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扬州常见的8种蔬菜,以爆炒、水煮、微波3种烹调方法进行处理,采用铝离子显色法来测定烹调后蔬菜中的总黄酮含量,并且与新鲜样品进行比较,以探讨不同烹调方法对蔬菜总黄酮保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煮导致蔬菜总黄酮损失较多,微波次之,而爆炒损失最少,且有部分蔬菜出现了爆炒后总黄酮的值比新鲜值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分别对动物性原料中的鱼肉、猪肉和牛肉进行水煮(焯)实验,以失水率、氨基酸溶出、脂防溶出和固形物溶出及成熟度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对植物性原料中的菠菜以叶绿素溶出及成熟度为指标,确定其最佳条件,并以青椒为例,找出Vc含量在水焯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同时还描述了含水量范围与感官嫩度的对应及叶绿素溶出量与感官色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碱水浸泡及焯洗对蔬菜中维生素C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水浸泡和焯洗是家庭日常烹调中两种去除蔬菜农药残留的方法,通过以圆白菜为样品,用上述两种方法对蔬菜中维生素C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碱水浸泡和焯洗两种去除农药的方法均会造成蔬菜中维生素C的损失,且两种方法不宜同时使用,否则维生素C会有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C是一种对人体十分重要但人体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类重要化合物.由于它具有抗坏血酸的生理功能,又名抗坏血酸.它可促进胶原蛋白抗体的形成,因胶原蛋白能包围癌细胞,维生素C具有抗癌作用;因它能参与神经介质、激素的生物合成,同时具有预防感冒、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摄取.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测定方法一般有比色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化学滴定法等.由于上述方法操作烦琐,近年来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l,2].本文作者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并采用低浓度的草酸作流动相,分析了青椒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鱼类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养分含量较高的食物,对人体内的健康养分有着重要的供给价值。但鱼肉经过不同工艺的烹调加工后,营养成分变化情况也各有差异,如人体所需的脂肪、胆固醇、维生素等,在不同烹调工艺下会出现不同比例的提高或流失。因此,根据人体所需营养成分的不同,选择适宜的烹调工艺,可达到降低所需成分流失比例的健康支持效果。文章针对不同烹调工艺下鱼类脂肪、胆固醇、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所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以鲟鱼为例,对不同烹调工艺下营养价值的变化情况做出对比,以期为鱼类营养价值保存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南瓜汁在乳酸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南瓜汁在乳酸发酵过程中重要营养物质如氨基酸总量、总糖、还原糖、南瓜多糖、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的发酵对南瓜中重要保健成分南瓜多糖含量的影响不大,氨基酸总量有所增加,而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以及还原糖等成分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实验为南瓜汁乳酸发酵工艺条件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就家用微波炉烹调的汤类食品与普通加热的汤类食品在室内条件下受二次污染的程度作实验比较 ,结果表明 :用微波炉烹调汤类食品高效快速 ,但食品更易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8.
草莓果实在速冻加工及速冻后冷藏阶段,主要营养成分维生素C、糖、酸等的含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速冻过程中有机酸含量迅速增加,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则迅速降低。在冷藏过程中有机酸含量逐渐升高,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不同烹调法对常见蔬菜中Vc保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了经不同烹调技法处理后的几种常见蔬菜中的Vc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的烹调技法及加热时间的长短对蔬菜中的Vc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绿色蔬菜中的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或在加热过程中容易褪色.在烹饪加工过程中,缩短绿色蔬菜的放置时间,灵活运用烹调方法,控制加热的温度、时间,正确使用酸性调味品,这对绿色蔬菜类菜肴的绿色保护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