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曾在美国留学、教学多年,每逢暑假总要安排一段旅游的时间.我常驾驶着汽车在美国各地观光游览,有时也开车去加拿大.虽然很多人都说,美国的车祸特别多,可是我并没有这种感觉.也许是因为美国拥有的汽车总量大,发生车祸的比例虽不高,但车祸的总数却不小.反正我在北美开车感到很轻松,没有遭遇车祸,也从不担心自己会发生车祸.  相似文献   

2.
我与水有着不解之缘.当我呱呱落地之后,风水先生断言我五行缺水,必须有水涵养终生,因此起名“水根”,合意“水有源、树有根”.真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从大学毕业后从军开始,一直与“水”打交道,并伴随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2010年,娜斯琳·斯拉吉在接受她已经毕业的学生采访时,回忆起她年轻时在伊朗渡过的日子,以及她如何离开祖国到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A)学到的对建筑的基本态度:批判. 问:1979年4月1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还记得您在伊朗成长的经历吗?您介意谈谈您及家人在革命中的经历吗?您怎样转行学了建筑呢? 答我1974年开始学医.1978年起,开始学习建筑.伊朗爆发革命的时候,我已经在英国了,在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学习了两年建筑.2月,沙王登上班机逃往德黑兰的时候,我在AA学习.我的母亲和哥哥因为机场关闭被困伦敦.我父亲还在伊朗,我们都收听BBC世界报道,从中获得革命的消息.我的思想已经开始分裂了.家庭和统一的想法变得毫不相干.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设计》2015,(2):256-257
简介 UED:你从孩提时代起就一直梦想成为一名建筑师吗? 伊莎贝尔·凡华特:并没有,但是我父亲希望我能成为一名建筑师,而且我姐姐也是一名建筑师.我选择了建筑是因为它可以同时将创造力和数学结合起来. 托马斯·科德菲尔:我父亲是一名建筑师,儿童时期看到城市中有许多父亲完成的建筑就倍感骄傲.看到一座简单的建筑拔地而起,深深影响着周边环境,并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令我感觉这是一件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亲不断提醒我这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伴随着众多的起起伏伏,家人还多次把我送到国外去增长见识,融入不同的文化.青少年时期,我在日本和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这培养了我的好奇心和开放豁达的心境;对于这一点我很感谢我的父母;后来,我姐姐开始学习建筑,我被她的建筑模型和有关建筑历史与现代文化的建筑理念深深吸引,感觉自己天生就是要从事建筑的.  相似文献   

5.
1949年5月27日上海获得解放,正在上小学的我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热潮.我中学即将毕业,和同学们一样怀着满腔热情,想报考祖国最需要的专业.  相似文献   

6.
UED:您是学建筑设计出身,后来是出于什么原因过渡到室内设计?这种身份的转变给您带来哪些不同的感触? 罗劲:这种转变既是机遇,也是命运.我到日本留学所学的专业倾向于日本的现代建筑史类,与我想要着重涉及的建筑设计相对遥远,但后来恰巧进入日本大成建设集团.回国后,我直接接触具体工程,恰巧室内设计比较多.我从过去只会纸上谈兵、纯画图转变为进入实际的施工大环境中.对我来讲,置身现场、直面各种各样的工艺做法、细部设计、材料和施工团队对我个人综合能力的锤炼好处颇多.1995年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不同于将室内设计看成是一种雕梁画栋的装饰性工作,我做室内是在做另外一种空间,关乎室内室外环境和城市的层面.建筑师对室内的空间营造、材料的协调运用以及整体工艺的了解更为深入,因此做室内十分有利.室内设计很微观,而建筑设计对整个空间的把控及发挥的余地更大.一个好的设计师,除了对于微观的熟悉外,还应该对整体进行把控.  相似文献   

7.
1988年,我刚刚从美国MIT进修城市设计回来,带回许多美国城市设计的资料和信息,我选择其中一些翻译成中文,希望和国内共同行分享这些信息和成果.我的工作得到了<国外城市规划>编辑部的积极支持和鼓励,很快刊出了我的第一篇译文.在以后的几年里,<国外城市规划>又陆续发表了我数篇美国城市设计的翻译和编译文章,这对试图踏进学术领域的我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8.
查常平:艺术创作中的个人性问题,不知道各位怎么看? 胡震:西方当代艺术系统的建立,强调通过资本的介入给艺术家更大的自由创作的空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有了一批开明的经纪人才有了毕加索,有了后来现代艺术的繁荣;到了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美国一大批经纪人,他们做的就是这个.他们去签约艺术家,并不给艺术家制定任何的条件说你必须画什么,不是这样的,而是艺术家按照你的创作思路、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创作;我用我的眼光去发现你,我认同你的艺术,然后我又用我的方法、我的手段把你的艺术推向市场,让收藏家能够接受你的艺术,让美术馆、博物馆接受你的艺术.这个系统本身是鼓励自由创作的,并不是制约自由创作的.我们总是误解,一谈到资本就觉得资本就是恶魔,它就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艺术家的自由创作.我觉得这种限制是你对这个资本本身的理解,换句话说如果艺术家只是盯着钱去做创作的时候,毫无疑问资本就变成了恶魔.假如说我要创作,我相信我的艺术总有一天会被画廊所看重,会有人去欣赏的话,这个情境完全就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9.
《城市环境设计》2015,(2):175-177
赵辰:建筑可能是综合性技术应用最多的一个行业,但同时又要面对社会和老百姓的生活,那么我们怎么来糅合技术和生活这两个问题? 张应鹏:我家在江浙皖的交界处,我跟竹子的感情比较深,也很有感触.我从小吃竹笋长大,长在竹林中.后来进行建筑设计,竹子在建筑上的应用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大家的演讲中都提到竹文化、竹技术,其实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不管是集成竹,还是合成竹,无非就是把它当作一种原料,让我感觉像是对一种化学元素的讨论.建筑的原始意义跟文化是有关的,它本身就是艺术的文化,竹子作为文化,应该以什么身份介入.我的学习经历偏向于人文,因此我在建筑设计中的人文情结会比较重.  相似文献   

10.
震级与烈度     
《城市与减灾》1999,(2):46-47
X教授: 您好! 我是河北省唐山市的一名读者,从小就对自然界的一切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时常看一些有关自然地理知识方面的书,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宇宙间的秘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看了你们的杂志,其中一些防震减灾常识方面的文章深深的吸引了我.在文章中,我发现了两个描述地震程度大小的词,一个是"震级",一个是"烈度".日常生活中,我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楼房能抗×级地震"或"某楼房能抗×度地震".请问,"震级"和"烈度"是一回事儿吗?如果不是,那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