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因子分析的青海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 《水资源保护》2013,29(1):22-26
运用因子分析法从时间的角度对青海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青海省水资源承载力的3大因子分别为人口、经济和消费因子,水资源供给能力和工业用水因子,耗水量和农业用水因子;2002—2009年,青海省的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但在2009年有所回落,预测青海省水资源承载力会继续呈上升的发展趋势。探讨提高青海省水资源承载力的方法和措施: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的开发潜力,提高水利工程的蓄水保水能力,并转变原有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资源-水环境-社会经济耦合系统,构建了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其2010—2019年的水环境承载力,采用标准差椭圆、全局莫兰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格局演变和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承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下游、上游和中游,排名前三的省(市)依次是上海、浙江、重庆;水环境承载力省际不存在空间依赖性,其标准差椭圆呈现稳定的东西向空间分布格局和西南走向,重心分布于湖南岳阳与湖北荆州之间;水环境承载力的首要驱动因子是万元GDP用水量,社会经济子系统对水环境承载力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水环境和水资源子系统,且不同区域的主要驱动因子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陕西省关中地区水资源与区域发展协调程度,综合运用变化参数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2010-2019年关中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与产业结构合理性提高,2010-2019年关中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呈不规则“M”型波动上升,均处于Ⅲ级临界状态;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子系统承载力水平差异化增大,水资源子系统承载力滞后性突出,且呈波动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南强北弱”特征,集中于临界和较弱两种承载状态,空间差异性呈波动增大,且以2018年为拐点,差异性由不显著变为显著;咸阳市、渭南市水资源承载力较低,分别是由水质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所致;水资源、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子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呈波动上升趋势,期间增幅为16.3%,均为中度协调状态;城市间差异逐渐减小,其中西安市、铜川市和宝鸡市的耦合协调程度相对较高;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供水模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城镇化率。研究结果可为可持续协调发展框架下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产业承接步伐,将安徽打造成长三角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的优选地,保障安徽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十分重要。本研究依据安徽省2010—2020年的相关数据指标,结合安徽省实际发展状况,基于DPSIR-TOPSIS模型选取22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及障碍度。采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安徽省各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关联程度,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指数从0.326 9上升至0.728 6,呈向好趋势;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子系统为压力系统和影响系统,影响因子主要是自然保护区面积、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障碍度分别占比14.80%、10.61%、8.68%;安徽省耦合协调度较为稳定,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安徽省各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整体向好,但内部空间差异较明显。加强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未来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成都市2000年-2009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以明确其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近年来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受水文情势的影响波动性较大,各年份水资源承载力与年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5;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增加,各足迹账户中,农业用水比重最大,生态用水比重最小,工业用水量处于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同期GDP增长速度。成都市水资源在2006年、2007年、2009年三年出现了生态赤字,水资源足迹与承载力之比为1.16、1.06、1.29;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在逐年下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后发现,人口和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是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影响因子。从总量上来说,成都市基本能满足需水总量的要求,但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利设施不足等,成都市水资源可开发空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已有太原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结合水量、水质、水域、水流各维度临界超载/超载原因分析和太原市水资源现状,定性分析太原市水资源承载力的驱动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和熵权组合赋权法,定量识别影响太原市水资源承载力的驱动因子;综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识别驱动因子方法的各自优势,取其交集,将共同影响因子作为太原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影响太原市水资源承载力各维度的主要驱动因子分别为:(1)水量维度:降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引入水占用水比、地下水开采系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污水利用率;(2)水质维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劣Ⅴ类水质占比;(3)水域维度:水土流失治理率;(4)水流维度:河流生态补水比例。研究结果可为太原市水资源承载力提升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1年北京市人口总量已达1367.78万人,为水资源最大承载人口的5.81倍.再加上工农业的发展,已经大大超过了北京市水资源的承载力,使得北京成为世界上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大城市之一.人口和GDP是影响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最主要的驱动因素,通过水资源承载力变化驱动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出2010年和2015年北京市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实现北京市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应当实行开源节流并重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水域景观格局演变产生的影响,以水域空间演变为主线,通过空间计算、景观指数分析和统计分析等,对梁子湖流域 2000—2020 年水域转移状况、空间自相关特征、景观格局变化以及驱动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 年梁子湖流域水域面积减少约 21%,减少面积中约 95% 转为耕地,建筑用地面积增长超 4 倍,约 90% 来自耕地的转入;近 10 年水域空间聚集面积减少约 23%,水域分布关联性正在减弱;水域景观特征在流域上下游差异显著,上游水域面积和形状基本稳定,聚集性和连通性均优于下游,下游水域面积萎缩近一半,阻隔作用明显,岸线趋于规整;降水、气温、GDP、人口以及耕地和建筑用地面积比例解释了水域景观变化的 54.7%,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生产活动是主要影响因子,其中人口增长和耕地开发对水域面积萎缩贡献更大,GDP 增长和城镇化进程对水域边界复杂度和连通性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梁子湖流域水域景观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在区域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可承载人口效"作为综合指标;采用系统优化方法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数学模型;以2005年为现状年,从河北省滦县水资源的可能性出发,对上述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区域基于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和初步富裕三种生活水平下水资源可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10.
为客观评价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的原因,以黄河流域7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1989—2018年48个大中型城市GDP、人口、地区用水量等为统计指标,采用super-SBM模型评估黄河流域城市群静态水资源利用效率,结合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动态分解,选用Tobi...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山东省某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建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估模型。结果表明,水资源子系统的承载力在2013年达到0.3421,2020年社会子系统水资源承载力为0.0061,水资源承载力波动逐年减小。研究确定了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可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格局,并探讨其形成机制,对于引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DEA模型和空间自相关,系统研究了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生态效率的时空格局特征和演化规律,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驱动因子进行探测。研究表明:①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呈波动递增趋势,上、中、下游3个地区的城市生态效率差距在逐年缩小。②空间格局上,长江经济带的城市生态效率类型差异显著,由"东高西低"格局向"多中心"格局转变。③从空间集聚变化看,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效率空间相关性很小,集聚特征不明显。④生态效率受多种因子共同作用,不同年份的主导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各因子在上、中、下游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影响天津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7个驱动因子归纳为经济动态压力、社会压力和环境压力三类,得到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三个主要因子,分别为人口、工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量。进而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出2020年及2030年的用水总量,并结合天津市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水资源短缺的重大问题和现有研究的薄弱环节,从异质性资源禀赋的角度揭示了1990—2015年中国京津冀、中部地区、西部地区9省(市、区)水资源代谢效率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1990—1995年水资源代谢效率变化不大,自2000年以后总体呈明显提高的趋势;从空间分布看,在早期阶段,水资源代谢效...  相似文献   

15.
16.
京津冀是我国水资源短缺情况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提高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2008-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对其时空差异进行分析,随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群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值处于非有效状态,且呈不稳定的波动态势,城市群内部效率极差较大;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地区差异明显,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且南北差异呈增大趋势;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提升京津冀城市群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驱动效应显著,城市开放程度的驱动效果提升较快但尚不稳定,而科技发展水平的驱动作用始终较低且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水资源量总体丰富,但水资源禀赋和人口产业集聚倒挂情况十分突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表明,位于杭州湾南北两岸的杭嘉湖区和萧绍宁舟区水库城镇供水能力承载力不足。文章针对浙江省水资源承载力存在的空间分布不均问题,建议从控需和优配两个途径增强水资源承载力,促进水资源与区域经济要素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评价甘肃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以及河湖健康评估情况,本文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构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4个水资源账户,对2006—2020年甘肃省各行政区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水资源产量因子为3.28;水资源从时间分布看能满足地方经济、生态和环境发展的需要,但空间分布不均衡;从用水结构看,各市(州)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浙江省临海市为研究区域,分析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及引起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基于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复合系统分析,采用模糊评判法和熵值法联合评价临海市2010-2015年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并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和情景分析法进一步分析临海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临海市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社会经济发展是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来源;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主要驱动因素,其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驱动影响较为突出。研究为临海市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水资源利用日趋紧张与农业用水需求剧增的矛盾下,实现水资源承载力与农业高质量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为分析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和时空特征,采用CRITIC权重法对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未列入本次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度量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中国水资源承载力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11~2020年分别增长了10.24%和16.49%,整体呈上升趋势;(2)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时段内增长了65.517%,各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时空差异,东北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全局莫兰指数从0.349下降到0.188,水资源承载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互动紧密,但其空间依赖性表现出由强减弱的变化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