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thernet over SDH接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太网高速发展及SDH网络日益完善的今天,利用Ethemet over SDH技术将以太网的二层交换灵活性和资源优化能力与现有的SDH光网络的大容量、高带宽和低协议开销相结合,从而得到一种高速、经济的数据接入解决方案;实现了在SDH传输网上传送以太网数据包。  相似文献   

2.
2001年4月2日,武汉邮科院与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再次联合签署协议,共同开发Ethernet and Gigabit Ethernet over SDH/SONET专用芯片。 本次共同开发的专用芯片将主要采用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在光纤传输网上运行的技术。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在光纤传输网上运行接口标准主要是解决现有传输资源往何处去的问题和在新开发的设备上提供以太网或千兆以太网接口,其主要利用领域包括光缆传输设备上直接提供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接口,在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上提供同步传输的广域网接口等。 据悉,武汉邮科院与安捷伦公司于2000年9月3…  相似文献   

3.
1 概述 进入九十年代,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SDH(同步数字传输体制)以其世界统一的光接口、完全同步传输、强大的网管功能和环状自愈能力等优点,全面取代了PDH。同时,SDH既可承载ATM,也可采用POS接口通过PPP协议实现IPOver SDH。目前,一种新技术:Ethernet Over SDH已经商用化,特点是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数据帧直接映射进SDH的帧结构中,实现全网络无连接机制,各节点共享带宽,较之POS有更  相似文献   

4.
一、 宽带IP网和三网融合的发展(一) 端到端的以太网宽带IP骨干网技术在近年来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IP over ATM,经过IP over SDH 到IP overDWDM。在IP over DWDM系统中,IP数据包在传输中采用的封帧格式有两种选择,一是SDH 帧格式,另一个是以太网帧格式。由于SDH帧格式是定长的,而IP 数据包是变长的,需要有拆装处理,而以太网帧格式和IP数据包是一致的,不再需要任何中间处理,要简单方便得多。在IP over DWDM系统中,QoS和流量工程完全靠路由器通过MPLS协议完成。这对路由器构成很大的压力,限制了…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以太网VLAN技术在构建网管DCN中的优势,并介绍以太网数据在SDH网上透明传输的封装协议PPP/ML-PPP,给出了运用VLAN、EOS技术建设网管DCN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千兆以太网业务在SDH网络上的传输(EOS),可以利用FPGA将以太网MAC数据帧在SDH数据帧中进行封装和映射处理。介绍了GFP封装协议以及虚级联技术,给出了FPGA内部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利用FPGA的强大功能和内部的丰富资源,简化了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千兆以太网在SDH中的传输增强了SDH设备的业务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朝举 《数据通信》1999,(3):33-37,49
分组化、宽带化、支持各种应用要求的统一网络是通信发展的共同目标。本文综述千兆比以太网,千兆比路由器网和ATM网三种宽带网络技术,侧重介绍了基于多协议接口宽带分组交换技术的多业务宽带交换网。  相似文献   

8.
联想近期宣传很火的开天4800商用电脑,是一台千兆电脑,用的是Intel的千兆网卡,这也是国内第一台使用千兆网卡的商用计算机。 早期出现的千兆以太网产品是基于IEEE 802.3z协议的1000BASE-X,主要运行于光纤介质上。用户在向千兆以太网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在建筑物内部重新铺设光纤,因而成本高昂,并且存在维护管理上的技术障碍,所以早期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基本上仅用于企业网和园区网的核心交换、城域网的内部连接、存域网(SAN)以及其他预先铺设了光缆的场合。  相似文献   

9.
详细分析了PPP/HDLC,LAPS,SDL和GFP这四种基于SDH网的IP数据传输映射协议,研究了这些协议技术各自的优缺点.指出了SDL和GFP协议是未来更适合SDH网传送IP数据业务的链路层映射协议.  相似文献   

10.
1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概况1.1 概况 90年代以来,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同步数字传输体制(SDH)以其世界统一的光接口、完全同步传输、强大的网管功能和环状网络自愈能力强等优点,全面取代了PDH。同时,SDH既可承载ATM,也可采用POS接口通过PPP协议实现IPOver SDH。目前,一种新技术:Ethernet Over SDH已经商用化,特点是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数据帧直接映射进SDH的帧结构中,实现全网络无连接机制,各节点共享带宽,较之POS有更高的效率。因此,SDH仍为目前公共数字传输网络的最佳体制。提高每根光纤所传SDH信号传输速率  相似文献   

11.
网捷网络 查询号199网捷网络公司(Foundry Networks)宣布推出全新千兆位以太网管理及交换模块和Iron Ware软件7.2版,让企业和服务供应商能以较低成本,配置那些随时可用、安全可靠、高性能的主干网络,同时可以灵活使用那些完整的光纤媒介。全新的BigIron千兆位以太网模块运用Mini-GBIC连接技术,可容纳并配合短、中、长距离的千兆位以太网光纤媒介,并同时保证每模块8端口的密度。这套全新的Mini-GBIC千兆位以太网模块为大楼网、园区网及城域网的光纤选择提供优化的网络解决方案。千兆位以太网核心交换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PPP/HDLC、LAPS和SDL三种IP over SDH的映射协议,对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指出SDL协议是最有前途的IP over SDH映射协议。  相似文献   

13.
《中兴通讯技术》2003,9(2):57-57
Martini VPN是Martini提出的一种点对点的二层虚拟专有网(VPN)解决方案。可以支持的二层技术主要有:帧中继、ATMAAL5CPCS模式、ATM透明信元模式、以太网、HDLC、PPP、SONET/SDH链路仿真服务等。为了通过运营商多协议标记交换网络承载二层的帧,Martini草案引入了虚连接(VC)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李朝举 《世界电信》1999,12(10):10-12
网络交换经历着一系列发展演变;从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从软件交换到硬件交换;从单一网络业务交换到多种业务交换。多业务宽带交换需要协议机制的支持,如业务类型划分,网络资源预约和用户业务最监控等。目前主要的宽带交换网技术有千兆比以太网,千兆比路由器网和ATM网三种。文章最后论述了多业务宽带分组交换网的原理和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今日电子》2001,(5):21-22
3Com公司的产品在千兆以太网技术、10/100自适应交换技术、堆叠技术、第三层交换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并为用户提供更佳的性能价格比、更高的品质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是大、中、小型企业建设企业网的理想选择。3Com本着提供性能高且使用方便的产品的设计思想,为用户提供从核心到边缘全系列的新型千兆核心高速局域网交换机产品。  相似文献   

16.
G.773给出了具备OSI全部七层功能接口的SDH DCC协议栈的建议,对此文章讨论了一种基于IP over SDH思想的SDH网管协议,它与G.773建议相比,更适用于TCP/IP通信环境的SDH网络管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Internet的发展,Internet业务呈指数增长,对Internet的带宽要求也愈来愈大,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Internet网络运营商和网络设备供应商开始使用和提供IP Over SDH技术和产品。 一、 IP Over SDH的定义 IP Over SDH以SDH网络作为IP数据网络的物理传输网络,它使用链路适配及成帧协议对IP数据包进行封装,然后按字节同步的方式把封装后的IP数据包映射到SDH的同步净荷中,IP Over SDH的定义如图1所示。 目前广泛使用点对点协议(PPP)对IP数据包进行封装,并采用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的帧格式。PPP提供…  相似文献   

18.
通信领域受控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即用于局域网(LAN)中内部业务通信的以太网及广域网(WAN)中的SONET/SDH。在网络可靠性至关重要的企业环境中,以太网已经成为普遍使用物数据网络协议,以太网具有简单,高效和可靠性极高等优点,适用于LAN环境,本介绍了虚级联和通用成帧规程。  相似文献   

19.
信息     
《通信世界》2004,(7):38-38
RAD推出基于SDH/SONET和PDH以太网转换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适用于基于低速和高速SDH/SONET及PDH系统的配置服务和传输回程业务。展出的新产品包括多款基于SDH/SONET和PDH的千兆以太网转换器、一款以太网反向多路复用器和一款基于SDH/SONET的以太网客户端设备(CLE)终端单元。其中,以太网CLE终端单元支持高级带宽管理功能,如虚级联、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CAS)和通用成帧规程(GFP)等。耐克森中标中国最大的布线项目今年2月,耐克森成功中标广州大学城综合布线项目,为其提供整套耐克森LANmark解决方案。广州大学城是全国最大…  相似文献   

20.
一、MSAP定义及技术特点1.定义:MSAP:Multi-Service Access Platform即多业务接入平台,以传统的SDH技术为基础,采用先进的GFP、VCAT和LCAS技术,融合以太网交换技术和ATM交换技术,实现TDM业务、以太网业务和ATM业务的综合传输。MSAP技术主要是定位于传输网接入层的技术,是传统SDH、MSTP、PDH、以太网等各种技术的统一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