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DVCPRO数字录像机已大量地应用在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之中。许多中小型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多年来虽已熟悉各类模拟录像机的使用,但对于刚刚开始使用的DVCPRO系列录像机还不太习惯,对于编辑制作节目中数字录像机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不知如何去解决。下面我们根据使用DVCPRO数字录像机两年来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与普及,DVCPRO数字录像机以其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兼容性与开放性,广泛应用于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及播出中。本文首先阐述了DVCPRO数字录像机的基本性能,而后结合实践对DVCPRO数字录像机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及日常维护的一些经验体会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录像机以其优越的性价比,已进入各级电视台,逐步替代模拟录像机。数字录像机除了具有模拟录像机功能外,有的还具有音频混会、音频嵌入和音视频预读编辑等功能。特别在后期制作中,预读功能可以节省设备,还可以使一些制作更加方便简单。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后期制作,在利用数字录像机预读编辑功能制作节目时,发现和积累了一些体会和经验。本文着重谈一下数字录像机预读编辑功能的使用,在各种不同系统中使用预读功能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愿与同行进行交流,如有不妥之处,希望给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唐山电视台使用松下公司生产的DVCPRO数字录像机,主要设备是AJ-D640、AJ-D755、AJ-D930、AJ-D955等,在使用中经常遇到各种故障,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介绍这种数字录像机的基本性能和常见故障及维护经验。1 DVCPRO数字录像机的特点及性能1.1视频压缩方式DVCPRO采用DV压缩方  相似文献   

5.
一 大修项目提出的背景和环境 我台从1996年起陆续购入松下公司DVCPRO 25M和50M格式数字编辑录像机、摄录像机。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明显提升了我台节目制作质量水平,开始了我台技术装备的数字化进程,很好地推动了我台技术队伍乃至节目人员的数字化转型。 其中DVCPRO 25M设备主要使用于新闻节目制作,从购入至今始终处于满负荷状态工作,特别是最近总台新闻栏目全新改版,采编人员和节目量都大大增加,给前后期制作设备都带来更大压力。  相似文献   

6.
电视技术飞速友展,摄录设务数字化已成为总的趋势,目前各电视台已开始使用数字录像机、SONY、Penasonic、JVC等公司分别推出了Betacam—SX、 DVCAM、 DVCPRO及Digital-S四种格式录像机,这四种录像机今后将厂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系统。该文就DV及DVCPRO格式录像机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图像出现马赛克砚象”、“图像右侧镶彩色边”等问题及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从模拟向数字的转化 ,对于广大电视台来说 ,不是简单的将原有模拟设备更新为数字设备 ,而是要确立一条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全方位系统解决方案。为了满足电视台端到端数字化改造的要求 ,Sony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基于 MPEG技术 (该技术已经被全世界广播业界确定为数字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的标准 )的新产品 ,MSW 2 0 0 0系列编辑录像机正是其中一例。MSW 2 0 0 0系列编辑录像机 ,不仅能满足电视台高质量新闻及后期节目制作的需求 ,同时也符合新一代非线性及制作网络应用的要求. MSW 2 0 0 0系列编辑录像机采用了 MPEG 2 P@ML压缩算法 ,帧…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与普及,DVCPRO数字录像机已大量应用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成为数字设备的主流格式之一。我台从2000年开始引进和使用DVCPRO数字设备,结合三年来使用DVCPRO数字录像机的实践,谈一些应用经验。大连电视台以前用的模拟设备都是索尼的Betacam系列,图像质量和机器的稳定性都不错。DVCPRO数字录像机和其它格式(JVC的Digital-S、索尼的数字 Betacam DVCAM)的数字录像设备相比,在质量上并不占优势,但其价格低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与开放性,因而成为我台在数字化进程中的首选。(1) 兼容性DVCPRO使用l/4英寸金属微粒磁…  相似文献   

9.
在经过几年的数字化改造之后,目前在各电视台和电视机构中,数字录像机已经大量取代模拟录像机而成为主流机型。数字Betacam、Betacam SX、D-9等格式录像机都得到广泛使用,特别显DV系列录像机(包括DVCAM和DVCPRO、DVCPRO50录像机),更以其优质的性能、出色的画质、灵活的适用性、小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录像机是电视节目制作系统中使用最频繁的基本设备。首先,拍摄的素材要用录像机记录下来,此后,素材的剪接和其它节目源一起进行编辑、特技处理、加字幕、配音等后期制作的多道工序,节目带的制作,直到节目的播出都要用录像机来完成,因此录像机已成为电视台和节目制作单位用量最多的设备之一。在模拟录像机的情况下,每经过一次录放,录像带上的图像质量就要下降一次,这就使节目制作受到很大的限制。图像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录放通道的噪声和多次色编  相似文献   

11.
刘巍 《电视工程》2006,(3):58-59
本文以Panasonic DVCPRO 50M为例,详细介绍了对编辑录像机的日常维护过程及注意事项,从而为安全播出和节目制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当前广播电视设备的更新不断加快,这使得各中小型电视台普遍存在着录像机种类繁多、型号杂乱的现象。而中小型电视台又不像专业电视台那样具有鲜明的部门栏目条块分割,往往是一机多用,多机联用,一个编辑室配备有多种型号的编辑设备来完成全台的节目编辑工作。既要同时编辑节目,又要保证视频技术指标,因此对设备连线要求很高。每次制作节目时有时需要字幕机,有时需要数字特技,有时又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设备,各种类型录像机由于信号输出不同需要更换,这样造成每次制作节目时都需要更换视频及音频连线,很不方便,尤其是每一次换线,经…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基于数字视频信号压缩技术的数字录像机和计算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给视频领域带来了质的飞跃。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大家已经不象几年前那样处于观望阶段,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和制作单位纷纷采用了数字多媒体用以提高节目质量。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工作过程就是把所需的视频、音频素材输入硬盘,在硬盘中经过剪辑,加上特技、效果,从而完成节目的制作。非线性编辑系统取代了传统的特技台、调音台和  相似文献   

14.
松下电器DVCPRO数字摄录像设备,以其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受到各级电视台节目采编人员的青睐。本文作者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若干经验体会,总结成文。文章中详细讲解了DVCPRO正确操作使用要领及DVCPRO的维护与维修经验,对使用DVCPRO设备的采编人员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引言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视技术由模拟走向数字化已是必然的趋势。而对于很多电视台,特别是对于新闻节目的制作,通过构建一个网络化的平台,可以实现新闻素材的共享,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非线性编辑技术的优势,更可以在此基础上整合工作流程,提高节目的制作效率。而如何构建这一网络,则需要根据各电视台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确定设计方案。招远电视台自1997年开始了采编设备的数字化,目前所有摄录和编辑设备已经全部集中到了DVCPRO格式上,数字编辑机采用的是AJ-D455MC。200…  相似文献   

16.
松下录像机DVCPRO是1996年松下公司在DV格式基础上推出的一种新的数字格式。由于松下DVCPRO系列的录像机重量轻,图像质量好,性价比高等优点,现在已经逐步成为各家电视台数字化改造的首选产品。  相似文献   

17.
在以数字录像机为中心的数字制作系统中,松下电器推出的DVCPRO系列,到目前为止已经从25M、50M发展到DVCPRO HD(100M),覆盖从标准清晰度电视到高清晰度电视领域并与民用的DV格式具有互换性。这一切都是以1/4英寸磁带的通用平台上来拓展的。为记录更高的码率,作为高清晰度电视的高级制作手段还有HD D5系列产品,它全面支持世界各种演播室规格的高质量节目制作,已在好莱坞等高级制作场所作为一种公认的标准,受到高度好评。  相似文献   

18.
陈晓荣 《中国有线电视》2007,(15):1423-1424
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推进,设备的数字化更新换代成为重点,松下公司广播电视系统部顺应国内广播电视业发展的需求,所开发的DVCPRO系列录像机在国内各大中型电视台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编辑制作环节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9.
如果需要进行现场制作,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录像机。在转播车中将配置一系列不同用途的录像机,用于信号的上载和必要的重放。现场直播结束后磁带将送回电视台进行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时如果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则需要进行额外的素材上载。编辑完成后,成品节目将再次记录到录像带中,作为节目交换、播出的媒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各电视台和电视节目单位均处于设备由模拟向数字过渡的过程中。近两年来,中央电视台和各级电视制作单位已经装备了大量的数字摄编录设备,其中最常见的数字格式录像机主要有三种数字格式:Sony公司的Betcam SX,松下公司的DVCPRO和JVC公司的Digit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