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骅坳陷高柳地区重矿物物源分析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沉积体系的发育受控于盆地外围物源位置和沉积物运移通道等因素,物源特征可以借助重矿物的信息加以描述。重视沉积体系研究与重矿物物源研究有助于远景区的油气勘探预测。黄骅坳陷南堡凹陷高柳地区Es33(Ⅱ+Ⅲ)段发育3个大型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2个大型的三角洲间湾相带。重矿物分布主要集中于扇三角洲前缘,与主力油层段含油范围恰好吻合。根据对其陆源重矿物的分布统计和聚类及因子分析,控制拾场缓坡型扇三角洲发育的物源仅有1个,位于高尚堡北部,其主要母岩为中深变质岩类,次要母岩为中浅变质岩类;控制高西南扇三角洲发育的物源也仅有1个,位于高尚堡西南部,其主要母岩为中深变质岩类,次要母岩为中浅变质岩类;控制柳赞陡坡型扇三角洲发育的物源有2个,主要物源在东南部,母岩类型为中浅变质岩类,次要物源在东北部,母岩类型为中深变质岩类。图4表1参4(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2.
针对四川盆地凉高山组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及有利区优选复杂多变的难题,利用四川盆地凉高山组测井及地震等资料,识别不同尺度的标志层,建立标志层的测井-地震识别标准,利用区域格架线搭建层序地层格架,通过井震结合分析,厘清全盆地凉高山组岩性、相带变化关系,并结合有利相带分布及“源储”配置关系,优选有利勘探区。研究表明:以水进界面作为标志层,搭建层序地层格架,能够快速确定烃源岩与储层发育层位、厚度及分布范围;优选凉高山组凉一3亚段为有利烃源岩发育层位,凉二1亚段为有利储层发育层位;凉一3亚段烃源岩发育区,即盆地东北部及边缘龙岗—梁平一带页岩厚度较大,最厚处可达60~80 m,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区。研究成果丰富了四川盆地凉高山组层序地层、沉积演化及勘探区优选等相关勘探研究工作,也为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16口井的重矿物百分含量数据,通过Q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不同物源体系的发育范围及其母岩类型,结合不同物源体系单独的ZTR指数等值线图,对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物源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存在4个物源沉积区,分别是西北部物源区、东北部物源区、南部物源区及东南部物源区,各沉积区的重矿物组合特征明显,母岩特征复杂,主次物源分明。西北部沉积物主要母岩为变质岩,次要物源为中酸性、中基性岩浆岩;东北部沉积物主要母岩为中酸性岩浆岩,次要母岩为变质岩与沉积岩;南部沉积物主要母岩为变质岩,次要母岩为中基性岩浆岩;东南部沉积物主要母岩为中基性岩浆岩,次要母岩为变质岩。西北部、东北部沉积物属于远源沉积,而南部、东南部沉积物属于近源沉积;西北部物源区沉积物来自西北方向,东北部物源区沉积物来自东北方向,南部物源区沉积物来自西南方向,东南部物源区沉积物来自东南方向。  相似文献   

4.
东海陆架盆地古新统的物源演化是控制该地区沉积充填演化的主要因素。物源特征分析在盆地勘探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的取心样品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分析,通过砂岩碎屑组分、轻、重矿物组合及相关参数的时空分布研究,探讨研究区古新统物源体系演化及其对盆地沉积充填的指示意义。丽水凹陷古新统碎屑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砂岩以中等—较好分选为主,颗粒多为次棱角状—次圆,整体磨圆较差,指示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相对较低。古新统月桂峰组—灵峰组在盆地不同部位的轻矿物组合特征明显不同且分带性明显:西次洼中部和北部以再旋回造山带母岩类型为主;西次洼南部则以再旋回造山带和岩浆弧母岩类型为主;东次洼以再旋回造山带母岩类型为主。研究区古新统各主要层位的重矿物组合特征变化较小,西部浙闽隆皱带和东部雁荡凸起为丽水凹陷最重要的物源区,盆内灵峰低凸在明月峰组下段沉积之前遭受严重剥蚀,向盆内提供局部物源。丽水凹陷古新统的物源体系分析表明,月桂峰组—灵峰组沉积期处于盆地断陷初期—断陷高峰期,盆内断隆发育形成盆内物源区,灵峰组上段沉积时盆地开始进入断陷后期,不再发育局部盆内...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是我国重要的致密气勘探开发战场,其物源体系来源和母岩性质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进程。为此,基于川中地区沙溪庙组各亚段碎屑组分、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碎屑成分分析,研究了沙溪庙组碎屑含量、烃源岩性质及构造背景,并探讨了母岩来源和造山带构造作用对物源的控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西侧沙溪庙组单晶石英含量差异较大,砂岩成分成熟度平面变化明显;川中地区西北侧位于岛弧、混合造山带、碰撞造山带的综合构造环境,母岩性质及类型以上地壳长英质岩石与中—酸性混合火成岩为主,构造背景以大陆岛弧为主,兼活动大陆边缘性质,其与川北地区及大巴山前缘沙溪庙组母岩特征耦合度较高;而川中地区西南侧与川西地区及龙门山南段耦合度较高;川中地区东侧沙溪庙组锆石年龄谱与川东地区耦合度良好。(2) J2s1和J2s12时期川中北部地区受大巴山逆冲推覆影响,形成长轴物源供给格局的雏形,而川中地区西南侧由龙门山南段提供短轴物质输送;J2<...  相似文献   

6.
近期,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四川盆地中部(以下简称川中)公山庙西地区部署实施的侏罗系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重点评价井——G119H井,测试获产油20 t/d、产气0.6×104 m3/d,取得了该盆地湖相夹层型页岩油的新突破。为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凉高山组湖相页岩油的资源潜力及勘探前景,基于G119H井所在区域的地质、地震资料,开展了凉高山组沉积地质背景、河道刻画、优质储层特征、富集模式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凉高山组在多期湖盆迁移背景下,纵向发育多期叠置湖相页岩、三角洲前缘砂体;(2)公山庙西地区凉二段底部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砂体由西南向北东推进入湖;(3)凉二段分流河道为最有利微相,岩性主要为细—中粒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达6.3%,孔喉结构为小孔—微喉连通模式,可动油占比较高;(4)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分布广,具备烃源岩厚度大(超过10 m)、储层物性好、源储组合相邻匹配等有利条件;(5)该盆地内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有利地区面积约1.38×104 km2,利用四川盆地现有三维地震资料刻画...  相似文献   

7.
利用Dickinson等人建立的砂岩碎屑模型,对中上扬子地区晚三叠世—侏罗纪砂岩的组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碎屑岩的物源区类型,认为晚三叠世—侏罗纪砂岩物源主要来自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龙门山、江南逆冲带,具有明显的再旋回造山带属性,碎屑组分变化序列是盆缘造山带三期逆冲活动的沉积响应。通过分析晚三叠世—侏罗纪碎屑岩组分的构造意义,确定晚三叠世—侏罗纪中上扬子地区盆地性质为发育于碰撞造山、逆冲推覆带之前缘的前陆盆地,并探讨了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及其盆山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种物源分析方法综合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小泉沟群(T2-3x)物源区主要来自火山弧物缘区;盆地南缘东段重矿物组合特征表明,母岩为中酸性岩浆岩和中低级变质岩,物源区应为南部的博格达山。西段重矿物组合表明,物源区母岩应为中低级变质岩-中酸性岩浆岩和沉积岩,表明北天山隆起后曾一度成为研究区主物源。砾石成分分布表明石炭系主物源不是来自伊林哈比尔尕山,而是来自伊林哈比尔尕山以南至中天山地区;花岗质糜棱岩砾石表明位于中天山北缘韧性剪切带也可能为盆地另一物源区。总之,研究区在中-晚三叠世处于准平原化构造作用阶段,物源主要来自博格达山和伊林哈比尔尕山,但由于沉积区与物源区之间地形相差小,属于准平原环境。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或大陆弧区,沉积环境主要呈现为温暖-湿润环境下的湖泊沉积。  相似文献   

9.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长6油层组为例,通过露头剖面观测、岩心观察及锆石U-Pb测年数据,分析秦岭造山带的隆升特征及对物源的影响、长7—长6油层组内发育的凝灰岩夹层、重力流及震积岩等事件沉积体的时空分布,揭示造山带隆升与事件沉积体之间的响应关系。秦岭造山带自东向西“剪刀式”的俯冲闭合是导致盆地沉积中心不断迁移的动力,长7期在湖盆西南部形成最大深坳区。西秦岭隆升伴生的侵入型“S型花岗岩”为西南部深坳区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深坳区内部广泛分布着事件沉积体,其中凝灰岩夹层与西秦岭的侵入型岩浆岩具有同源性,自南向北厚度逐渐减薄;深坳区西南部坡折带发育浊流及部分砂质碎屑流沉积体,东北部发育砂质碎屑流及部分浊流、泥质碎屑流沉积体;由盆地西南—东北方向,震积岩岩心变形频率、幅度、规模逐渐降低,表明震源来自于西秦岭附近。因此,秦岭造山带隆升与鄂尔多斯盆地的非均衡沉降及事件沉积响应特征具有很好的时空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重矿物特征及物源区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以超稳定型重矿物为主,不同层段重矿物组成差异不大。重矿物分析不仅有利于沉积体系及古水系的准确恢复和对远景区油气储层的准确预测,而且还可揭示龙门山等物源区的岩石-大地构造属性及其隆升历史。Q型聚类分析和主因子分析表明,须家河组母岩以沉积岩和低级变质岩为主,高级变质岩含量相对较低。由下至上,母岩中高级变质岩含量逐渐增加。ZTR指数分析表明,晚三叠世四川盆地主要发育4个物源,分别位于川西南部、川西北部、川东北部和盆地东南,物源分布位置具有继承性。结合造山带和前人沉积学研究成果认为,晚三叠世,龙门山褶皱带开始逐渐形成。须二期,龙门山北段已露出水面遭受剥蚀,但龙门山南段仍是水下隆起或尚未隆升。须四期,龙门山北段继续隆升遭受剥蚀,龙门山南段开始抬升遭受剥蚀,并向盆地提供物源。须六期,龙门山地区全面抬升遭受剥蚀,并向盆地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同学者针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各自获得的地质认识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在地表露头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地震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须上盆、须下盆2大成盆期的沉积响应;盆地周缘造山旋回变化是控制2大成盆期砂体分布的主导因素,纵向上总体具阶梯状分布特征,由坳陷中心向周边逐层超覆并阶梯状退积。须家河组主要为陆相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曲流河或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模式。须下盆沉积体系受西低东高大型缓坡古地貌特征控制,总体具有不对称分布特点,湖盆中心位于川西坳陷中南段;前陆造山对须上盆沉积体系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体系呈近于对称的环带状分布,前陆隆起及湖盆东移,湖盆走向明显的受古龙门山控制。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凉高山组为三角洲—湖泊沉积,盆地东部地区为沉积次中心。由于盆地东部地区高陡构造发育,过去浅层勘探一直未受重视,研究较少。本次研究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氮气吸附等方法,对侏罗系凉高山组岩石学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含油气性、保存条件等要素进行分析,指出川东高陡构造区凉高山组湖相页岩油气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结果表明:(1)凉高山组页岩厚度大,平均为34 m,以Ⅱ型干酪根类型为主,少量Ⅲ型,有机碳(TOC)平均含量1.4%,Ro值1.0%~1.4%,平均孔隙度3.49%,具备良好的页岩油气地质条件。(2)凉高山组为粉砂岩、细砂岩与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混合沉积,发育砂岩及页岩两种储层,储层品质优,烃储搭配良好,利于页岩油气富集。(3)川东地区凉高山组页岩脆性矿物平均含量61.3%,水平应力差较小,向斜区地层压力系数大于1.0,有利于页岩储层改造和油气富集。(4)距离断裂带5 km以外,埋深1 000 m以深的地区保存条件好,勘探潜力大,确定开江、涪陵及忠县地区为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古水流方向、砂岩碎屑组分、岩屑组合、重矿物特征及粒度等的综合分析,结合盆地周边露头剖面的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石盒子组八段的物源及其母岩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出3个物源区,即西南部、南部以及北部,西南部的沉积物物源主要是来自盆地西南缘的北祁连、西秦岭等地,而南部的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北秦岭地区,北部的沉积物物源区为盆地北缘的阴山地区。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纪物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研究区内各层段砂岩分区的类型、岩屑类型及含量变化、重矿物组合、砂岩百分含量、地震剖面上河道充填方向及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综合判断准噶尔盆地车东斜坡区侏罗系各层段的主要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古水流方向。分析结果指出,下侏罗统八道河组-中侏罗统西山密组沉积期研究区以北部物源为主,母岩类型以基性喷出岩为主,变质岩次之,含少量中酸性喷出岩及沉积岩;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沉积期南部物源对研究区南部沉积区的控制作用加强,变质岩岩屑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化下二门地区核桃园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研究,利用ICP-AES对下二门及其周缘核桃园组砂岩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并探讨物源区砂岩成分的相似程度、母岩类型和风化强度。结果表明,下二门地区核桃园组沉积时期,元素聚类分析结果存在明显南北差异;化学组分变化指标(ICV)和化学蚀变作用指标(CIA)均反映区内砂岩的碎屑成分未受到强烈风化作用,为低等风化条件下的初次沉积;区内北部受侯庄物源影响,为中远源沉积,母岩是酸性岩浆岩,而南部主要为梨树凹物源,母岩为变质岩。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T区三叠纪沉积体系认识不足,在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及地震标准化波形属性,分析沉积体系与前陆盆地构造运动的关系,建立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T区三叠纪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塔河油田T区三叠系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在旋回内部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河流及湖泊沉积相;地震标准化波形属性分析显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呈现由近北东方向向正北方向迁移的演化特征,而河流相沉积呈近东西方向展布。逆冲活动期,盆地近源区构造沉降,大量粗粒沉积物在盆地近源区快速堆积,形成近似垂直于造山带沉积搬运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逆冲活动平静期,盆地近源区构造抬升,地势平缓,河流搬运作用弱,较细粒的沉积物在逆冲活动期形成的近东西向的断裂带中沉积下来,形成近似平行于造山带沉积搬运的河流相沉积。因此塔河油田T区三叠纪沉积时期受前陆盆地逆冲构造运动影响形成近似垂直于造山带和平行于造山带沉积搬运的两种沉积模式,该沉积模式为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碎屑岩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三岔地区是多油层叠合的含油富集区,但区块开发程度低,地质条件复杂,近年来油气勘探一直未能取得较大的突破。物源分析基于长8油层组三角洲沉积体系,对区内轻矿物组分、碎屑岩特征、重矿物特征、石英阴极发光及粒度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演武-三岔地区主要受到西南部物源控制和影响,其母岩来自于西南部陇西古陆及南部秦岭的变质岩和酸性岩浆岩组合。  相似文献   

18.
早二叠世是鄂尔多斯盆地海陆变迁的关键时期,其中下二叠统太原组沉积期由于发育稳定的碳酸盐岩地层,其陆表海沉积环境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而对于下二叠统山西组的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的认识则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为此,在研究该盆地东南部区域构造背景与周缘古陆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岩石、重矿物与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分析了该区山西组二段(以下简称山2段)的物源体系,并依据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古盐度等分析结果,判别其沉积环境并建立了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1)山2段沉积期发育南、北两大物源体系,其中北物源主要来自古阴山褶皱造山带,南部物源则来自祁连—北秦岭造山带,延安南部宜川—富县一带是上述两大物源的交汇区;(2)该区自早二叠世太原末期—山西早期发生区域性海退,海水自东南方向退出,山2段沉积期仍受到海侵作用的影响;(3)延安以北地区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以南地区则发育障壁岛海岸沉积体系;(4)该区山西组沉积在平面上具有"岸线频繁迁移,水体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垂向上多套储集砂岩体与泥岩、煤层频繁交替转换,形成了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23年1月,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北地区)巴中1HF井首次在侏罗系河道砂岩获得超百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油流,实现了川北地区侏罗系河道砂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支撑该地区油气的深化勘探,基于巴中1HF井的最新勘探成果,分析了川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的沉积特征、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开展了油气藏特征与油气源对比分析,攻关形成了针对多期纵向叠置、横向迁移、储层薄、非均质性强的河道砂岩油气勘探关键技术,明确了川北地区凉高山组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巴中地区凉二段发育多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岩厚度约25 m,平均孔隙度为5.6%,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长石/岩屑粒内溶孔为主,孔喉结构好,优质储层发育受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控制;(2)凉二段油气藏为高含油凝析气藏/挥发性油藏,油气主要来自凉一段和凉二段的半深湖相泥页岩;(3)凉二段上部及凉三段河道砂体叠置连片发育,源储匹配好,具有近源成藏、超压富油气的聚集特征;(4)针对多期纵向叠置、横向迁移、储层薄、非均质性强的河道砂岩,形成的以“高频层序地层切片、分频、相带控制的波形指示反演”储层预测技术实现了对窄细河道砂...  相似文献   

20.
根据柴达木盆地北缘红山地区的露头、钻井、地震、CEMP资料,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观点,对红山地区白垩系犬牙沟群进行了长期、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建立起了犬牙沟群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对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了沉积相分析,研究认为:两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分别对应于犬牙沟群上、下段;犬牙沟群下段物源来自南缘柴达木古隆起,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犬牙沟群上段物源来自北缘褶皱山系,主要为冲积扇沉积。并重点对该区的烃源岩和犬牙沟群下段的储层、圈闭特征、成藏条件、油气显示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Ⅳ号断块为上盘(F7断层以上)的主要勘探目标,红北1、红北2、红北3圈闭为下盘(F7断层以下)的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