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治国  唐艳 《微电子学》2008,38(3):377-380
设计了一种工作在不连续导电模式(DCM)下的高压输出反激变换器.详细分析了工作在连续导电模式(CCM)和DCM的反激变换器稳态输出/输入传递函数,比较了这两种模式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电压输出能力.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在一定的负载条件下,工作在DCM状态的反激变换器比工作在CCM状态下的反激变换器更适合高压输出电路.在试验电路上对这一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反激变换器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临界连续模式、断续模式(DCM)时的稳态原理,得出了CCM和DCM模式下反激变换器分别具有类似于电压源和电流源外特性的结论.文中比较了CCM和DCM模式反激变换器的工作情况,指出了根据负载选择工作模式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反激变换器中储能式变压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反激变换器原理样机的设计与试验,并得出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缪昕昊  罗萍  张辽 《微电子学》2018,48(5):601-604, 609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原边反馈式反激变换器的电压采样电路。该电压采样电路通过三路依次采样,在不同模式下使用对应的算法,得到最接近真实值的采样值。仿真结果表明,在采样频率10 MHz的条件下,该电压采样电路在CCM和DCM模式下均能正常工作,在DCM模式下的误差可低至0.8%。  相似文献   

4.
罗萍  张辽  唐天缘  王强  邓成达 《微电子学》2019,49(5):628-631, 636
提出了一种用于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的自适应启动电路。分析了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DCM启动对系统的影响。将辅助绕组的膝点电压采样与原边电感的峰值电流采样相结合,逐周期地判定系统动态输出电压对变压器的退磁能力,实现了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全周期下DCM自适应启动。基于0.18 μm BCD工艺,对该启动电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开关频率为100 kHz、输出功率为30 W的条件下,系统实现了DCM启动。在重载、轻载的条件下,启动时间分别为68 ms和6 ms。  相似文献   

5.
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推挽式、半桥式和全桥式隔离型变换器电路属一类变压器磁芯双向磁化的基本电路,在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给学生解释清楚铁心双向对称磁化的原理是一个教学难点。本文以推挽电路为例分析了铁心双向对称磁化工作机理。从带磁复位绕组的单端正激变换器的变压器铁心磁化工作原理出发,将推挽变换器看成是两个带磁复位绕组的单端正激变换器的组合。并从空载时占空比小于四分之一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地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各种负载情况下的工作原理,这种讲解思路严谨且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6.
金乐平  张琳 《微电子学》2012,42(4):485-489
基于谐振磁复位技术,设计了一种单端正激变换器,通过变压器激磁电感和谐振电容,将变压器磁芯能量转换到输入源,并防止变压器磁芯饱和。在转换过程中,激磁能量通过准正弦波的形式,先由变压器激磁电感传递到谐振电容,再由谐振电容传递到输入源。对这种电路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用具体电路说明了优化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现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普遍存在的对于反激变换器箝位电路的作用、影响及其分析设计不完整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反激变换器工作过程,指出了箝位电路的作用及其对反激变压器能量传输过程和传输效率的影响,据此给出了RCD箝位电路设计的原则和步骤。本文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更好地掌握其箝位电路设计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有源箝位ZVS-PWM正激变换器中,变压器的磁复位技术是其中最关键的一项技术。文章结合仿真和初步的试验结果对有源箝位ZVS-PWM正激变换器的整个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流动进行分析,总结出使变压器有效磁复位以及开关管ZVS开通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流模式反激变换器中功率限制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电流模式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与优点,重点分析反激变换器中的过功率保护模块的功能与实现方式。提出在过功率保护电路中利用斜坡电压取代传统的固定电压,以达到不同输入电压下的恒定功率限制。基于CMOS工艺设计了相应的斜坡电压产生电路,该电路结构简单,可广泛适用于各类反激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最后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采用无损吸收网络的交错并联式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工作特点,分析了电路的工作状态、变压器磁复位过程及无损吸收网络的谐振过程,并研制出实验样机,获得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证明了阐述的电路拓扑工作状态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赵晨光  冯全源  王丹 《微电子学》2015,45(3):345-348
对峰值电流控制模式的AC/DC反激转换器环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DCM模式下电压环路的控制与输出调制函数、反馈和补偿函数的推导,建立了系统的传递函数,并对环路系统的增益和相位裕度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通过设计合理的补偿电路,使环路在全输出负载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采用Matlab和Hspice软件对环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DCM工作模式下,AC/DC反激变换器的环路增益和相位裕度均能满足环路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林琪海 《电子器件》2020,43(2):280-284
对比传统的峰值电流控制反激变换器,提出一种新的电荷控制方式。利用PSIM仿真软件分别设计了两种控制方式连续工作模式下的时域电路模型;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其统一的交流小信号模型,并通过仿真软件SIMPLIS、MathCAD验证频域分析和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最后,设计了两台实验样机进行对比。实验表明,电荷控制方式下反激变换器具有更快的瞬态响应、更高的稳流精度、更小的输出电压纹波以及更宽的稳定范围,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不间断中小功率电源的需求,设计了两路输出分别是4.2V和12V的不间断直流电源,主要由多路输出正-反激变换器、Buck充电电路、单环稳压控制电路及锂电池放电切换电路组成。具体实现方法是,市电正常供电时,通过UC3845芯片控制正-反激变换器实现三路电压输出,其中两路分别是4.2V 和12V的稳压输出,另一路输出由ARM控制给锂电池分 阶段充电,在市电断电时,通过ARM智能控制继电器使锂电池切换到放电状态,利用同一个变压器再次通过反激变换器方式实现两路稳压输出,并且由ARM控制器采用 PID算法实现主路输出的稳定,完成相应的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了电路设计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实现了不间断双路输出直流电源各项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4.
对工作于电流连续模式下的电压反馈型双管正激变换器,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建立小信号模型来研究变压器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匝数比不同时的非线性.利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得到滤波电感电流波形,观察到改变变压器匝数比存在非线性现象,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详细分析了反激变换器演变过程和工作原理,并引入Saber软件对RCD箝位电路进行了波形分析,使理论与实际联系更紧密加深了学生对反激变换器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单端正激变换电路的运行模式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电源的设计方案,给出了关键参数设计的计算公式。针对单端正激式变换器的磁复位问题,使用仿真软件对电路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利用仿真结果和产品的实际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吴限  王强  蒋云杨 《微电子学》2015,45(4):492-496
准谐振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有源箝位电路与常规的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结构类似,但实际工作过程存在许多差异。通过分析准谐振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工作过程,研究了准谐振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开关管零电压导通的边界条件,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8.
结合能量和电路分析方法,详细探讨了反激式开关电源在DCM和CCM两种工作模式下的能量状态与电路状态以及影响输出功率的因素。研究表明,工作于CCM模式下的开关电源,其占空比并不是严格不变,在主线路电压大范围变化时,系统会自动调整占空比以保证功率的恒定输出。在输出负载变化时,系统占空比保持基本恒定,但通过自动调整变压器初级的初始电流使输出功率满足要求,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DCM模式下通过减小变压器的初级电感量或降低振荡频率,可以获得较大的电感储能使输出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9.
引言高功率密度、高效率以及小外型尺寸已成为当前模块电源技术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双管正激电路是实现这些要求的实用电路之一,被广泛应用在中、高功率电源设计中。双管正激转换器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原理图与波形如图1所示。双管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可以分为三个过程:能量转移阶段、变压器磁复位阶段和死区阶段。在能量转移阶段,原边的两个开关都导通,能量从输入端向输出端转移。在变压器磁复位阶段,原边的两个二极管都导通,使变压器绕组承受反相输入电压,从而实现变压器磁复位。当变压器完全复位后,变换器工作在死区阶段,即原边无电流、副边续流…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大型激光陀螺仪(ring laser gyroscope, RLG)中激光器激励源输出高精度、高稳定度的要求,针对单端反激变换器输出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文在传统反激变换器的输出端增加电感、电容元件,构成了输出带电容-电感-电容(capacitor inductor capacitor, CLC)滤波的单端反激变换器。在此基础上,采用开关元件平均模型法确定该变换器的静态工作点,建立电流连续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CCM)下的四阶小信号模型;推导出相关传递函数,并引入相位超前校正环节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借助MATLAB软件构建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l-differential, PID)控制的系统模型,完成了对带CLC滤波的反激变换器的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小信号建模理论建立的变换器模型是合理的,对激光器激励源的优化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