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在分析产业链整合体系结构的基础上,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企业能力、整合协同以及组织绩效五个维度,构建建筑工业化产业链整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予以量化、解释说明,旨在科学评价和掌握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寻求合理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6.
为探究工业化建筑产业链上PC构件制造商和承包商的知识共享策略,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并结合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相关因素变化对主体知识共享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链上企业进行知识共享的概率与激励系数和惩罚系数正相关,但过度的激励机制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与共享成本负相关,存在仅单方企业降低共享成本的系统最优解;与原始成本正相关,当一方企业为高原始成本另一方为低原始成本时系统趋于知识共享。该研究旨在协调产业链上PC构件制造商和承包商的知识协作,为促进工业化建筑产业链主体的知识共享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住宅建筑工业化与新型住宅结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对建筑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工业化水平,促进住宅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是我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可持续发展对建筑创新的要求,从住宅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和水平出发,分析了当前适合工业化发展的新型住宅结构体系,提出在我国工业化不等于全装配化,发展适合工业化的建筑结构体系,需要注意立足现有条件、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立足本国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标准化和多样性相结合,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技术集成.最后指出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应当是符合当前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的传统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是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住房城乡建设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本刊专题予以关注,特发表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11.
分析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成本构成和成本影响因素,然后基于BIM技术分析装配式建筑各阶段的成本管控措施,以期为建筑企业的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实践中,结构体系的确定是一项重要工作。今基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内涵,给出了适合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四大类结构,提出了适宜结构体系的基本要求;现结合浙江省实际,对浙江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实践中适宜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推进浙江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就现阶段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而言,从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历程和经验来看,当前业内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式"的认识和实践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认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应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基本内涵出发,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式为根本要求,社会各界统一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在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的契合性分析基础上,以临港重装备产业区H36-02地块项目为依托,在传统建造模式(DBB)背景下,研究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生产到施工的全产业链项目管理组织架构、数据传递机制及工作流程,为未来类似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管理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推进建筑工业化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中国和山东省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切割建筑产业投入产出基本数据,引入双层网络模型, 从产业部门和区域两个层次量化分析山东省建筑工业化产业结构的复杂性特征。 构建了建筑工业化产业的产业-区域双层网络模型,为定量研究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布提供理论基础; 设计了能科学表征产业特征、经济含义清晰且可计算的产业双层网络度量指标体系,为模型分析、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并以山东省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分析结果对于山东省建筑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已成为促进建筑业实现智能化、工业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还没有形成与之配套的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严重阻碍了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 通过文献研究法与专家咨询法,建立了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质量影响因素, 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 找出了预制构件的存放方式、构件拆分合理性、质量监管规范性等 11 项关键影响因素。 并基于 BIM 技术,针对关键因素,从设计、生产、仓储运输、施工及运维的全产业链协同角度提出了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对策,以期为装配式建造行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目前建筑施工现状的分析,提出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关键。提出以技术创新为基点,对装配式结构体系的结构性能、施工方法、预制化生产等方面进行科研,对建筑工厂等相关企业进行流程再造,扬长避短,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国家相关政策和建筑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装配式建筑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难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不足.就此,文章根据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从多个角度着手,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并对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