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金属铝为阳极通过电絮凝法对铬黑T废水进行研究.探讨了反应时间、电解质浓度、电解质种类、电流密度、初始废水pH值和初始染料溶液浓度等因素对废水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铬黑T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时,电解质氯化钠溶液质量浓度为0.75 g/L,电解时间10 min,电流密度为5 mA/cm2,初始溶液pH值为6...  相似文献   

2.
以模拟As(Ⅲ)废水为处理对象,利用超声波辅助纳米铁(NI)-牡蛎壳(OS)复合材料处理废水中的As(Ⅲ),探讨了NI-OS复合材料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对水中As(Ⅲ)的去除效果,考察了超声时间和功率、复合材料投加量、溶液温度、pH和As(Ⅲ)初始含量等因素对砷模拟废水去除效果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NI-OS对As(Ⅲ)去除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当NI-OS投加量大于0.3 g/L,超声功率和时间分别为200 W和60 min,溶液pH和As(Ⅲ)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和10 mg/L时,溶液中As(Ⅲ)的去除率基本达到100%。  相似文献   

3.
采用脉冲电絮凝法处理化学镀镍漂洗水。分别将铁片和镍片作为阳极和阴极。研究了初始pH值、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和反应时间对镍离子的去除率和铁离子的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起始pH值7、电流密度0.8A/m~2、极板间距3cm、反应时间30min的条件下,镍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9.9%,并且铁离子的质量浓度低于0.2mg/L。  相似文献   

4.
利用碳基空气阴极构建铁-空气电池絮凝反应器,考察电池外阻、溶液电导率、初始pH值对铁空气电池絮凝除磷及电池产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Ω外阻,NaCl浓度10 mmol/L,磷酸盐浓度5 mg/L条件下,絮凝时间40 min,不同初始pH条件下,磷酸盐去除率可达到98%以上,电池平均电流密度达到0.22 mA/cm~2。对实际生活污水的絮凝实验表明,磷酸盐浓度5 mg/L时,絮凝40 min,磷酸盐浓度降低至0.5 mg/L以下,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利用碳基空气阴极构建铁-空气电池絮凝反应器,考察电池外阻、溶液电导率、初始pH值对铁空气电池絮凝除磷及电池产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Ω外阻,NaCl浓度10 mmol/L,磷酸盐浓度5 mg/L条件下,絮凝时间40 min,不同初始pH条件下,磷酸盐去除率可达到98%以上,电池平均电流密度达到0.22 mA/cm2。对实际生活污水的絮凝实验表明,磷酸盐浓度5 mg/L时,絮凝40 min,磷酸盐浓度降低至0.5 mg/L以下,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利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纳米零价铁(NZVI)、纳米FeOOH和纳米Fe_3O_4,研究不同环境因素条件下各纳米铁系物对As(Ⅲ)的吸附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扫描三种铁系物的微观结构,并分析模拟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批试验的结果显示:当pH值为6,As(Ⅲ)的初始浓度为0.5 mg/L,2 h内NZVI对溶液中As(Ⅲ)的去除率高达99%,最大吸附量为5.99 mg/g;纳米FeOOH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值为5,As(Ⅲ)初始浓度1 mg/L,4 h内的去除率可达92%;纳米Fe_3O_4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值为7,As(Ⅲ)初始浓度为1 mg/L,24 h的最终去除率为60%。共存离子影响试验表明,对三种纳米铁系物吸附作用影响最大的均是溶液中的磷酸根。对吸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纳米铁系物吸附As(Ⅲ)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NZVI和纳米FeOOH的吸附等温数据符合Freundlich模型,纳米Fe_3O_4的吸附等温模型更加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7.
鸟粪石沉淀法处理高氨氮稀土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贺州市某稀土冶炼厂萃取分离稀土元素时产生的高氨氮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鸟粪石沉淀法脱氮试验研究,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因素大小,得到适宜反应条件组合,进行pH、n(Mg):n(N)、n(P):n(N)、反应时间等4因素优化试验,考察各因素对于氨氮去除率及剩余总磷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氨氮去除率与剩余TP质量浓度,影响因素依次为pH、反应时间、n(Mg):n(N)、n(P):n(N)。在pH=9.3,n(Mg):n(N):n(P)=2.2:1:2,反应时间20 min,氨氮质量浓度由4 420 mg/L降低至1 440 mg/L,氨氮去除率可达到67.40%,剩余TP质量浓度为0.9mg/L;较高的Ca2+质量浓度会影响MAP法对氨氮去除率,但有利于降低出水TP质量浓度;过长的反应时间会破坏已形成的MAP沉淀体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级氧化-2级级絮凝沉淀-超滤膜处理-电絮凝一体化处理质量浓度1 g/L以上的高含量砷废水,考察了O_3投加量、Fe/As摩尔比、Ca/As摩尔比、电絮凝装置反应参数(如电流密度)等因素对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O_3投加量200 mg/L,Fe、As摩尔比1.1,Ca、As摩尔比1.9,电流密度50 m A/cm~2,在此优化条件下处理后出水的As的质量浓度低于0.2 mg/L,达到GB 26452-2011要求。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模拟含磷废水,考察反应时间、极板间距、电流密度、废水初始pH值、电导率以及曝气速率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浓度为10mg/L的模拟含磷废水,当反应时间为30min、极板间距为1cm、电流密度为2.54mA/cm~2、废水初始pH值为7、电导率为150us/cm时,磷的去除效果达到最佳,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在此条件下对反应进行曝气,当曝气速率为0.125L/(L·min)时,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4%,说明曝气有利于除磷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接触时间、pH、投加量对热改性铝污泥吸附磷的影响,确定了其最佳吸附条件和影响因素顺序。结果表明,除磷影响因素依次为磷溶液初始浓度接触时间溶液pH投加量,改性铝污泥吸附除磷的最佳条件:初始磷浓度为60.00 mg/L,pH值为3.0,投加量为4 g/L,振荡反应时间为4 h,改性铝污泥对磷的最高去除率达77.2%。  相似文献   

11.
分别研究了电絮凝技术和三维电极技术对含镍电镀废水的去除效果。在初始pH为3、初始镍浓度为120.7 mg/L、电流密度为6 mA/cm~2、反应25 min的条件下,电絮凝技术的镍去除率在90%以上。考察了影响三维电极处理的因素,包括活性炭吸附、搅拌、电压和进水镍浓度。在操作电压为6 V、反应120 min的条件下,三维电极技术可将初始镍浓度为10 mg/L和20 mg/L的电镀废水分别降低至0.1 mg/L和0.2 mg/L以下。利用电絮凝-三维电极联合技术处理含镍电镀废水,运行7个周期内出水总镍浓度均低于0.15 mg/L。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掺锑二氧化锡钛网阳极对酸性玫瑰红的电化学氧化。通过单因素优化分析法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为4 h、初始pH 3、电流密度30 mA/cm2、Na2SO4质量浓度为12 g/L、温度为26℃。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于质量浓度小于200 mg/L的酸性玫瑰红模拟废水,COD去除率大于97.2%,酸性玫瑰红(AR52)去除率大于99.8%。  相似文献   

13.
《广东化工》2021,48(1)
采用聚合硫酸铁(PFS)-Fenton氧化法对高浓度丙烯酸酯类乳液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混凝实验研究了不同的混凝剂(PAC、FeCl_3、PFS)及助凝剂PAM投量、pH、絮凝时间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Fenton氧化实验探讨了H_2O_2和FeSO_4投加量、初始反应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混凝处理水样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处理最佳混凝剂为PFS,PFS用量90 mL/L,PAM投药量为5 mL/L,絮凝时间为80 min,pH为6,最大COD去除率达61.4%;Fenton氧化实验最适宜条件为:H_2O_2(浓度30%)投加量28.6 mL/L,FeSO_4(浓度15%)投加量500 mL/L,初始反应pH值为3,反应时间为60 min。处理水COD降低到5195 mg/L,COD去除率达84.4%,可以满足接下来的生物系统对进水有机污染物浓度的要求,对于解决高浓度丙烯酸酯类乳液废水预处理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4.
氢氧化铁胶体对砷吸附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pH值、铁与砷的量比和初始砷浓度等因素对用氢氧化铁胶体吸附去除砷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As(Ⅴ)或As(Ⅲ)浓度为0.1mmol/L条件下,去除As(Ⅴ)的最佳pH值为4~8,去除As(Ⅲ)最佳pH值为6~9;在初始As(Ⅴ)浓度为0.5mmol/L条件下,去除As(Ⅴ)的最佳pH值为5~7,吸附后溶液中砷含量低于0.5mg/L,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工业废水最高容许排放总砷浓度一级标准。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的研究,得出了As(Ⅴ)和As(Ⅲ)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0.4971mol/kg和0.3068mol/kg。  相似文献   

15.
高铁酸钾处理含砷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对K2FeO4氧化As(III)热力学平衡及As(III)氧化过程氧转移机理的研究,利用高铁酸钾氧化-絮凝一体化工艺处理100 mg/L模拟含砷废水,考察了Fe/As质量比、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砷去除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Fe/As质量比3,pH值6,温度25℃,时间30 min,处理后出水的As浓度低于10 mg/L,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电絮凝法用于洗煤废水处理。在连续流的运行条件下,研究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极板间距和数量、电流以及进水浓度等因素对电絮凝处理废水效果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15 min、极板间距1 cm和极板数量24块、电流为15 A以及pH=7.5条件下,能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进水悬浮固体(SS)为300 mg/L时,SS去除率达85%以上,出水SS为40 mg/L、浊度为2.2 NTU。  相似文献   

17.
电絮凝处理甲基橙废水的实验及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轶  丛燕青  孙培德 《化工学报》2009,60(9):2339-2345
采用电絮凝法处理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染料脱色的影响因素及其CODCr去除动力学。考察了静置时间、槽电压、极板间距、初始浓度、pH值以及电解质浓度对甲基橙染料脱色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槽电压为20 V,电流为0.4 A,极板间距为2.5 cm,废水体积为500 ml,甲基橙初始浓度为500 mg·L-1,溶液pH值为3.0,电解质KCl的浓度为0.5 g·L-1时,反应10 min后甲基橙脱色率可达97 %。根据电絮凝的絮凝沉淀理论和氧化反应机理,建立CODCr去除反应动力学模型,模型与实验数据拟合较好。通过模型参数的预测可以揭示甲基橙降解主要以絮凝沉淀为主,氧化降解为辅,同时溶液中二价铁Fe(II)的增加会影响CODCr去除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电-Fenton法处理模拟含油废水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庆  高湘 《安徽化工》2010,36(4):63-66
采用电-Fenton法对模拟含油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除油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pH值、电解电压、反应时间、初始含油浓度、电解质浓度。单因素分析得出电-Fenton法处理模拟含油废水的最优反应条件:pH值为2.5,电解电压为10V,反应时间为60min,初始含油浓度为100mg/L,电解质浓度为30g/L。在最优条件下除油率达到50.5%。  相似文献   

19.
电絮凝法处理含锰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周期换向电絮凝法处理含锰废水,考察了初始pH值、电流密度、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pH值为9.0,总锰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处理时间为5 min,电流密度为23.81 A/m2,电极换向周期为15 min时,总锰的去除率超过98%.电絮凝出水经曝气、絮凝和过滤处理后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种新生态锰氧化物作为吸附剂,对硫酸锰溶液深度除钼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硫酸锰溶液的质量浓度、溶液的pH、吸附剂的加入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新生态锰氧化物吸附除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为1.0~3.0、除钼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80℃、新生态锰氧化物悬浮液中锰氧化物质量浓度为20g/L和加入量大于13.5 mL/L的条件下,除钼后硫酸锰溶液的残余钼质量浓度均低于0.015 mg/L,完全达到生产无汞碱性锌锰电池专用电解二氧化锰的要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生态锰氧化物的除钼效果远优于粉体锰氧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