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研究了大庆减渣馏分的L-B性质(πA曲线,膜稳定曲线),以及减渣馏分在扩散相中的体相质量浓度和芳烃含量、水相的pH值和盐对减渣馏分的L-B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大庆减渣馏分中的蜡含量高,其在水相表面成膜压缩性较好,各馏分的,πA曲线形状相似。馏分体相质量浓度增大,馏分以缔合体形式成膜,缔合体结构越大,πA曲线左移越大。扩展溶剂中芳烃含量的变化对馏分中胶质、沥青质及蜡的分散状态影响不同。随着扩展溶剂中芳烃含量的增大,轻馏分中蜡质的成分多,对应,πA曲线左移;重馏分以沥青质为主,对应,πA曲线右移。馏分可吸附水相中的同性离子而相互排斥,同时,水相中碱或Ca^2 抖离子也可与馏分中的酸性基团反应,使馏分充分铺展吸附于水相表面或馏分间相互联结,以至馏分分子所占水相表面积增大,对应的,πA曲线右移。膜稳定性曲线先下降然后趋于稳定,反映出大庆减渣馏分膜结构中存在不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临界萃取分离方法,将大庆减压渣油及伊朗轻质减压渣油按相对分子质量分割为两个系列共33个馏分。考察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和界面张力,比较了两个系列减渣馏分在不同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庆减渣馏分较伊朗轻质减渣馏分的芳香共轭结构和极性基团含量少,界面活性低。油相芳烃含量对两个系列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同,对大庆中间馏分的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大,而对伊朗轻质减渣中间馏分的影响小。水相因素对两个系列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相似。水相中可溶性盐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小,沉淀性盐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大,对伊朗轻质减渣馏分的影响更明显。pH值对中间馏分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大,而对轻、重馏分影响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剪切界面粘度仪考察了伊朗轻质减压渣油超临界分离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结果表明,随着馏分的增重,油-水界面粘度增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界面膜结构被破坏,油-水界面粘度减小。油相中馏分质量分数以及水相中盐的增加,使得馏分的油-水界面吸附量增大,油-水界面粘度增大;油相中芳烃含量以及水相pH值的增大,改变了馏分在油-水界面的吸附状态,油水界面粘度减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对伊朗重质减压渣油按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分割。所得伊朗重质减渣馏分按馏分的先后,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H/C原子比逐渐下降,芳香共轭成分含量逐渐升高。对各减渣馏分的油-水界面张力研究表明,伊朗重质减渣馏分具有高的界面活性,随着减渣馏分在油相中质量分数的增大,油-水界面张力显著下降。通过改变减渣馏分的界面吸附状态和吸附量,油相组成、水相中盐的含量及pH值的变化会影响油-水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剪切界面粘度仪考察了表面活性剂Tween40和Span80的油-水界面粘度及其对大庆、伊朗轻质和伊朗重质减压渣油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相中Tween40、Span80和油相中芳烃质量分数的增加,油-水界面粘度均增大。并且,当油相中Tween40、Span80的临界胶束(CMC)质量分数在其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内时,油-水界面粘度有大幅度的增加。Tween40铺展吸附于油-水界面,其油-水界面粘度较大。Span80竖立吸附于油-水界面,其油-水界面粘度较小。Tween40取代减渣馏分铺展吸附于油-水界面,其油-水界面粘度较低,相互间的差别也较小,随着油相中Tween40质量分数的增大,油-水界面粘度降低。Span80楔人减渣馏分油-水界面吸附层,共同构成油-水界面结构。对线性结构多的减渣馏分,随着油相中Span80质量分数的增大,油-水界面粘度逐渐增大。对芳香稠环结构多的减渣馏分,随着油相中Span80质量分数的增大,油-水界面粘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剪切界面粘度仪考察了表面活性剂Tween40和Span80的油 水界面粘度及其对大庆、伊朗轻质和伊朗重质减压渣油馏分的油 水界面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相中Tween40、Span80和油相中芳烃质量分数的增加,油 水界面粘度均增大。并且,当油相中Tween40、Span80的临界胶束(CMC)质量分数在其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内时,油 水界面粘度有大幅度的增加。Tween40铺展吸附于油 水界面,其油 水界面粘度较大。Span80竖立吸附于油 水界面,其油 水界面粘度较小。Tween40取代减渣馏分铺展吸附于油 水界面,其油 水界面粘度较低,相互间的差别也较小,随着油相中Tween40质量分数的增大,油 水界面粘度降低。Span80楔入减渣馏分油 水界面吸附层,共同构成油 水界面结构。对线性结构多的减渣馏分,随着油相中Span80质量分数的增大,油 水界面粘度逐渐增大。对芳香稠环结构多的减渣馏分,随着油相中Span80质量分数的增大,油 水界面粘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研究了伊朗轻质减压渣油和大庆减压渣油模拟乳状液的粒度特征。研究表明,伊朗轻质减压渣油和大庆减压渣油模拟乳状液的初始粒径较小,粒度分布较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粒径逐渐增大,粒度分布变宽;随着馏分增重或体相质量浓度的增加,模拟乳状液的初始粒径增大。随着油相中芳烃含量增加,伊朗轻质减压渣油和大庆减压渣油中重馏分模拟乳状液的初始粒径增大,而大庆减压渣油轻馏分模拟乳状液的初始粒径减小。随着水相中碱或盐的加入,伊朗轻质减压渣油和大庆减压渣油模拟乳状液的初始粒径均增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剪切界面粘度仪考察了大庆减压渣油超临界馏分(简称大庆减渣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减渣馏分油-水界面粘度随馏分的增重、油相中值分质量分数的增加以及水相中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大庆减渣馏分中蜡含量多。对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的影响大,油-水界面粘度受馏分中界面活性物质(胶质、沥青质)和蜡的共同影响。轻馏分油-水界面粘度随油相中芳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油相煤油与苯体积比为1:1时,重馏分油-水界面粘度最大。碱性条件下,馏分油-水界面粘度最低。酸性条件对轻、重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的影响不同,随着酸度的升高,轻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下降,重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上升。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泳法研究了伊朗轻质减压渣油和大庆减压渣油模拟乳状液的Zeta电位。研究表明,伊朗轻质减压渣油和大庆减压渣油乳状液的Zeta电位主要由摩擦、吸附和电离产生,并且Zeta电位值随馏分的增重而增加;当水相为纯水时,乳状液的Zeta电位为负值,其绝对值随馏分油相的质量浓度或油相中芳烃含量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水相pH的升高,模拟乳状液的Zeta电位由正电性逐渐向负电性转变;随水相中盐的加入,模拟乳状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电性不变。  相似文献   

10.
采用L-B法考察了伊朗重质减渣馏分油-水界面膜的扩张粘弹性。结果表明,伊朗重质油减渣馏分的扩张粘弹性随馏分的增重以及扩张频率的增大而递变。随着馏分的增重,扩张模量、扩张弹性、扩张粘度增加,相角减小。随着扩张频率的增大,扩张模量、扩张弹性增加,扩张粘度、相角减小。轻馏分界面膜可压缩性好,缓冲作用强,扩张粘弹性参数随扩张频率及馏分的递变幅度小;重馏分界面膜刚性强,扩张粘弹性参数随扩张频率及馏分的递变幅度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分子类脂膜实验装置研究了大庆减压渣油与伊朗轻质减压渣油馏分的油-水薄液膜的膜电容(膜厚度)、排液-破裂方式、膜稳定时间(膜寿命)。结果表明,减渣馏分越重,分子吸附状态稳定,其油-水薄液膜越厚,膜稳定性越好。减渣馏分油-水薄液膜的排液-破裂有连续排液-破裂方式、“黑洞”排液-破裂方式和逐层破裂排液方式。当馏分越轻、馏分在油相中质量分数越低、表面活性剂加量越多时,以连续排液-破裂方式为主;而馏分越重、馏分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越高、表面活性剂加量越少时,以“黑洞”排液-破裂方式和逐层破裂排液方式为主。油相的组成,水相中的酸、碱、盐以及外加表面活性剂对减渣馏分的界面活性、吸附状态、电荷吸附量影响不同,相应的膜电容(膜厚度)和膜稳定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分子类脂膜实验装置研究了大庆减压渣油与伊朗轻质减压渣油馏分的油-水薄液膜的膜电容(膜厚度)、排液-破裂方式、膜稳定时间(膜寿命)。结果表明,减渣馏分越重,分子吸附状态稳定,其油-水薄液膜越厚,膜稳定性越好。减渣馏分油-水薄液膜的排液-破裂有连续排液-破裂方式、“黑洞”排液-破裂方式和逐层破裂排液方式。当馏分越轻、馏分在油相中质量分数越低、表面活性剂加量越多时,以连续排液-破裂方式为主;而馏分越重、馏分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越高、表面活性剂加量越少时,以“黑洞”排液-破裂方式和逐层破裂排液方式为主。油相的组成,水相中的酸、碱、盐以及外加表面活性剂对减渣馏分的界面活性、吸附状态、电荷吸附量影响不同,相应的膜电容(膜厚度)和膜稳定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采用L~B法考察了大庆减渣馏分油-水界面膜的扩张粘弹性,并和伊朗重质减渣馏分油-水界面膜的扩张粘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大庆减渣馏分油-水界面膜中蜡的含量较高,并存在片状结构的相对滑移,各馏分的扩张粘弹性相差不大,且数值范围与伊朗重质减渣中轻馏分的扩张粘弹性范围一致。按片状结构在滑移过程中相互作用由强到弱,馏分扩张粘弹性可分为馏分7、馏分1和15以及馏分3和10三组,三组馏分扩张模量、扩张弹性和扩张粘度均依次减小,相角依次增加。馏分1、3、10、15的界面膜中易发生片状结构的滑移,其扩张粘度基本上不随扩张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手段,确定了大庆减压渣油与伊朗重质减压渣油的分子参数,并考察了两个系列减压渣油馏分的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复合变量分析探讨了减压渣油馏分的各分子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分子参数与模拟乳状液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减压渣油馏分不同的分子参数对其模拟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不同,其中馏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稠环芳香结构的含量、脂肪烃相对含量、羰基相对含量对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最明显。一般情况下,馏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稠环芳香结构和羰基含量越高,则乳状液越稳定。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大港减渣及其超临界萃取分馏(SFEF)窄馏分的黏度,考察了不同SFEF窄馏分的黏度混合规则,讨论了SFEF窄馏分中混合萃余残渣对其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FEF窄馏分逐渐变重,其黏度逐渐增大,黏温性质变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根据各SFEF窄馏分的密度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对其黏度进行了关联,计算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 16.56%;不同SFEF窄馏分混合,其黏度符合对数混合规则,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13.42%(按质量分数加和)和14.77%(按体积分数加和)。萃余残渣对SFEF窄馏分黏度的影响很大,随着萃余残渣加入量的增加,体系的黏度增大,萃余残渣每递增1%时,体系黏度的平均增加值不断迅速增大,最高可达6444 mPa s。  相似文献   

16.
采用戊烷超临界萃取方法将科威特减压渣油分为4个窄馏分,并采用核磁、质谱等方法对渣油和窄馏分进行了表征,在固定流化床评价装置上采用惰性流化粒子对科威特减渣及其窄馏分的接触热裂化反应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气产率随原料中五环及五环以上芳烃含量增加而增大,焦炭产率随原料芳碳率的升高而升高,液体产率随原料中(链烷碳率+环烷碳率)的增加而增加,且均呈线性关系;原料中五环及五环以上芳烃含量越高,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裂解深度指标CH4/C3H6质量比越大,两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随原料变重,氢气选择性下降,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烷烃的选择性增加;原料性质越差,在干气和焦炭中单位转化率的氢分布比例越大,液体产物中氢分布比例越小。  相似文献   

17.
在实沸点装置上对掺炼一定比例减压渣油(减渣)的催化裂化油浆(催化油浆)进行馏分切割,考察减渣对催化油浆拔出馏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油A和混合油B拔出的窄馏分实际收率明显高于加权值,说明减渣组分可能进入到拔出馏分油中;减压蒸馏处理后,470℃以下各个窄馏分的灰分均低于0.01%,催化油浆掺炼减渣使得500℃以上残油馏分的灰分从1.833%降到0.392%;催化油浆中的硫在350℃以上各个窄馏分中基本均匀分布(其质量分数为0.98%~1.02%),混合油A中500℃以下的拔出窄馏分中硫质量分数为0.72%~2.42%,混合油B中500℃以下的硫质量分数为0.78%~2.75%,并且随着馏分越重,硫含量越高;从组成方面来看,与催化油浆相比,混合油A和混合油B拔出窄馏分的胶质+沥青质质量分数提高0.5%~4.4%;380~410℃馏分饱和分质量分数提高8%以上,芳香烃质量分数降低约10%;从族组成方面来看,掺渣后350~500℃各个窄馏分的单环和双环芳烃含量均提高;在低沸程区域,减渣组分对三环至五环芳烃含量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在高沸程区域效果相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南美原油综合评价研究了其基本性质,并对各不同窄馏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原油呈现密度大、黏度大、酸值高、凝点低、蜡含量低和碳氢比较高的特点,属于高硫环烷基原油。该原油的窄馏分性质考察表明,初馏点~140℃馏分的硫含量较高、氮含量低,环烷烃含量和芳烃含量较高,可考虑作为催化重整原料,120~240℃馏分可考虑在精制后生产喷气燃料,200~350℃的柴油馏分,可经过精制脱硫后作为-10号低凝柴油的调合组分,350~450℃馏分作为减压蜡油馏分,其收率较高,硫含量高,残炭、金属钒含量低,饱和烃和氢含量较低,可作为加氢裂化原料或加氢预精制后作催化裂化原料。总体分析该类原油轻质馏分收率低,沥青收率高,总拔出率低,并且沥青质和胶质含量高,不宜于直接生产汽柴油,可通过调合或改性工艺生产优质的重交道路沥青。结合原油及各馏分油的性质,提出了利用南美原油生产燃料油和重交道路沥青的加工方案。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旋转带蒸馏仪对催化裂化(FCC)液相产物进行切割,考察了旋转带蒸馏仪塔釜温度对馏出馏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塔釜温度从300℃降至270℃时,馏出馏分的收率逐渐下降;馏出馏分中汽油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柴油质量分数逐渐减小,270℃时柴油质量分数降至0.43%;馏出汽油馏分中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和环烷烃的体积分数变化不大,烯烃体积分数逐渐增大,芳烃体积分数逐渐减小,辛烷值略有升高;馏出馏分中的硫质量浓度逐渐下降,且苯并噻吩和甲基苯并噻吩的质量浓度降至不超过1.8 mg/L;较适宜的塔釜温度为270℃,在此温度下操作,馏出馏分的各项性质指标均显示出良好的平行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将辽河稠油减渣分离成14个窄馏分和1个萃余残渣,测定了各个窄馏分的性质和组成,用改进的Brown-Ladner法计算了各个窄馏分和原料的结构参数,预测了窄馏分的二次加工性能,对特征化参数与窄馏分的性质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随着窄馏分收率的增加,残炭值、S和N及金属元素含量逐渐增加,饱和分质量分数减小,胶质质量分数增大,芳香分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芳香碳率fA增大,环烷碳率fN和烷基碳率fP逐渐减小。加工性能较好的窄馏分收率为15.18 %。建立了辽河稠油减渣窄馏分残炭值、芳碳率、环烷碳率、烷基碳率与特征化参数之间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