、浸提时间4个因素设计L_9(3~4)正交试验,优化杨梅露酒的浸提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酒精体积分数显著影响杨梅的主要成分在露酒中的溶出进程(P0.05),酒精体积分数越高的酒基,杨梅鲜果的功能成分溶出越多。在浸提过程中露酒中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基本保持先上升后下降或平稳的趋势;花色苷含量呈现一直下降的趋势,并且降低的幅度最大;总酸含量的变化为先上升后保持稳定;L*值基本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a*值逐渐降低。正交试验优化的浸提条件是:杨梅鲜果与食用酒精的比例1∶1.5(m/V),浸提用酒基的酒精体积分数60%,超声波处理时间40 min,浸提时间30 d,在此浸提条件下杨梅露酒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8.5%,色差a*值为60.93。  相似文献   

18.
以5个地区的荸荠种杨梅为对象,采用感官评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荸荠种杨梅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差异。感官评价结合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于仙居的荸荠杨梅具有优秀的感官品质。在5个荸荠种杨梅中共检测到挥发性风味成分89种,包括醛类14种、醇类11种、酯类17种、萜烯类14种及其它酮类、酸类、芳香烃类等物质33种。样品间的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存在差异,分别为仙居杨梅(886.06μg/100 g,70种)、余姚杨梅(1 038.12μg/100 g,73种)、瑞丽杨梅(1 313.90μg/100 g,62种)、苏州杨梅(166.45μg/100 g,54种)以及恩施杨梅(985.42μg/100 g,70种)。其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是己醛、3-壬烯醇、反式石竹烯、葎草烯、异香橙烯环氧化物等。结合因子分析结果,瑞丽杨梅的品质得分更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对杨梅色素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与普通提取法进行比较.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色素含量为响应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杨梅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提取时间16 min,提取功率447 W,提取温度63℃,杨梅色素平均含量为145.07μg/mL,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相比普通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较好的杨梅色素提取方法.另外,杨梅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杨梅鲜果为原料,通过对比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杨梅果醋生产工艺和果醋饮料的原料优化配比。结果表明,酿造工艺条件为杨梅果汁糖度调整至14%,接入0.3%酒用活化酵母,酒精发酵温度28~32℃,酒精发酵时间约8d;杨梅酒液酒精度调整至7%,接入10%醋酸菌,醋酸发酵温度36~38℃,醋酸发酵时间约10d。杨梅果醋饮料调制的优化参数为酸度5.5%的杨梅果醋8.0%,杨梅果汁15%,蜂蜜7.0%,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2:1,W/W)0.08%,在25MPa压力下均质处理。酿制的杨梅果醋具有食醋清香和杨梅果香,酸味柔和,风味独特;调制的杨梅果醋饮料澄清透明,酸甜爽口,杨梅果香浓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