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刘兴洁  张光华 《西南造纸》2005,34(1):39-40,45
主要介绍了聚丙烯酰胺(PAM)及其接枝共聚物在各类造纸助留体系中的助留助滤机理及应用,探讨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出聚丙烯酰胺在造纸助留助滤体系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今后应发挥其优势,为造纸工业服务。  相似文献   

2.
新型结构两性聚丙烯酰胺增强、助留助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新型结构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增强、助留助滤作用。结果表明,其对各种废纸浆及非木材纸浆均具有良好的增强、助留助滤效果外,不仅能与硫酸铝复配使用,更适合中性抄纸的要求。两性聚丙烯酰胺除了具有良好的增强、助留助滤效果,还具有很好的辅助施胶效果,用量为O.2%时,可使纸浆施胶度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3.
阳离子聚合物/聚铝类微粒子助留助滤体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微粒子助留助滤体系一般由带正电荷的合成或天然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和带负电荷的无机微粒子组成。与普通双聚合物助留体系相比,微粒子助留助滤体系不仅提高纸料留着率 (尤其对纸料中的细小组分有较高的留着率 ),还改善纸料滤水性能和纸页匀度。国外采用的微粒子助留助滤体系多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膨润土和阳离子淀粉 /胶体二氧化硅。我国的微粒子助留助滤技术还处于研究与开发阶段,其中在阳离子淀粉 /(现场合成 )胶体氢氧化铝微粒子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阳离子聚合物 /聚铝类微粒子体系就不需要专门的商品微粒子,而是利用聚铝类无机聚合…  相似文献   

4.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膨润土微粒体系的助留助滤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ydrocol”体系是典型的微粒助留体系之一,一般由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改性膨润土组成。本文主要研究此微粒体系对漂白麦草浆的助留助滤作用,探讨CPAM、改性膨润土用量对助留助滤效果的影响,并结合纸页的扫描电镜初步探讨微粒助留助滤的机理。结果表明:“Hydrocol”系统形成的微絮聚可以进一步提高浆料的滤水性、填料的留着率,并能改善纸页强度。  相似文献   

5.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助留助滤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自制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用于麦草浆的助留助滤实验,并与进口产品进行了对比,探讨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阳离子单体含量和用量等因素对助留助滤的影响,得出了较适宜的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6.
改性聚丙烯酰胺助滤,助留,增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改性聚丙烯酰胺用于蔗渣漂白化学浆时的助滤、助留、增强效果,并对其效果的规律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影响助滤、助留和增强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打浆度,其次是助剂用量和pH值,木浆高配比对助剂的作用有不利影响。加助剂后,纸页的白度、滤水性能、填料留着率、裂断长均有较大提高,撕裂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酰胺在各类造纸助留助滤体系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聚丙烯酰胺(PAM)及其接枝共聚物在各类造纸助留体系中的助留助滤机理及应用,探讨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出聚丙烯酰胺在造纸助留助滤体系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今后应发挥其优势,为造纸工业服务。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阳离子瓜尔胶(CGG)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组成的双元助留助滤体系在轻型纸生产中的使用情况。通过CPAM/CGG双元助留助滤体系与单元CPAM助留助滤系统和CPAM/APAM(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双元助留助滤体系的对比,确定CPAM/CGG双元助留助滤体系更适合于轻型纸。当CPAM/CGG双元助留助滤体系中的CPAM、CGG用量均为0.4 kg/t(纸)时,其使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研究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与纳米结晶纤维素(Nano Crystallization Cellulose,简称NCC)及其二元体系对桉木浆抄造助留助滤的效果。结果表明:相同离子度的CPAM(离子度30%),400万分子量的助留助滤性能优于300万分子量,CPAM单添加体系助留助滤有较好效果;单独添加NCC对助留助滤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明显;NCC/CPAM二元体系在一定的用量范围内有优异的助留助滤作用,其效果要优于CPAM和NCC单添加体系。  相似文献   

10.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对漂白麦草浆的助留助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将水溶液共聚法合成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用于漂白麦草浆的助留助滤实验,探讨了浆料pH值、温度、打浆度等因素对其助留助滤效果的影响,并与进口CPAM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自行研制的CPAM能显提高浆料中填料的留着率并改善浆料的滤水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二次纤维中加入分子量为2,200万的APAM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高分子量的APAM对二次纤维中的填料有较高的留着率,与此同时纸张物理强度呈下降趋势。APAM用量在0.2%以后,物理强度才稍有回升。高分子量的APAM助留效果较其助滤效果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12.
两性聚丙烯酰胺在废纸浆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进行了两性聚丙烯酰胺对废纸浆成纸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M对废浆有较好的增强作用。废纸浆的种类、浆料的pH值及PAM添加量是影响PAM增强效果的主要因素。PAM用量为吨纸添加3-5kg时有较为理想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3.
聚合氯化铝对漂白麦草浆的助留助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总铝浓度和碱化度的聚合氯化铝在助留助滤方面没有明显差别。聚合氯化铝与两性淀粉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协同作用,能显提高漂白麦草浆纸料的一次留着率及其滤水性,并且在中、碱性条件下可达到较好的留着效果。此外,搅拌速度和接触时间对漂白麦草浆的一次留着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二次纤维的特性,总结了近几年二次纤维专用的几类助留助滤剂和助留体系-聚丙烯酰胺、变性淀粉、聚氧化乙烯/辅助助剂、聚乙烯亚胺等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并对二次纤维专用助留助滤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阳离子淀粉和两性淀粉在不同施胶环境下,不同用量的变性淀粉对纸张物理强度的影响以及对于抄纸过程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性淀粉比阳离子淀粉有更宽泛的pH值应用范围,在相同加入量的情况下,两性淀粉对于纸张的增强效果比阳离子淀粉更显著,它能有效地提高纸页的强度,增加细料的留着率,改善浆料的滤水性能.  相似文献   

16.
许桂红 《造纸科学与技术》2007,26(6):98-100,104
本文研究了核壳乳液聚合法合成水包水型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乳液造纸增强剂,同时研究了反应单体配体、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AmPAM乳液性能及对成纸增强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两性瓜尔胶接枝共聚物在蔗渣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两性瓜尔胶接枝共聚物(LGG-g-PAM)在蔗渣漂白硫酸盐浆中的助留助撼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LGG-g-PAM7对浆料具有很好的助留和增强双重效果。LGG-g-PAM10显示出对沉淀碳酸钙(PCC)优越的助留效果。体系适宜DH范围是7~9,且该体系受高电导率的影响很小。细小纤维的首程留着率(FPR)随DDJ转速的增大而减小,但在转速小于1000r/min下助剂仍具有很好的助留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动态滤水(DDJ)实验,通过细小纤维单程留着率和滤水时间对纳米TiO2胶体与改性淀粉双元体系的助留助滤效果进行考察。研究该双元体系复配对纸张强度的影响及对白水循环中溶解和胶体物质(DCS)的除去与控制。结果表明,与阳离子淀粉(CS)相比,两性淀粉(AmS)与纳米TiO2双元体系有更好的协同作用,当淀粉用量不同、纳米TiO2用量约为0.4%时,细小组分单程留着率可增加5~12个百分点;纳米TiO2对AmS有正面的影响;AmS与纳米TiO2胶体复配对DCS的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两性淀粉(AmS)、纳米TiO2单元体系、纳米TiO2-AmS双元体系、阳离子淀粉(CS)/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三元体系对全脱墨浆(DIP)的动态絮聚作用,并考察这几种助留助滤体系在白水循环使用情况下,对抄造纸页部分性能及白水中DCS去除效果的影响.动态絮聚实验表明:AmS单元体系几乎没有去除DCS的作用,增大用量还会使体系的DCS残留量更高;纳米TiO2单元体系有一定的DCS去除效果; TiO2-AmS双元体系不仅提高了DCS的去除效果,还降低试剂用量,当其用量为0.16%(TiO2)-0.4%(AmS)时,DCS的去除率达到50%以上;三元体系的助留助滤效果较好,但是DCS的去除效果一般.白水循环使用抄纸实验表明:纳米TiO2-AmS体系对残余油墨的捕集能力最强,对DCS的去除效果也最好,在白水循环抄纸进行到22次时,DCS的富集量达到平衡,白水离心处理后CODCr值为43 mg/L左右,较好抑制了DCS的进一步富集;三元体系在循环进行到52次时,其离心处理后白水CODCr值稳定在65 mg/L左右.  相似文献   

20.
影响两性聚丙烯酰胺助留助滤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动态滤水仪(DDJ),对影响两性聚丙烯酰胺助留、助滤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