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福建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旅游经济开发和乡村空心化的双重压力中,面临保护和发展困境,本文试图从土楼的空间功能特性和客家文化特点出发,结合务工人员的居住需求,探讨廉租型土楼发展模式,在还原土楼居住功能,充分利用土楼空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新“客家人”的参与,延续传承新“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2.
客家土楼随想冯雁军在福建西南山区,散落着一座座庞大坚固的土楼,青黑色的屋顶围成巨大的圆环,架在黄生生的土墙上,形似蘑菇,状若飞碟。土楼里世代居住着因古代战乱从黄河中下游南迁落户的汉族人。这些人被当地居民称为“客家人”的家庭为抵御土匪、当地土著及猛兽的...  相似文献   

3.
倾听"福建土楼"的呼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以其神奇的聚落环境,特有的空间形式,绝妙的防卫系统,巧夺天工的建造技术和深邃的土楼文化,令世界瞩目,然而,深入研究,全面保护,仍是亟待解决的大课题,希望能引起全社会和各学科专家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系统中,越是复杂的生存环境越是会产生种类多样的生物种群,外界环境变化会刺激变异物种的产生,物种的多样性更能适应环境的变迁。在福建山区,勤劳智慧的客家人创造了土楼这一杰出民居。复杂的山区地理环境、保有中原文化的南迁客家人、以及客家人和土著之间的战斗,同时也造就了复杂多样的土楼。该文以实际调研案例为例,展现福建土楼的围合形态的多样性。通过案例的实际调查和分析得出,土楼的围合形态不仅是多样的,还是动态的,是会随着环境变迁发生变化的。该文从经济、人口、火灾、泥石流等各具体环境变迁要素出发,试图阐明影响客家土楼围合形态多样性的原因,并说明土楼围合形态多样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杨列 《福建建筑》2008,(7):16-18
本文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中选取极具代表性的华安大地土楼群,分析其聚落与自然的有机融合所形成的景观特色,并简析景观保护与环境整治规划。  相似文献   

6.
周慧 《中外建筑》2015,(1):110-112
客家土楼聚落是客家人在特定时期、特定自然环境下创造出的独特聚落形态。客家家族内部形态结构与居住行为的特征及其变化也影响着这个家族的聚落形态和建筑居住形态。本文主要从客家家族社会结构与客家居住行为的角度来阐述其对福建客家土楼建筑居住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从福建土楼外迁的居民不断增多,导致许多土楼被废弃。对福建土楼合理的保护规划与旅游开发可以达到土楼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华安二宜楼便是~个很好的案例。笔者通过对旅游开发后的二宜楼居住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发现其居住生活方式发生了适应性改变,从“小家庭分户聚居”居住模式转变为“商住结合”居住模式。在既有空间布局不变的前提下,商业经营功能空间体系与居住生活空间相互协调。居住生活空间的使用方式发生了适应性改变:公共空间私有化、仪式空间生活化、居住单元空间的私密性层次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世界建筑》2007,(8):64-73
土楼是客家民居独有的建筑形式。它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个集合体,即用集合住宅的方式,将居住、贮藏、商店、集市、祭祀、公共娱乐等功能集中于一个建筑体量,土楼具有巨大的凝聚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李雄飞 《华中建筑》2007,25(9):140-151
该文从"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选取土楼中最具代表性的华安县大地土楼群中的二宜楼作为典型代表,分析其建筑艺术与环境景观的特色,说明土圆楼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福建传统土楼围合形态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存在着二元矛盾的模糊行为。一方面存在着土楼围合的完形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因素的微变化,围合的完形理想在现实当中常常被各种现实力量所解构。由此,也在历史上衍变出各种丰富多样的福建传统土楼围合形态。这些丰富多样的福建传统土楼围合形态,由于其记录着复杂的土楼对环境的生态适应信息,也具有较高的生态文化保护和旅游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军  李姮 《华中建筑》2014,(3):192-196
该文从保护再生角度,对中东铁路沿线站房建筑进行分析归类,以不同使用现状的站房建筑为例,分析当前社会原有中东铁路站房建筑自身发展的瓶颈及不同再生模式,总结中东铁路沿线站房建筑符合自身文化价值和城市发展的特定再生趋势,充分考虑中东铁路站房建筑的历史文脉保护及在铁路建筑中的实际功能意义,为中东铁路沿线站房建筑的进一步保护再生进行基础研究。铁路站房建筑的再生发展,要以每个地区站房建筑的实际情况作为再生保护的依据,避免以偏概全,照搬套用。  相似文献   

12.
刘东洋 《新建筑》2007,(1):105-110
以莫里斯1877年撰写的英国《古建保护协会宣言》作为精读对象,尝试展开当时英国社会关于古建修复问题的各种立场;并在对莫里斯的理解中,探照当下中国古建保护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13.
周娟  余辉 《山西建筑》2011,37(13):9-10
通过分析黔北地区地域文化背景,解读了黔北乡土民居的特色,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现状,探讨了乡土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并挖掘传统民居资源进行现代诠释,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净 《工业建筑》2005,35(Z1):55-56
邮政建筑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新邮政设备及工艺流程的改进优化,在其自身专业独特性的基础上,设计手法形成了系统完善的专用体系。邮政建筑设计师需要了解精通的不再仅仅是建筑艺术和功能,而是更全面的行业知识,比如邮政机械和邮政工艺。以此为基础,通盘考虑各设计元素,遵循特有的设计流程和设计要素,融入邮政建筑设计的各阶段。  相似文献   

15.
南京民国建筑由于其兼具卓越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的再利用性而成为南京城市发展中不可多得的建筑资源。本文基于典型案例的调研发现有些民国建筑的建筑性能已经很差,无法为居民提供起码的使用舒适度,而且其物理性能已无法通过简单的修缮和出新来提高,必须进行建筑性能的提升设计。进而,本为对于民国建筑性能提升设计的具体方法进行研究,从建筑设计层面的改善和技术设计层面的提高两个方面详细探讨的相应的设计方法,并通过量化分析对于相应设计方法的效能进行检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璐 《中外建筑》2010,(11):76-80
以高层玻璃幕墙建筑作为出发点,从其产生、发展和展望诸方面,对现代建筑中涉及此种形式的建筑物及其思想理论作以剖析,探寻玻璃幕墙技术与高层建筑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未来高层玻璃幕墙建筑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省台州市新农村宗教建筑现状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台州市村落在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宗教建筑现状、宗教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等,总结出台州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宗教及其建筑发展特点,并对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宗教建筑,促进宗教建筑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Structural Safety and Fire Protec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 – Special Challenges for Planning Construction work in existing buildings turns out to become a main issue in planning and execution. The following paper covers some aspects regarding as‐built care for existing buildings, structural safety and fire protection, which have to be particularly considered when planning for existing structures. Therefore the basics of as‐built care for existing buildings are outlined with focus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task. In the following article some means are shown to reduce partial safety factors using modern semi‐probabilistic methods on existing members as well as appropriate loading tests. In following an optimal approach the fire resistance duration should be evaluated considering most likely lower but realistic fire loads.  相似文献   

19.
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民居建筑,因其空间形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生活需求存在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而日渐衰败。因此,包括测绘调研、居住方式研究在内的民居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是当下急需开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将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中六栋大厝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户方法、单元关系、单元构成等使用现状进行记录,并以行为学的研究方式,对现代生活与文化背景下,民居建筑的空间特质--层级化、生活化、复合化等给予了全面的解读。这种研究方法为日后保护性设计及再利用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光  唐丽 《中外建筑》2012,(8):32-34
随着建筑业快速发展,如何实现旧有建筑的循环、高效使用,满足不断变化的城市设计的需求,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郑州市对沿城区主干道旧有建筑的改造,通过对旧有建筑的外立面改造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旧有建筑的改造与现代设计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在旧有建筑更新改造中的生命延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