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地震灾害保险制度 地震灾害保险是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的重要补偿方式之一.地震灾害发生后,所有参加地震灾害保险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得到及时充分的经济补偿,能够促使他们迅速恢复生产经营,挽回地震造成的损失.因此,开办地震灾害保险是实现社会互助、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提高抗震救灾能力、尽快恢复灾区的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重建家园的有效途径.防震减灾法把这项重要的非工程性地震灾害预防措施作为重要的基本法律制度之一,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防震减灾工作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害启示与城市防震减灾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平  万泽青 《四川建筑》2004,24(3):66-67
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地震灾害的放大效应很明显,城市防震减灾工作不可忽视。根据历史上几个重大城市的地震灾害的启示,提出了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地震预报对策、工程结构抗震减震对策、地震救灾对策。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害对城市的破坏性非常大,防震减灾规划已成为当代规划必须考虑的一环。文章从新西兰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应急管理入手,结合当前我国城市防震减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新西兰城市建设规划中防震减灾规划的特点和经验,对我国的地震灾害防灾减灾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防震减灾与韧性城市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地震灾害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基于防震减灾角度,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抗灾能力预估、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及灾后重建等方面,阐述了保障城市韧性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李丕宁  全峰梅 《规划师》2008,24(7):17-21
地震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它不仅给城市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在地震因素的影响下,采取系统、科学的城市防震减灾策略是确保城市安全的重要举措。建设抗震性能良好的安全场地和安全建筑是城市抗震减灾规划的关键;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则是城市抗震减灾规划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三、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前进,逐渐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制度。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必须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法律法规为保障,在“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要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的指导下,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工作,对地震灾害实行综合防御。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的城市地灾震害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重大的人员和经济上的损失,并可能引发次生灾害,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文中分析了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与影响,结合中国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震减灾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地震易发区是国家划定的地震风险较高区域,是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区域,地震易发区乡镇人民政府是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最基层力量,只有织牢地震灾害风险防范网,筑牢基层抗震救灾基础墙,才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从地震应急知识宣传、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等十个方面调研乡镇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防震减灾工作实际和最新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9.
地震应急是防震减灾四个主要环节之一。国内外地震应急活动的实践表明,高效有序的地震应急行动对于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防止灾害扩大,恢复社会秩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地震灾害,地震应急的作用更加明显。近些年来,天津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要求,系统地开展了地震应急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深受地震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当前,地震预报还处于探索阶段,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所以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刻不容缓。防震减灾科普馆作为防震减灾宣传的主阵地,对增强社会的防震减灾科学素养,提高群众防震避震水平和自救互救技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