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城市开放空间声景观形态构成及设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当前景观规划中以视觉为中心的倾向,引入了声景观设计的新方法.通过对日本佐贺森林公园声景观进行的现场调查,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城市开放空间声景观的构成要素,阐明了各要素好感度和协调度的主观评价,解析了声景观空间分区及其特征,计算出各构成要素的重要性权重.把该分析结果运用到中国嵊州艇湖水城的声景观设计中,提炼了正负设计手法,对声景观的各要素及其空间构成进行了全面设计.结果表明,该声景观设计方法可以把景观固有的听觉要素进行明确地认知和表现,使声景观成为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规划中的要素,能够实现多角度的设计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城市景观中的声景观解析与设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通常只注重视觉要素,非常欠缺对声环境的考虑.把声景观概念引入城市景观设计,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点,并丰富了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通过引入声音要素完善景观设计概念,对声景观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行了归纳.进而以城市公园为观测对象,对公园内的声景观类型、特征、与人类主观感受的关联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声景观设计要素、设计步骤和设计层次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形成了完整的声景观设计方法.声景观在城市景观的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自然声、背景声、人工声、活动声在人类对景观的认识过程中提供了重要信息,丰富和完整了人类对客观环境的认知手段和主观体验.结合环境造型艺术以及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声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更全面地满足人类活动的各种功能需求,还能够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联系,提高客观物质环境的人性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公路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多以定性分析为主,评价内容庞杂无序,目前尚无统一、规范、切实可行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对我国大量公路景观环境的调查、研究、探析与实践,借鉴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探索在公路沿线景观环境研究范围内,从小尺度上分析景观空间格局,提出选取反映景观空间格局的斑块数量、大小、形状及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等指标体系对公路景观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并采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9.2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0,对神农架旅游公路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标进行计算、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受改朝换代后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转型的影响,西湖的景观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7种近代杭州城市地图传递的西湖景观的信息,结合传统文字资料,探讨这一时期的西湖景观及变化。研究表明:西湖景观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以第二阶段民国初年的变化最大;不同执政者把自己的意志落实到西湖景观的塑造上,是西湖景观变化的决定性力量;近代杭州城市地图是探讨西湖景观变化,以及背后蕴含的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快速路的景观特性及其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快速路是城市化运动的产物,是现代大城市中重要的交通设施.它的出现赋予了城市景观全新的特色,给城市景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首先从人的动视力角度出发,对城市快速路景观进行研究,总结出快速路景观的三个景观特性;然后从城市规划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快速路对城市景观各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合一个地方名人纪念国的设计,介绍了现代城市中的历史名园复建设计的一些特点。从城市景观系统角度,发现了园林与城市在尺度上的矛盾问题,并提出了以园林整体立面与城市尺度进行协调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方景观学科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探讨了景观规划设计分析方法的发展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采用资料搜集分析和方案解析的方法,将景观学及其分析方法的历史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西方传统园林阶段、自然风景园与城市公园阶段、新艺术运动景观阶段、现代主义景观阶段、生态主义景观阶段、多元化发展阶段.最终,指出了景观分析方法的未来趋势是体现生态与人文相结合的思想,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建构了多尺度下设计结合自然、人文与美学的分析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滇中城市群为例,采用GIS技术、Fragstats4.2等软件工具分析2009—2015年滇中城市群尺度和州市尺度的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城市群尺度上,研究区内优势景观连通性降低,景观异质性程度、破碎化程度大,景观斑块的聚合程度降低,土地利用情况朝均匀化和多样化发展;在州市尺度上,玉溪市、曲靖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蔓延度指数逐渐减小,楚雄彝族自治州、曲靖市和昆明市的最大斑块指数和聚合度指数均减小.整个研究区的西南部、东部以及西部地区的景观异质性增加,土地利用均匀多样,优势景观对景观格局的控制性减弱;西部、东部以及中部地区的破碎度增加,连通性变弱,人为活动对该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影响显著.本研究对滇中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多尺度演化模拟及优化配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时相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影像,分别运用最大似然分类器、支持向量机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城市景观格局进行分类,选择最佳分类结果分析了徐州市2001,2005和2007年的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试验了CBERS多尺度数据在景观格局分析中的适用性,验证了CBERS的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CCD)和红外多光谱扫描仪(IRMSS)数据在城市景观格局分析中的应用优势.结果表明:CBERS数据能有效地进行城市景观格局分析,为城市景观生态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融合影像和GIS技术,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计算了庆城县水保世行贷款二期项目区1998和2004年的土壤侵蚀量;通过FRAGSTATS软件计算了多种景观类型参数,并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2个层次上分析项目区土壤侵蚀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 a项目区平均侵蚀模数下降,侵蚀面积和输沙量减少;土壤侵蚀景观类型的主要转化过程是极强度转化为强度和强度转化为中度.在景观尺度上,斑块数量减少,平均面积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下降,异质性降低;在斑块类型尺度上,微度、轻度和中度侵蚀类型破碎化程度下降,而极强度和剧烈侵蚀景观类型破碎度上升.  相似文献   

11.
城市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基于ETM+遥感影像,运用最大似然分类法对杭州市住宅小区景观进行分类,解译得到2010年杭州市住宅小区绿地景观格局专题图。采用景观指数法分析杭州市住宅小区的绿地景观格局与城市径流水质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城市径流与绿地景观指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当绿化率小于33%时,随着绿化率的提高,径流水质明显好转;破碎度和平均邻近指数在一定范围时,绿地斑块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较强。为此,调整城市住宅区绿地景观格局,有利于改善径流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2.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道路景观评价中的运用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城市道路景观评价的难点是不可量度指标,由于其不确定性而且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大,将其尽量量化是较好的办法. 结合城市道路的景观特点提出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城市建设强度是城市热岛形成与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了揭示两者之间的量化关系,以重庆市开州区为例,在用地地块、规则网格和建筑斑块3个空间尺度上,使用ArcGIS提取地表温度(LST)与建设强度指标,利用SPSS分析其相关性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用地地块尺度上,LST与绿化率、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之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建筑底面积和总建筑面积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规则网格尺度序列上,LST与建设强度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系数随网格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840 m网格时达到最大值;总体上LST与绿化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建筑斑块的尺度上,LST与建筑层数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总建筑面积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市建设强度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城市热岛的形成与演变,而相关分析发现,建设强度指标并非都与LST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城市热岛除受建设强度的影响外,还受区域气候、城市形态、城市性质、交通方式以及建筑材质与色彩等多种因素的协同影响,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钱塘江河口海湾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与海洋动力学理论以及景观特征量化分析方法,探讨沿海岸地貌结构与潮能耗损之间的关系、滩涂围垦对沿海防灾功能的影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潮差削减率与景观特征指标间的综合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和实测数据表明:舟山本岛和钱塘江河口段大规模滩涂围垦与开发建设,改变了沿岸景观结构和边界复杂度,使水动力作用减弱,潮差削减率减少,河口段潮差不减反增;河口洪水受潮水顶托作用加大、排水不畅导致河口海湾抵御灾害的功能减弱、加剧了水涝灾害的发生.探讨了沿海滩涂围垦与湿地合理利用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杭州市沿山河流域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与碎片几何学的理论,采用景观特征指数的量化评价方法,分析了城市化对流域湿地原有景观地貌的干扰和破坏,以及水涝灾害发生的景观生态机理.城市化导致了系统形态结构的巨大改变,严重影响了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水文生态过程和视觉美学特质.景观结构的巨大改变引起了流域湿地贮、排水功能的衰退,主要表现为滞洪、消能空间的丧失,径流量的增加和汇水时间缩短等.探讨了量化分析景观特征、维护流域水文平衡的景观生态保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城市盾构地铁结构的健康服役和安全可靠性进行评价时,多局限于静态推理,通过构建PCBN (Pair-Copula Bayes Network)网络结构得到评判指标的多元联合概率分布,实现参数相依性的准确识别和高精度重构。基于3种失效模式对盾构地铁结构节点相关性分析及安全状态评价,充分挖掘监测数据的隐藏信息,表征盾构地铁结构的风险状态。以武汉地铁三号线某空推段为工程背景进行PCBN模型建模。结果表明:PCBN模型得出的地铁安全状态与地铁工程中的实际风险信息非常吻合,体现了构建PCBN网络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施工扰动效应,基于地下空间拓建工程案例调研,提出5种网络化拓建模式和18种结构类型以及拓建体系构成的“四要素”. 在拓建扰动传导路径及构成要素内在工作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拓建结构、既有结构、地层和周边环境4个子目标构成的拓建扰动度总评价目标及应力、位移6个评价指标.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造判断矩阵,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控制值分级法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构建按5级划分的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扰动分级评价标准. 通过评价方法应用,得到不同拓建模式的拓建扰动度排序为以小扩大>竖向增层>近接增建>连通接驳,不同地层的拓建扰动度排序为软土地层>黄土地层>冲洪积地层>岩石地层;近距增建时,拓建扰动度随着近接距离的增大而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8.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综合体建筑与城市环境、自然生态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越发重要。杭州五常飞碟地块城市综合体设计中,对处于湿地环境的城市综合体景观塑造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在保证建筑功能需求和城市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引入周边湿地环境景观元素,利用湿地宝贵资源进行自身景观塑造:贴近湿地纹理塑造建筑形态、利用立体空间进行景观布局、人在其中的活动符合当地生活方式。运用各种造型手法和景观元素,将原本冰冷的建筑群体空间塑造成与相邻西溪湿地相协调的、具有自然神韵和人文特色的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规划从增量到提质的转变,人们对于城市景观品质的需求也在增加.而街道作为城市廊道空间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连接着城市各功能区和景观斑块的纽带,其空间环境品质对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人因工程学视角下梳理了国内外街道景观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并在传统主观问卷调查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客观的生理指标评价方法,再将新技术引入到实验研究中来.主客观的结合和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街道景观品质精细且深入的刻画,也为城市街道品质提升和优化提供了客观和定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估计方法存在输入变量较多、估计计算复杂度较高和估计效率低等缺点,提出了基于相关分析的多元回归估计方法.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的数据序列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与当前数据相关性较强的其他历史监测数据,采用这些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建模和估计.在保证估计精度的前提下,降低估计的计算复杂度,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缺失监测数据估计的效率.实际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数据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估计效率和较小的估计误差,能够有效地估计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缺失的传感数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