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本一直是装配式建筑发展中重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其隐性成本对项目总成本影响极大,且存在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为分析和研究装配式建筑隐性成本,文章从设计、管理、技术、政策和环境五个维度,建立了装配式建筑隐性成本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共包含13个因素;并将解释结构模型(ISM)和贝叶斯网络(BN)相结合,构建基于ISM-BN的装...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装配式建筑模式成本始终高于传统现浇建筑模式的问题,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推广运用,文中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分为设计、生产、运输和施工4个阶段进行成本因素分析。应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来构建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成本指标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成本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构造隶属度矩阵,创建评判模型。得出所列成本因素对于装配式建筑整体造价成本高的影响程度。评判模型结果分析施工阶段对全产业链成本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简要分析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方式成本管理的差异,并针对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的问题,运用AHP法研究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从企业角度分阶段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装配式建筑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建造成本过高是推行的主要阻碍.为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从设计、生产、运输、施工等方面识别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和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建立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确定关键因素,分析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查阅、相关政策及问卷调查,从设计阶段、采购阶段、制造阶段、装配阶段及外部因素等 5 个方面构建影响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指标体系。将三角模糊数引入到 AHP 中,提出了基于 FAHP-DEMATEL 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模型, 并以甘肃省某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为例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甘肃省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关键影响因素为利益分配制度、构配件生产成本、政策激励程度、运输成本、参与方战略协同度及构配件的质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甘肃省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度评价能够促进建筑生产方式转型和绿色发展。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构建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和使用维护4阶段装配式建筑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耦合云模型和AHP建立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度评价模型,并结合甘肃省装配式建筑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甘肃省装配式建筑绿色度评价等级为一级,装配式建筑绿色度评价模型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成本高于传统建筑的现状,研究将预制构件分解为三个阶段,运用AHP法系统分析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结论为:新兴的信息技术对预制构件的运输、安装成本呈显著影响,且预制构件运输和应用信息技术对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影响最大,其他阶段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利润。在以装配式建筑为动力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推行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阻碍了建筑企业发展。为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从交易成本、管理、技术三个维度,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建立影响因素模型,确定因素间相互关系与层级关系,为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提出对策与建议,对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目前装配式建筑成本仍远高于传统现浇建筑,阻碍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出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将经济学中“弹性” 概念引入成本管理,明确弹性因素定义与判别标准, 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筛选得出 16 项成本弹性因素,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建立 Fuzzy-ISM 模型对成本弹性因素进行层级化划分,运用 MICMAC 研究装配式建筑成本弹性因素的依赖性与驱动性,为有效缩减装配式建筑成本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构成进行分析,探究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的原因,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类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计算与分析,进而提出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的策略,如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化、加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运输管理、推广IBM技术在建筑项目的应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为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推动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瑶  宋红  徐沛 《建筑经济》2023,(S1):150-154
以装配式建筑为研究对象,用文献分析法构建包括设计、生产、运输、安装阶段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再通过AHP法和熵权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明确装配式建筑各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本文从产业政策、经济、市场、技术四个不同方面分析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确定评价指标(影响因素)权重,确定指标的赋值区间及评价标准,最终形成装配式建筑发展潜力的评估体系,以指导装配式建筑的潜力评估和区域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数据及其发展方向的研究,以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为前提,筛选出社会发展、经济人口、政府决策、市场环境及能源消耗五个维度下影响装配式建筑碳排放的18个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确定装配式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熵权法计算隐性影响因素组各要素的权重。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投入、政策引导力度、装配化技术水平及装配式建筑成本是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及提升其碳排放效益的关键因素,并就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而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大大降低了开发商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的主动性。从开发商角度出发,首先通过文献和案例分析装配式建筑成本问题,找出影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的因素;其次比较装配式与现浇建筑的成本差异,找出成本增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根据不同项目数据和市场情况建立增量成本模型,将模型应用到工程实例中进行前期方案评选。  相似文献   

15.
装配式建筑固有的生产、运输、装配多空间调度特点,导致其与现行传统现浇建筑的调度节点存在诸多不兼容之处,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如何从多空间特点出发优化装配式建筑的项目调度,成为行业和学术界热切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辨识出14个关键影响因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揭示各因素之间...  相似文献   

16.
高成本是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原因之一。文中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因素筛选,构建了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结构模型,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程度、信息技术应用、施工管理制度体系、产业链完整性是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且市场环境在两个路径中均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罗祥  黄喜兵 《建筑经济》2021,42(11):73-77
高成本已成为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或推广的主要因素,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管控,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整理筛选出13个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基于ISM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指标体系,分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表明,构件价格、产业链完整性、预制率与装配率、项目管理经验及体系对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较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成本管控措施及建议,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面对智能建造时代的需求、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政策、劳动力人口减少等社会因素,发展绿色可持续的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可成本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为有效管控装配式建筑成本, 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管理模式的内涵与优势,提出了承包商视角的全产业链管理模式, 调研识别了各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通过 AHP 法,找出关键影响因素, 从全产业链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措施,为相关企业降本增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广泛推广,其高居不下的建造成本已成为阻碍其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掌握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发展的变化规律,结合国内装配式建筑市场的现状以及我国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具体情况,从建造流程出发构建其成本的分析方法,从外部建设环境特征、项目自身技术特征、项目人员的组织管理三大方面分类归纳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主要因素,运用 DEMATEL 法得出各影响因素重要性水平以及互相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据数学模型推算结果,提出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的措施与建议,进而促进其推广。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推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而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阻碍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成本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影响因素,各个因素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从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的角度出发,把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相关因素进行分类,并构建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ISM)。模型表明,材料价格、设备花费、税费、人工费、运输距离是表层直接因素;安全检测、生产规模、构件产量、产业组织工业化程度是中间层动力因素;装配面积、场地规划和方案选择是深层导向因素。该研究结果为装配式建筑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提供了参考,为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的实现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