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辽阳某印染企业生化处理二沉池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活性焦作为吸附剂对印染废水CODCr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分析了吸附时间、活性焦剂量和吸附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及吸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焦对印染废水CODCr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投加剂量30 g·L-1、吸附温度308 K、吸附时间6 h为活性焦吸附印染废水CODCr...  相似文献   

2.
曝气生物滤池在印染废水回用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对经兼氧-好氧生化预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进行中试规模的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约为100~250mg·L~(-1)、SS质量浓度约为80~120mg·L~(-1)、色度约为30~50倍的条件下,当BAF水力负荷为1.0m~3·m~(-2)·h~(-1),气水体积比4:1时,出水COD≤50 mg·L~(-1),ρ(SS)≤20 mg·L~(-1),色度≤20倍,出水水质可满足生产工艺对回用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纳滤工艺对某大型印染企业的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表明,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预处理系统对进水具有较好的稳定处理效果,出水COD30mg/L,色度4倍,SS1mg/L。纳滤系统的平均脱盐率为96.0%,且化学清洗前后系统的脱盐率没有明显的变化。最终出水水质可满足设计的回用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珊瑚砂曝气生物滤池(BAF)-活性焦吸附工艺深度处理GB 18918-2002一级A出水,研究其性能特点及运行效果.结果表明,珊瑚砂BAF在A/O容积比为1∶1、水力负荷0.60 m3/(m2?h)、回流体积比200%、气水体积比5:1时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在此工况下,组合工艺对尾水中COD、NH4+-N、TN和T...  相似文献   

5.
黎兆中  汪晓军  梁仲海 《广东化工》2014,(9):139-140,122
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在室温条件下,试验水样体积为2000 mL,分别使用负载催化剂的陶粒和普通陶粒进行臭氧氧化实验。在通O3时间为15 min,臭氧的投加量达90 mg/L时,废水COD由125 mg/L下降到62 mg/L,去除率达到51%。废水水样中含较多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经过臭氧催化氧化预处理之后,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改善。催化陶粒相对于普通陶粒表现出了更加良好的催化效果。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66%,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汽车安全带生产企业排放的印染废水,采用絮凝沉淀-水解酸化-MBR-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进行处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CODCr的质量浓度由3 000 mg/L左右下降到35 mg/L,SS的质量浓度由400 mg/L左右下降到8 mg/L以下,NH3-N的质量浓度由15 mg/L下降到3 mg/L,色度由650倍下降到9倍左右,出水水质优于GB 4287—201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达到企业回用目的,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7.
“水十条”和“粤水十条”出台以来,有力推动工业聚集区建成废水集中式处理设施,广东某工业园区为响应号召,计划建设废水集中式深度处理站。园区内主要为纺织印染企业,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企业,印染废水排放量居全国各行业第四位,印染废水水量大、由于生产过程中加入各类药剂,水质组成较复杂,且难以生化处理。本工程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MBR)+O3+BAF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印染废水中难处理的COD及TN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系统运行稳定、耐盐碱及冲击力强,出水水质优于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8.
朱月琪  夏虹 《广东化工》2011,38(7):93-94
文章主要针对针织印染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进行治理。首先,采用厌氧-好氧-化学混凝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其次采用曝气生物滤池.混凝.过滤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废水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然后回用于生产工序。  相似文献   

9.
印染废水处理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在平均进水水质CODcr为1200 mg/L,BOD5 350 mg/L,SS 200 mg/L,色度400倍时.其去除率分别为90%、94%、91%和85%,出水可达到国家<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1992)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在太湖地区毛纺印染废水升级提标改造中的应用,设计处理规模为3 000 m3/d。实践证明,通过该工艺改造后,毛纺印染废水出水水质达到《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T1072—2007)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BAF组合工艺在炼油废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污水处理技术。本文对近年来对BAF组合工艺在炼油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做了一个简单概括和总结。研究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在处理含油炼化废水时,对COD、SS、N、石油等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2.
姚迎迎 《广东化工》2022,49(4):117-119
近年来,环保政策趋严、行业排放标准提高,促使印染行业进行环保改造。本文介绍了印染废水的水质特点,并综述了Fenton及类Fenton技术、臭氧氧化技术、电化学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电子束辐照技术6种高级氧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工艺选择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谢洁云 《广东化工》2013,40(1):93-94
河北某制药公司在中药废水处理过程中,采用曝气生物滤池作为后续深度处理单元,工程实际运行数据表明:从二沉池出来100~150mg/L的CODCr经过曝气生物滤池后降至90 mg/L以下,达到《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印染纺织废水稳定回用系统的浓水处理和脱盐问题,选用预处理系统(臭氧-曝气生物滤池一体化装置+曝气生物滤池)和膜系统(超滤+反渗透)的组合工艺,对印染纺织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及回用。预处理较佳的工艺运行参数为:曝气生物滤池气水比为5,有机负荷分别约为2.1、1.0 kg(COD)/m3.d,溶解氧质量浓度为3.8 mg/L,水温35~40℃;臭氧投加量为20~30 mg/L。二级生化出水经预处理系统后,出水COD质量浓度平均值可降至27.4 mg/L,浊度为4.2 NTU,SS为3.0 mg/L,氨氮0.7 mg/L,色度2倍,再经过膜系统深度处理,淡水出水pH7.4~7.9,电导率50~200μs/cm,总硬度2~10 mg/L,总碱度25~60 mg/L,膜系统产水达到回用标准。测定浓水pH7.3~8.3,色度32倍,CODCr45.7~97.9 mg/L,可直接达标排放,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三段组合工艺对二级生化后的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进水COD为90~150 mg/L,色度为16-32倍,经该工艺处理后的出水COD<35 mg/L,去除率>75%,色度降到4倍以下.工程运行实践表明,该深度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达到印染场洗水工序对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爱荣  孙瑾 《广东化工》2010,37(9):217-218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成份复杂、色度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文章对印染废水的各种处理方法,从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概述,并指出今后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优化组合会成为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生物活性炭(BAC)工艺,总结了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发展,例举了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印染废水处理上的应用,分析了生物活性炭工艺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做了简单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中石化济南分公司炼油废水深度处理改造项目中,将原有直径16 m的混凝沉淀池改造为两级串联运行的曝气生物滤池.该工艺具有结构新颖、处理效果好的特点.运行情况表明,该工艺对有机物、悬浮物均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COD为90~110 mg/L时,出水COD<60 mg/L,满足地方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聚合硫酸铁的研制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印染废水经物化和生化二级处理后,剩余部分可溶性难降解COD难以用常规方法去除。文章以臭氧氧化组合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上述废水,对臭氧投加量、氧化时间、曝气生物滤池停留时间、滤料选型做了多方面研究,最终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为40~50 mg/L,曝气生物滤池停留时间为3 h的条件下,经"臭氧+火山岩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后COD平均值由95.9 mg/L降至55.3 mg/L,为该工艺的工程应用积累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