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卫星通信中龙伯透镜天线不同频段的馈源并排放置导致最大波束指向的偏移,无法实现多频段馈源上、下行跟踪同一颗卫星,提出了馈源阵列馈电的方法。通过辐射口面采用介质杆天线取代喇叭以改进馈源,此方法减小了馈源的阵间距,利于馈源组阵。结果表明:利用馈源组阵技术可以解决波束偏焦问题,实现多频段收发同一颗卫星的目的,同时也分析了阵列馈源馈电对天线增益和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同轴波纹喇叭内部高频馈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轴波纹喇叭可用作双频段馈源或多频段馈源.纵槽波纹喇叭可以作为同轴波纹喇叭的内部高频馈源,除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外,还具有较小的口面面积.文中利用模式匹配法对同轴馈源的内部高频馈源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并对实际馈源进行了测试.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详细分析了单脉冲雷达四喇叭三模馈源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指出馈源模比的变化和口径面相位分布的不一致,都会对馈源的方向图产生影响,考虑这些因素,经过严格推导,得出了这种馈源方向图的完整解析表达式。利用该结果,分析频率和模比对馈源方向图的影响,设计最优的馈源模比,计算出理想的馈源的和差方向图。并进一步对馈源的相位中心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频率和喇叭1:7面的相位分布对相位中心的影响结果。这些都会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同轴馈源是用于反射面天线双频共用馈源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内导体为工作在高频段的圆波导馈源,同轴区域为工作在低频段的同轴馈源.如何提高同轴区域低频段馈源的性能,是这种馈源研究的主要内容.采用电磁仿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同轴馈源辐射方向图等化的技术途径,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并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指标,验证了技术途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多功能、多用途雷达天线技术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天线工作在多频段、宽频带,对于反射面天线来说,天线本身具有宽带特性,而馈源是实现多功能、多用途的关键。本文给出一种新型C/S双频馈源的实例,主要描述了C/S双频馈源工作原理和C频段多模三通道自跟踪馈源具体实现方法,通过与传统五喇叭体制的同类馈源的性能比对,总结出该新型馈源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圆锥扫描新技术,通过在馈源电气罩内壁贴附若干组周期感应元阵,对馈源进行近场感应,使馈源相心横向偏离焦点,天线辐射波束产生倾斜。旋转馈源电气罩代替天线反射面、副面或馈源章动,实现了波束圆锥扫描。这种扫描方式具有与馈源相同的频带宽度,达到了传统圆锥扫描方式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7.
具有周期结构的馈源阵能够最大化实现馈源的共用,并且能够用相干耦合周期结构?波束形成网络(CORPS?BFN)实现.通过设计一种双模圆锥喇叭,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布组成馈源阵,结合CORPS?BFN设计思想,得出各馈源阵中每个喇叭的激励系数并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得出与单个馈源相比,周期结构馈源阵能够降低多波束天线副瓣电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双线极化对数周期天线组阵的宽频带馈源由9个双线极化对数周期天线(LPDA)组阵形成。为减轻结构重量提高馈源结构整体刚性,馈源采用了大量复合材料制件。本文介绍了该馈源的结构设计与工程实现,并给出了力学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该馈源在结构性能方面基本满足指标要求,从而为该馈源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方案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前的卫星地面接收天线几乎都是大口径后馈式抛物面天线,所用的馈源都是单极化馈源,馈源波导输出口是矩形法兰盘输出口,这种馈源只能安装一个高频头接收一个极化的信号.要想提高天线的利用率,能同时很好地接收两个极化的信号,一是安装双极化馈源,同时安装两个高频头;二是安装双极化高频头.但在没有改动原天线馈源结构的情况下,上述两种方法都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双极化馈源和双极化高频头的信号馈入口都是圆形波导口,而后馈式天线的馈源波导输出口是矩形法兰盘输出口,两者都无法与之对接.我们经过多次试验,用一个双极化馈源和一个单极化馈源对接后再与天线对接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原大口径天线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电子世界》2018,(6):188-189
为了满足一种高带宽K波段波纹馈源的电性能指标,针对具有环加载槽馈源加工难度大、成型复杂的特点,本文介绍了一种K波段馈源的结构工艺方法。通过分片加工、叠片套装的成型方法,降低馈源的加工难度,并解决了环加载槽的加工问题。通过对K波段波纹喇叭的测试,馈源基本满足预期指标要求,验证了馈源结构工艺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