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基坑工程建设中,土体的变形会给周围环境及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甚至还会直接或间接的给人类生活和生存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通过Plaxis 2 d建立基坑平面应变模型,利用有限元极限平衡法来计算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变形,并对变形过程中土体的总主应力、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以及围护结构的变形进行分析,评价基坑和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土体竖直位移值在-1.25~14.74 mm范围内,水平位移值在-2.65~2.84 mm范围内,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变化在1~3 mm范围内,基坑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在复杂工况条件下,组合支护结构在边坡治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现阶段关于暴雨工况下组合支护结构的内力以及边坡稳定性的研究仍有些许不清晰。针对此问题,本文结合具体边坡治理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暴雨工况下抗滑桩+锚杆组合支护结构的边坡治理模型,继而对组合支护结构的内力与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暴雨工况下,抗滑桩对边坡的约束减小,抗滑桩内力减小,内力峰值下移;暴雨工况下,锚杆轴力显著增大,锚杆承担了更多的滑坡推力;经抗滑桩+锚杆组合结构支护后,一般工况与暴雨工况下,稳定安全系数显著提升,暴雨工况下,最大总位移降低了71.4%。以上研究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晋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4):206-210
根据现场监测数据系统研究了人行地道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规律,并用岩土工程专业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将得出的侧向变形与实测侧向变形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了基坑开挖不同深度侧向位移的变化规律以及底板和顶板对围护结构侧向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呈“中间大、两端小”的特征,随着开挖的不断加深,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的最大值位置也不断向下移动;底板和顶板的浇筑有效的控制了围护结构的变形;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可有效的预测基坑工程围护结构的变形,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1.1要健全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工作,这不仅是《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也是基坑安全施工的前提要求。建筑工程所处地的水文地质状况,千差万别,基坑支护就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合理编制方案,在开挖基坑时才能正确指导现场的施工。 相似文献
6.
7.
边坡稳定一直是工程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工程安全及稳定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巴基斯坦某水电站边坡治理工程,综合采用极限平衡法和Morgenstern-Price法对地震和暴雨工况条件下的高边坡进行稳定分析,评估整体清除覆盖层方案与“框格梁+预应力锚索”加固方案是否满足安全和经济要求,为类似工程设计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省某水电枢纽工程为例,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弹塑性本构分析模型,对4种不同工况下的闸墩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闸墩在自重应力和静水压力作用情况下,所承受的应力—应变值大致接近;当闸门关闭后,在牛腿附近产生较为明显的高拉应力区,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导致混凝土开裂,需及时采取措施对闸墩进行加固,防止闸墩裂缝宽展和延伸进而导致结构的整体破坏;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闸墩采取粘贴钢板+裂缝环氧灌浆的加固补强方案,并对加固后的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论证加固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综合考虑基坑周围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广州某基坑采用悬臂钻孔灌注桩支护结构。根据有关规范并结合基坑特点制定了基坑监测方案,并对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基坑顶部沉降、支护结构测斜、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地下水位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变形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针对这些规律及时完善施工方案,确保了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采取工程加固措施是保证边坡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中以碧流河水库上游软岩边坡为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不同加固措施组合方案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计算结果和工程的实际,建议综合运用三维网植草护坡、锚杆框格梁支护和坡面固化土处理等3种措施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分析了澄海东里桥闸重建工程的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软土地区三角形深大基坑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规律。同时结合三角形基坑的特殊结构形式,分析了不同边长、角点对于基坑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基坑开挖引起的结构和地层变形;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呈现“鼓肚型”模式,墙后地表沉降在一定距离处出现沉降槽,且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和墙后地表沉降均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和墙后地表沉降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特性,在三角形长边中点处变形达到最大值,而在基坑角点附近,变形相对较小;角点角度越小,测点离角点越近,则变形越小。所得结论对于基坑工程的设计和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坑的稳定性评价及预测分析,能及时反馈基坑的变形动态,对基坑工程的安全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尖点突变理论及Spearman秩次检验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利用AR(1)模型剔除基坑原始变形序列的相关性,以探讨数据相关性对基坑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影响;随后,再利用灰色模型对基坑的变形进行预测,以分析基坑变形的发展趋势,验证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经实例检验,结果表明:尖点突变分析与Spearman秩次检验的稳定性分析结果一致,均得出基坑变形将趋于稳定,且剔除基坑变形序列的相关性将使稳定性分析结果趋于保守和安全;同时,灰色模型外推4个周期的变形均呈减弱趋势,与稳定性分析结果相符。通过上述3种分析方法能从不同方面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及预测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以珠三角城市东莞市为例,基于MIKE FLOOD平台,利用MIKE URBAN、 MIKE 11和MIKE 21构建了城市内涝耦合模型。同时,结合历史暴雨事件提出一种长历时暴雨设计雨型,分析50 a一遇设计降雨重现期下东莞市中心城区暴雨内涝过程和积水特征,提出改善“大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的内涝治理措施并评估其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东莞市中心城区内涝的主要原因为河道水流顶托及道路排水不畅,河道拓宽整治结合道路竖向调整可使管网溢流程度降低45%,内涝淹没面积减小73%。提高研究区内河、道路排水通道等“大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对改善研究区域的内涝现状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的内涝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范春萌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7,(3)
增强岸坡稳定性是河道抗洪工程的重点,也是城区河道滨水带修复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HEC-RAS水力模型分析,发现大凌河东河1号橡胶坝所在河段的岸坡流速较大、抗剪切力较低,难以抵挡50年一遇洪水冲击,对城区安全构成隐患。为此,采用了植物扦插、生态土石笼以及桩石结合护岸等综合性的滨水带修复措施,对提升该河段岸坡抗洪标准、改善岸坡湿地多样性以及边滩景观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水电站枢纽工程闸墩与锚索结构在不同工况下应力特征,利用仿真计算平台获得静力与地震动力荷载下水工结构应力分布特征.静力工况下,闸墩最大拉应力以顶面、下游面较显著,而闸墩颈部以受压为主;锚固洞顶、底面最大拉应力均以Y向最大,且超过材料安全允许值,锚固洞顶、侧面受拉较小,最大拉应力仅为0.7 MPa,下游面处于受压.地...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临淮岗工程淹没区在不同蓄水条件下的二维非稳态FVS格式水流水质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研究区域水流水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域在最不利条件下对临淮岗坝前水质的影响程度。对不同库容条件下在库区北部农业用水时的库区水质浓度场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上游边界来水为功能区Ⅲ类,临淮岗坝前COD、NH3-N和TP浓度都能达到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当边界条件为枯水期水质时,临淮岗坝前的NH3-N浓度超标,超标率为28%,COD及TP均能达标。 相似文献
20.
位于煤矿采空区上的水工建筑物,存在采空引起的沉陷问题,沉陷使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围岩失稳,使地表变形呈现裂缝、塌陷台阶等不同型式的地质灾害,导致建筑物受损,并影响其安全稳定性,使工程建筑物不能发挥其功能。为此需对采空区进行勘察研究,研究其垮落型式和垮落体体积,在此基础上采用概率积分法,对建筑物下伏采空区引发的地表变形进行计算预测,分析评价剩余变形量的稳定性,确定建筑物下伏采空区治理标准,研究采空区的治理范围、防治措施、施工方法,提出质量控制要求。通过垂直钻孔、全胶结法灌浆充填的方法对深层煤炭采空区进行治理,用钻孔检测等多种方法对治理后的采空区进行检测,其倾斜值、曲率值、水平变形值、水平移动值和下沉量均小于采空区场地变形允许值。说明对剩余空洞体灌注混凝土的治理方法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以为同类采空区治理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