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使用Gleeble 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在850℃下对Q235钢进行压缩变形,研究了应变速率对Q235钢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应变速率(0.01 s-1)下,无法得到大量的形变诱导铁素体;而在较高的应变速率(5 s-1)下,可以得到大量的形变诱导铁素体;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变形后显微组织也逐渐变得更加均匀细小;应变速率越高,越容易发生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  相似文献   

2.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以恒定的应变速率将在900℃奥氏体化的B1500HS硼钢试样分别压缩10%、20%、30%、40%,然后分别以50℃/s、40℃/s、25℃/s的速度对试样进行冷却。研究形变量及冷却速度对B1500HS硼钢的马氏体相变温度、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残余奥氏体等方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冷却速度下,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和相变终止温度均随着形变量的增加逐渐升高。随着形变量的增加,马氏体组织越来越细小,而且薄片状马氏体越来越少,板条状马氏体越来越多。形变量和冷却速度的增大,均使B1500HS试样中的残余奥氏体量减小。形变导致B1500HS硼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图左移,避免未变形B1500HS钢试样生成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约为25℃/s。当冷却速度为25℃/s时,试样的变形程度达到30%时,微观组织中开始出现贝氏体。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Q235钢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压缩变形后保温不同时间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研究了变形量和变形后保温时间对形变诱导铁素体向奥氏体逆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变形速率下,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发生形变诱导铁素体逆相变的时间逐渐变短;同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铁素体的含量出现由多到少、再到多的变化趋势,而且铁索体出现了两种不同原因导致的晶粒长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在压力容器应变强化过程中,通过控制内容器的形变,提供足够的真空层容积,以便于外容器和接管的装配;同时针对应变强化容器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平稳运行,颠簸、制动、急刹车等典型工况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变强化过程中,应变先随着强化应力的增大而快速增大,在达到一定值后与强化应力呈线性关系,但继续增大会导致应变过大,真空层容积受到严重影响。运输过程中,结构内最大Tresca应力出现在筒体与支撑部位连接处,但小于材料许用应力,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25Mn2V钢形变强化的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淬火温度对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通过显微组织与断口的观察分析和内耗测量,认为形变时效初期的碳原子偏聚是引起碳化的主要原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低碳合金钢淬火加热温度有利于强度和塑性的增加并可改善焊接件焊缝组织和性能,防止脆断。  相似文献   

6.
分别在-196℃和室温下以5×10-4/s(慢速拉伸)、2×10-2/s(快速拉伸)两种应变速率对6.5 mm厚的固溶态S30403轧板进行预拉伸应变强化。用XRD,SEM和TEM研究形变马氏体转变机制及转变量,并研究应变强化后试样的显微硬度。室温下,在变形初期,快速拉伸试样的α′-马氏体相变速度快,含量多于室温下慢速拉伸试样的值,但变形量大于等于15%时,由于变形温升作用,α′-马氏体相变量小于慢速拉伸;-196℃下,快速拉伸试样,变形初期α′-马氏体相含量少,但随着变形量增大,α′-马氏体量迅速增加,在变形量大于6%时,超过室温下快速拉伸变形试样产生的量;ε-马氏体量受预拉伸工艺影响较小,基本保持在7%以下;预拉伸后试样的显微硬度值随预拉伸工艺变化趋势和α′-马氏体的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7.
室温应变强化技术可大幅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显著减薄容器壁厚,已广泛应用于奥氏体不锈钢深冷容器制造。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摆锤式冲击试验机研究应变强化对S30408奥氏体不锈钢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在应变强化过程中发生应变诱发相变,相变产物为α'和ε马氏体,深冷低温对应变强化材料的相组成和含量影响不大。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材料冲击吸收能量KV2降低,其中裂纹扩展能EP基本不变,裂纹形成能Ei显示与总冲击吸收能量相似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低于77 K,冲击吸收能量下降趋于平缓,呈现出"平台"现象,且应变强化对材料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要大于温度对其的影响。即使经过15%应变量,材料仍表现出较好的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了国内外超细晶粒钢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含ZrC颗粒的此类钢在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中,ZrC颗粒对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关系和铁素体晶粒细化的影响;指出了外加第二相颗粒等增加聚集形变能缺陷的新方法是我国在现有装备轧制能力不足的条件下获得超细晶粒低碳钢中厚板的关键技术,以及今后低碳钢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晶粒细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集凝固热热泵技术层流工况相变强化换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剑峰  张承虎  孙德兴 《流体机械》2007,35(5):70-74,41
介绍了新型采集凝固热热泵技术及其关键设备,基于准稳态近似方法分析了凝固热采集装置中层流流动水在常壁温条件下的管内相变问题,采用当量平均表面换热系数和潜热显热比两个参数讨论了各因素对相变强化换热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对于设计参数的确定及系统性能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对Q235钢进行了单向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低碳钢的变形特征以及形变诱导铁素体的演变行为和在保温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降低变形温度有利于低碳钢的组织细化,但变形温度低于Ar3时,得到混晶组织,并使珠光体成务状分布;随着变形的进行,形变诱导铁素体首先在晶界形核,然后在相界上反复形核;铁素体数量随着应变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存在一个极限值;应变量较高时,将会发生铁素体的动态回复和再结晶;形变诱导铁素体在变形后的保温过程中发生了逆相变并伴随着铁素体晶粒的粗化。  相似文献   

12.
低碳钢热轧过程中组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宝钢SS400钢,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3道次及6道次降温变形试验,每道次变形前和变形后均进行喷水冷却,以研究多道次变形过程的组织变化。为确定应变诱导相变的上限温度,采用变形后落水冷却的方法进行了不同温度下单道次变形试验,测定了不同温度变形后冷却速度为3℃/s时冷却过程的相变点Ar3。通过对多道次和单道次试验的组织分析,结合变形后冷却过程相变点的测量结果,初步确定了900-830℃温度范围内轧制过程的组织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平面应变假设条件下,对轴对称拉深成形法兰区的起皱失稳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采用数学方法,将以积分形式表示的应力解析式进行了简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了起皱过程中变形能的计算式。给出的算例表明,对起皱过程中的变形能分别以简化后的计算式和以原积分式进行计算,其结果误差很小,相对误差小于0.8%。该起皱失稳临界压边力的计算和分析简化方法有助于给出简明和符合实际的起皱判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Thermeemastor Z热模拟机研究了低碳贝氏体钢奥氏体熟变形以及弛豫时间对低碳贝氏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性变形抑制贝氏体相变,随着变形量增大,相变开始温度降低,初始转变速率加快,最终转变量减小;随着弛豫时间延长,相变开始温度和转变量逐渐升高并最终趋于稳定。弛豫一定时间使贝氏体板条束界面清晰,板条细化。  相似文献   

15.
切削加工可作为研究大应变变形现象和细化金属与合金微观组织的实验手段,其关键技术之一是测量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刀一屑接触面)的变形区域特征,如材料的流速、应变、应变率和温度等。粒子图像测速(PIV)是一种基于流场图像互相关分析的二维流场非接触式测试技术。应用PIV技术,可获得第一变形区和刀一屑接触面的高速图像序列,从而得到这些区域材料的流速、应变和应变速率分布。  相似文献   

16.
刘俭辉  赵贺  冉勇  李斌 《中国机械工程》2022,33(15):1821-1827
针对等效应变模型未考虑非比例附加强化影响这一不足,将最大剪切应变幅所在平面定义为临界面,引入剪切平面上的最大正应力、正应变变程以及相位差作为损伤参量来反映非比例加载条件下的附加强化效应,该损伤参量还考虑了临界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和正应变变程对材料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影响。采用16MnR、GH4169、S460N、45钢和Pure Ti五种薄壁圆管试件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与三种经典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模型的预估能力要优于其他三种模型,且寿命预测结果较为精确。  相似文献   

17.
控轧控冷参数对含铌微合金钢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含铌微合金钢在不同控轧控冷参数下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变形由于引发了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对珠光体转变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珠光体片层间距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且随冷却速率增加明显减小;高温变形扩大了贝氏体相变的冷速区间,低温变形由于引发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对贝氏体相变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304不锈钢属于非稳态奥氏体不锈钢,在应变强化过程中,应变温度、应变速率、应变量等均可改变应变诱发马氏体的转变量和转变速率及内部组织滑移线、形变孪晶、位错和层错密度的转变量和转变速率,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应变硬化行为。针对304奥氏体不锈钢,主要从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应变硬化指数两方面,研究了应变速率对其室温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