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位于米仓山和大巴山交汇区,地表复杂的构造形迹表明该地区是多次运动的叠加和改造的结果。文章通过通南巴地区的形变特征研究认为,川东北地区的构造演化先后经历了:印支期构造雏形的产生、燕山期构造定型和喜山期的构造叠加三个演化阶段;结合构造演化与油气运移的匹配关系看,位于开江~梁平海槽边缘的下三叠统北东向构造圈闭具有先期捕获油气的条件,但北西向构造圈闭因为喜山期构造叠加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使得这类圈闭具有二次聚集油气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理清温宿探区构造特征及其成藏模式,本文应用精细构造解释技术及层拉平技术对区内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宿凸起为一个经历多期构造运动且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其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基底形成、开始形成和断隆发育、整体快速沉降3个发展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温宿探区不具备产生油气的烃源岩,但高效的运移通道、良好的油源以及封闭性较好的盖层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近期新采集的三维资料的基础上,吸纳邻区的经验和认识,从基础入手,系统地对研究区的地层结构与储盖组合、构造特征与圈闭发育、油气源条件、油气输导方式等成藏要素和组合进行分析,指出研究区主要发育潜山、古近系和新近系三套储盖组合,沙南和车镇两大油源体系、陡坡纵向运移和缓坡横向运移两种油气运移模式,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等多种圈闭类型,叠合油气成藏条件指出北部走滑斜坡带和北西走向背斜带是研究区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4.
《云南化工》2019,(10):50-51
河套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北缘,东西长约600km,南北宽30~90km,呈弧形分布,河套盆地构造特征研究成果主要分为构造划分、断裂特征和构造演化等方面。由于地壳内部应力较大,地层在地应力作用下会长期变形,形成地层褶皱、断层等构造变化轨迹。油气形成后的每一期构造运动,都对其运移、聚集、成藏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盆地的构造特征对油气成藏以及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河套盆地的构造特征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地应力对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等方面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梁家楼油田地质资料及其地应力演化规律,通过对研究区的应力演化分析,得出梁家楼油田在其应力演化过程中,其演化史控制了现今油田含油区块展布。为油气运移中,地应力是油气运移的动力提供了有力证据。地应力的集中可致地质体形变与体积变形,地应力作用下地质体体积的变化,改变了施加在流体上的压力,流体在势差下发生流动;地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断层和裂缝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同时形成的各种构造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6.
盐构造相关的油气勘探是重要的油气储量增长点,尤其是近年来在巴西、墨西哥湾深水盆地等盐下领域发现了一大批巨星油气田,使越来越多的油气公司关注盐相关构造领域的勘探研究。通过对盐构造的恢复研究,进而分析构造圈闭的形成演化阶段,为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研究提供依据。本文对国内外盐构造恢复方法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把墨西哥湾深水盆地复杂盐构造分为可分离型盐构造和不可分离型盐构造两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盐构造,探讨了不同的恢复方法,并对相关盐构造实例开展了恢复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复兴场—李家台构造圈闭形成于荆沙组-潜江组沉积期,在潜江组层拉张程度控制了沉积厚度,沉积格局。本文分析了江陵凹陷复兴场—李家台构造的六个构造演化阶段,分析了构造对油气运移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东岭地区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断层发育较多,断裂系统组合复杂。通过开展精细构造解释研究后指出,研究区构造形态整体上呈东西分带、垒堑相间的构造格局;断裂平面发育具有极为明显的方向性,主要发育NE和近SN向断裂;断裂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断裂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形成一系列构造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断裂在活动时期可以直接作为油气运移的输导体;断裂控制油气的分布与聚集。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和油气勘探程度的加深,世界油气资源开始出现稀缺现象。寻找更经济和更有效的非构造油气藏成为目前紧迫的问题。具研究表明,非构造圈闭中含有全球50%的油气,具有丰富的研究、勘探价值。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地震相、基准面旋回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构造背景、演化和非构造油气圈闭的关系,来探讨非构造油气藏的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从井出发进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追踪解释研究区二维地震资料,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主要断裂伸长指数,进行断裂期次研究,理清断裂级别。对麦盖提斜坡与巴楚隆起的构造样式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玉代里克地区在各个地质关键时刻应力场环境,结合研究区内断裂期次及构造演化特征,进而确定玉代里克断块构造样式。玉代里克地区内断裂样式主要为四种:正花状、“Y”型或反“Y”型、对冲、压扭。因此五种断裂样式对应的构造样式为:正花状构造、复背斜构造、断背斜构造、背斜式断块、背冲式构造、断鼻构造、断夹块构造。这些断裂对油气的运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萌瑶 《辽宁化工》2014,(3):328-330
随着对能源需求增加和技术的进步,油砂资源受到世界各国重视。油砂是烃源岩中的原油在构造运动等作用的影响下,经一次或多次运移后,储层遭受一系列次生蚀变作用,造成其中极性重质组分富集而形成。研究油砂地球化学特征可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工业开采价值,以及其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有机质成熟度等。通过不同油砂的地化指标对比,可以知道它们的原油的运移方向,指导油气和油砂的勘探。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近几年在滨里海盆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积累的越来越多的油气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结合前人已取得的有关盆地分析和石油地质研究成果,运用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分析盆地构造演化及盐构造的形成过程,研究盐构造活动对油气圈闭形成的影响,总结盐上油气圈闭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近几年在滨里海盆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积累的越来越多的油气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再结合前人已取得的有关盆地分析和石油地质的研究成果,运用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分析盆地构造演化及盐构造的形成过程,研究盐构造活动对油气圈闭形成的影响,总结盐上油气圈闭的类型。  相似文献   

14.
徐平  高健 《当代石油石化》2011,19(8):40-44,50
分析了尼日利亚新旧石油工业法案的差异及其对在尼外国石油公司的经济影响,介绍了外国石油公司在尼Et利亚的油气开发情况。经济评价结果显示,新石油工业法案对在尼石油公司经济利益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5.
秦伟军 《当代石油石化》2006,14(8):21-22,25
分析了2005年中国东部断陷盆地石油潜在资源量的大小及其分布,提出了石油潜在资源量转化为地质储量的计算方法,并对“十五”期间各年的转化潜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2006年东部断陷盆地石油潜在资源量直接转化为探明地质储量的潜力约为7000万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塔河、普光两个海相大型油气田的地质特征和发现过程,展现了我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巨大发展前景。指出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海相油气勘探将是中国石化寻技大中型油气田、实现油气资源接替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7.
以济源凹陷为例对高成熟烃源岩油气资源量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 ,对热模拟实验的原理与干酪根演化的地质过程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实际应用热模拟产烃率图版及镜质体反射率 (R0 )—排烃效率法计算高成熟烃源岩资源量时 ,应考虑液态烃“死亡线”及地质体中烃源岩热演化过程的开放性、阶段性和排烃效率 ,并分析构造运动对油气资源的破坏等因素对热模拟实验产烃率图版进行校正 ,利用校正后产烃率图版计算油气资源量能较客观地反映成熟烃源岩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8.
王鑫  王兆婷  张晓凌  何利民 《化工学报》2017,68(6):2306-2314
海底油气管道的冷却传热过程是结蜡、水合物等海洋石油工业流动保障问题的关键控制因素。采用电容探针与热电偶、热电阻等流动及温度测量手段对不同冷却条件下空气-油段塞流的流动参数和传热参数进行实验测量,分析了空气-油段塞流流动参数对传热特性的影响,并与空气-水对流换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空气-油段塞流对流传热系数主要受液相折算速度的影响,且冷却液温度越低,管底热流体黏度越大,导致热边界层越厚,传热系数降低;受黏性力及边界层影响,对流传热系数远小于空气-水;沿管壁周向,从管顶到管底的对流传热系数不断增大。提出了适用于冷却条件下的油气段塞流传热关联式和传热模型。  相似文献   

19.
吉木萨尔凹陷具有充足的油源和良好的运聚条件。通过对吉木萨尔凹陷进行构造演化,油气成藏特征分析表明:吉木萨尔凹陷构造演化分为6个阶段,其主要成藏期次为侏罗纪中期和白垩纪末期。其中晚海西构造运动,燕山Ⅱ幕和燕山Ⅲ幕构造运动对吉木萨尔凹陷油气成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太-葵构造带深层天然气来源多,成因复杂,针对这一问题,用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轻烃组成、稀有气体同位素和伴生原油生物标志物等多种指标与邻区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该区天然气类型有油型气、煤型气二种成因,以煤型气为主,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是本区煤型气的主要贡献者。成藏条件分析表明本区气源条件充足,储盖配置关系良好,油源断层较为发育,天然气保存条件有利,这些都为本区天然气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