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水热变化是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中的重要一环,而关于亚热带沿海地区草地土壤水热的研究相对不足。利用实地观测资料对亚热带校园区的草地土壤水热、地表能量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土壤水分在干湿季受降雨影响不同,降雨在干季引起的土壤水分变化会比湿季更大,研究期内12月20日,日降雨量为15.2 mm,土壤水分变化为0.12 m3/m3,5月1日时日降水量为120.3 mm,土壤水分变化仅为0.11 m3/m3;(2)在土壤水势梯度垂向变化上,湿季土壤水势梯度零通面出现在10~30 cm内,干季土壤水势梯度零通面出现在50 cm左右;(3)根据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干湿季节降雨后土壤水分运移主要发生在0~40 cm土壤深度;(4)土壤温度的变化受季节气温影响大,表层土壤温度梯度大,春夏季节,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秋冬季节,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5)相邻2个月内,湿季草地蒸腾相对于干季明显减少,在能量分配上,湿季虽然降雨多,能量通量少,但是潜热通量的占比却反而升高,0:00—6:...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PAM等高分子材料阻控侵蚀产沙功能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其对丰富水土流失治理基础理论和促进水土保持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高分子材料PAM和PG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入渗、坡面产沙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5°、10°、15°黄土坡面上施用PAM、PG可以提高土壤入渗率并缩短达到相对稳渗的时间、减少坡面产沙量,即对入渗、产沙过程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施用PAM和PG的各种处理中,PAM施用量为2 g/m2的增渗效果最为明显,PAM施用量为2 g/m2和PG施用量为200 g/m2的减沙效果较明显,但在5°和15°坡面上PG施用量为200 g/m2时反而降低了土壤入渗率,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施用PAM、PG后没有改变土壤入渗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和产沙量对径流量增加的响应规律,土壤入渗率与降雨历时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产沙量随径流量增加呈幂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3.
工程开挖面水土流失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工程开挖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开挖坡度(30°,40°,50°)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坡度、雨强均能对开挖面产流、产沙过程造成重大影响,随着坡度增大,不同雨强(0.65,1.15,1.65 mm/min)下开挖面产流、产沙参数值增大,产流率介于0.47~0.72 mm/min之间,径流系数介于0.39~0.63之间;产沙率介于8.64~49.80 g/(m2·min)之间,径流含沙量介于17.27~77.64 kg/m3之间;但在相同坡度下,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产流、产沙参数值的变化存在差异。产流率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径流系数的中(1.15 mm/min)、高(1.65 mm/min)雨强无明显差异。坡度30°的开挖面产沙率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坡度增大时,中、高雨强坡面产沙率接近;50°开挖面产沙率和径流含沙量在3个雨强下呈高-低-高势。试验成果为开挖面水土流失的预测、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及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连江洪水频发,分析其洪水峰量演变规律,可为流域防洪减灾提供参考。采用线性回归、M-K趋势检验、启发式分割算法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系统分析连江控制站高道站洪水峰量极值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结果表明:(1)连江流域年最大洪水主要发生在4—6月份,占比80%左右;(2)年最大洪峰流量和年最大1D洪量在1993年发生了均值向上跳跃突变,年最大洪峰流量均值较突变前增大了1 234 m3/s,向上跳跃了33.8%;年最大1D洪量均值较突变前增加了1.002亿m3,向上跳跃了35.3%,发生突变可能是由流域极端降雨增强、堤围修建加固等变化引起;(3)年最大洪峰流量以18.7 m3/(s·a)的趋势显著上升,年最大1D洪量以0.014 6亿m3/a的趋势显著上升,其整体上升趋势是均值突变性跳跃上升的影响结果;(4)洪水峰量极值指标在大尺度上存在14~15 a、15~16 a、15~18 a、16~18 a的周期,在中尺度上存在5~7 a、6~8 a、7~8 a、8~10 a的周期,在小尺度上存在2~3...  相似文献   

5.
开展百香果涌泉灌试验,设置1200 m3/hm2(BI1)、1500 m3/hm2(BI2)、1800 m3/hm2(BI3)、2400 m3/hm2(BI4)4种灌溉定额,研究不同处理对百香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适当增加灌水量有助于百香果增产,其中BI4单果重、产量最高,BI2果径最大。但灌水过多不利于百香果品质的提升,各试验处理中,BI1、BI2果实锤度较高,BI3、BI4相对较低。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方法计算各处理的加权值,所得结果如下:BI2>BI4>BI1>BI3,说明BI2对百香果的灌溉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响应机制,以西南地区白鹤滩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建立了13号机组剖面数值分析模型,基于弹塑性本构关系,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地下厂房洞室群在有、无层间错动带条件下围岩地震响应的加速度、变形、应力、塑性区等特征。结果表明:(1)有层间错动带条件相比无层间错动带条件,洞室群围岩的响应加速度峰值和围岩变形值分别增加了2%~34%和18%~63%;(2)层间错动带对震后围岩应力状态有一定影响,与无层间错动带条件相比,有层间错动带条件下的围岩拉应力区范围明显增大;(3)在有层间错动条件下,由开挖和地震产生的塑性区面积分别为8 684 m2和975 m2,均大于无层间错动带条件的7 103 m2和888 m2。在地下洞室的抗震设计中,层间错动带对大型地下洞室地震响应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朱宜平  尚钊仪  李蓓  李敏  张旭坤 《人民长江》2023,(11):202-207+213
开展水利工程联合调度应急预案研究是降低水源地突发水污染风险的重要举措。为降低东太湖2-甲基异莰醇(2-MIB)浓度季节性突增对下游太浦河金泽水库供水安全的影响,采用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与数学回归分析耦合方法,基于2016年实况水情,开展了太浦河枢纽100~1 000 m3/s分级下泄流量情景模拟分析和水利工程调度策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800 m3/s、400 m3/s分别是影响水流到达时间、两岸支流汇入比例的关键流量节点。满足金泽取水断面2-MIB处理能力控制要求的东太湖来水2-MIB限值区间为525~1 690 ng/L,并提出太浦河枢纽下泄流量与东太湖来水2-MIB浓度不同区间组合下的金泽水库与太浦河枢纽联合调度策略。研究成果可为提高上海市金泽水库取水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并为平原河网地区供水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得到适宜于北疆地区滴灌春玉米的灌水定额,设置了W1(225 m3/hm2)、W2(300 m3/hm2)、W3(375 m3/hm2)、W4(450 m3/hm2)、W5(525 m3/hm2)、W6(600 m3/hm2) 6个水平的灌水定额,研究灌水定额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选取部分生长指标、产量指标、节水指标作为评价指标,结合耗水规律和指标显著性进行分析,并采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优选适宜于北疆地区滴灌春玉米的灌水定额。结果表明:滴灌春玉米的关键生育期为抽雄散粉期,该生育期最优灌水定额为525 m3/hm2;耗水量和耗水强度...  相似文献   

9.
谢志高  刘夏  吴恒卿  刘晋 《人民珠江》2023,(10):71-77+116
为解决流域历史洪水资料有限引起的洪水预报模型模拟精度不高的问题。以A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典型洪水进行聚类,分析降雨雨强、降雨中心和天气系统等水文影响因子,通过遗传优化算法计算汇流模型的各类参数,利用粗糙集方法挖掘影响因子与时段汇流模式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信息融合与识别的洪水时段分类预报。结果表明:(1)选取的4场典型洪水通过分类预报方法计算得到的洪峰流量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分别为第一场9.01 m3/s、2.95%,第二场116.46 m3/s、6.78%,第三场30.92 m3/s、17.55%,第四场6.12 m3/s、1.86%;(2)洪水分类预报模型的模拟精度较传统预报方法更高,不同典型洪水的确定系数均在0.8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洪水资料较少的华北等地区的洪水时段分类预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相峰  邱蕾蕾 《治淮》2023,(5):29-30
<正>1南四湖流域基本情况1.1南四湖流域自然概况南四湖承接苏鲁豫皖4省8市34个县(区)53条河流来水,流域面积31180km2,总容积60.22亿m3,总兴利库容12.87亿m3,多年平均径流量29.6亿m3,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2.73亿m3,具有调节洪水、蓄水灌溉、水产养殖、航运交通、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甘肃省高耗水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基于甘肃省2018—2020年高耗水服务行业调查样本,采用类比法、经验法、倒二次平均法对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定额进行修订,并对修订技术思路和应用进行探析。研究表明:(1)甘肃省高耗水服务业需根据不同行业用水特点、影响因素,按照不同单位用水量指标单位制定用水定额;(2)甘肃省宾馆用水定额为58~223 m3/(床·a),洗染行业用水定额为23~80 L/kg,洗浴行业用水定额为4.5~7.5 m3/(m2·a),洗车行业用水定额为3~60 L/(辆·次),室外滑雪场用水定额为0.75 m3/(m2·a);(3)新修订的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定额值能够满足甘肃省高耗水服务业实际用水需求,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合理性、先进性、实用性,可以有效推动甘肃省水资源管理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序进行,对未来全面实施各种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雨水调蓄池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灰色基础设施中的重要部分,其形式和容积影响着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控制效果。以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某新建工程区为研究对象,概化区域并构建SWMM模型,模拟评估了布置的LID设施对区域径、出流的控制情况,并设置不同容积及形式的调蓄池,模拟其在不同重现期设计降雨条件下对峰值流量的控制效果,发现不同形式的调蓄池对雨水控制的效果不同,且各容积分流式调蓄池均存在一个使峰值流量削减率达到最大的“最优”偏移量。以控制系统出流量峰值为目标确定研究区在管网末端以380 m3/万m2硬化面积的设置标准布置截留式调蓄池,或以350 m3/万m2硬化面积、偏移量为0 m的设置标准布置分流式调蓄池为宜。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等下垫面积累大量污染物被雨水径流冲刷汇入受纳水体,造成污染威胁。透水铺装是削减径流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为研究铺装隔离层土工布强化透水铺装对径流污染阻控的作用,明确铺装中土工布的选用,实现透水铺装性能的优化,采用模拟均匀降雨方式,在透水铺装中加铺不同材质、规格、层数的土工布研究其对出水悬浮物(SS)浓度、粒径以及总磷(TP)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悬浮物(SS),聚酯长丝土工布去除效果较好;在双层200 g/m2土工布的基础上每加铺同等规格100 g/m2的土工布,出水90 min时去除率提高2.4%~3.3%,加铺双层600 g/m2土工布的铺装去除率可达89.71%;加铺土工布后可以有效去除0~76μm粒径的SS。对于总磷(TP),聚酯长丝和聚丙烯短纤土工布去除效果好;加铺双层600 g/m2土工布的铺装对TP去除效果最好,出水120min时去除率为86.24%。因此,在铺装内加铺双层聚丙烯短纤或聚酯长丝材质土工布并适当增大规格,既能缓解铺装堵塞,又能强化铺装径流污染阻控,加铺土工布对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合理确定水电站减水河段河道生态流量,提出了分时段分方法计算河道生态流量的思路。以西藏扎拉水电站为例,对减水河段的河道生态流量进行了计算。在鱼类生长繁殖期(4~9月)可采用生境模拟法;在非产卵繁殖期(10月至次年3月)可采用水文学法、水力学法及生态水力学法综合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鱼类生长繁殖旺盛期(5~8月)所需生态流量为33.0 m3/s,一般繁殖期(4月及9月)为22.0 m3/s,非产卵期(10月至次年3月)为15.9 m3/s。研究结果可为水电站减水河段生态流量的确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节水型社会的达标建设,嘉兴市南湖区人均年用水量由2016年的313.1 m3下降到2021年的226.0 m3,下降27.8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从2016年的39.5 m3下降到2021年的21.5 m3,下降45.5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016年21.5 m3下降到2021年的8.2 m3,下降61.86%;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从2016年的467.2 m3下降到2021年的436.0 m3,下降6.68%。显然,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对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嘉兴市南湖区为例,介绍其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典型经验和主要做法,结合国内外节水技术研究现状,为推动丰水地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邴建平  邓鹏鑫  吴智  贾建伟  王栋 《人民长江》2023,(2):127-131+170
为更好指导赣江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采用水文学方法确定了赣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定量评估了流域各分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研究表明:(1)赣江干流各断面生态流量为44.8~281.0 m3/s,占年均流量的11.7%~13.6%。支流断面生态流量为6.03~19.80 m3/s,占年均流量的9.4%~10.0%。各断面近10 a日均流量满足程度均在92%以上,可作为生态流量管控依据。(2)外洲以上赣江流域年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224.2亿m3,可利用率29.6%。各主要支流年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7.1亿~22.1亿m3,可利用率19.7%~29.3%,流域下游水资源可利用率总体高于中上游。随着流域洪水资源高效利用能力提升,水资源可利用量可进一步增加。研究成果可为指导流域干支流水量分配与调度,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丽 《陕西水利》2024,(4):29-31+35
选用滏阳河流域典型水文站1961年~2020年的逐月径流量资料,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法,探究滏阳河年径流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近60年来径流量总体呈波状减少趋势,并以-0.112亿m3/a的速率递减,但并不显著(P>0.05)。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96亿m3,丰枯变化与季节性降水、年际降水量丰度密切相关。径流量演变存在多个阶段性特征,但并未通过突变特征检验。其变化周期以3 a~5 a的短周期为主,此周期为7 a~8a和14 a。  相似文献   

18.
研究河道生态需水阈值对于提升河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及河道生态需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黄河流域甘肃段河流断流、水污染严重及泥沙含量高等水与生态环境问题,依据30个水文站1956—2016年的河流月径流资料,采用年内展布计算法确定生态基流量,并与自净需水量、输沙需水量按照“取大”原则整合为基本生态流量;采用逐月频率计算法确定目标生态流量。综合基本生态流量与目标生态流量分布特征,获得年内河道生态需水阈值,对其进行等级评价并分析满足程度。结果表明:年内水量较枯、较丰时段黄河干流河道生态需水阈值分别为74.78~393.29 m3/s、595.35~1 108.84 m3/s;玛曲至上诠段支流分别为8.97~26.81 m3/s、30.16~156.20 m3/s;上诠至安宁渡段支流分别为0.64~11.93 m3/s、3.50~124.61m3/s;安宁渡以下段支流分别为5.67~7.76 m3/s、14.77~30.53 m<...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治理典型红壤区输变电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问题,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了雨强(2、2.5、3 mm/min)和坡度(10°、15°)2个处理方式,研究了红壤堆积体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分析了雨强、坡度、侵蚀产沙特征以及细沟形态特征参数(密度、割裂度、复杂度和宽深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雨强红壤堆积体坡面产流量随降雨历时的增加而增大,入渗率和输沙量随降雨历时的增加呈减小趋势;细沟密度、细沟割裂度、细沟复杂度和细沟宽深比分别为0.77~1.35 m/m2、0.04~0.08、0.93~1.40、1.01~2.39;细沟宽深比随着雨强和坡度的增大而减小,细沟密度、割裂度以及复杂度的变化与之相反。细沟形态特性指标与坡面侵蚀速率之间的相关性排序为:细沟复杂度>细沟割裂度>细沟密度>细沟宽深比。研究成果可为典型红壤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技术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唐大友 《陕西水利》2023,(12):53-54+58
根据兴义市毛栗寨水库实际情况,收集水库水位~泄量关系曲线,结合水库功能需求,对水库洪水调节进行分析。毛栗寨水库汛期限制水位的时段为5月~9月,相应的10月~次年4月为非汛限时段。通过调洪演算确定水库设计标准下(P=2%)库水位为1447.87m,校核标准下(P=0.2%)库水位为1448.18 m,水库总库容174万m3,防洪高水位为1447.87 m,防洪库容为62.02万m3。研究结果可为水库的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