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灯盏花素的提取与分离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灯盏乙素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灯盏乙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对灯盏花中灯盏花素的提取方法及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较优提取方法为超声波提取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超声波提取法的最优工艺为:以10倍量的70%乙醇提取3次,每次60 min.此时,所得浸膏中灯盏乙素含量达到2.15%,提取率达到83.39%.超声波提取法是一种快速、简便、高效且稳定可行的灯盏花素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灯盏花素为原料,在乙二醇-水-盐酸体系中,将原料中的灯盏花乙素水解转化为野黄芩素;中间体野黄芩素在醋酸钾与吡啶的共同催化作用下,经醋酐酰化制得最终产物四乙酰野黄芩素。第一步反应产率为81.3%,所得产物野黄芩素纯度达99.8%;第二步反应产率86.1%,所得产物四乙酰野黄芩素纯度达98.4%。所得产物结构经UV,IR,MS,13CNMR,1HNMR所证实。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灯盏花石油醚浸提物的化学成分.采用升华和硅胶柱色谱方法分离灯盏花石油醚浸膏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同时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灯盏花石油醚浸膏的化学成分,通过NIST数据系统检索与质谱资料核对鉴定其结构.从灯盏花石油醚浸膏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是焦袂康酸和硬脂酸,其中硬脂酸化合物为首次从灯盏花中分离得到;GC-MS共分离出了27个峰,鉴定了其中的24个,灯盏花石油醚浸提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长链脂肪族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5.
研究灯盏花粗提物中野黄芩苷的制备工艺。通过酸沉法,从灯盏花粗提物中分离得到总黄酮沉淀物,以甲醇为溶剂进行结晶,得到野黄芩苷。结果表明,灯盏花粗提物酸沉pH为1.5,灯盏花总黄酮得率为3.27%,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所得一次、二次沉淀中野黄芩苷含量分别为92.0%和87.9%,甲醇结晶得到的野黄芩苷含量为94.7%。  相似文献   

6.
赵晓洋  薛珊 《河南化工》2010,27(5):24-26
总结近年来灯盏花素的提取技术和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为灯盏花素的提取工业化提供依据,并指出灯盏花结构修饰的关键在于提高灯盏乙素的水溶性,为进一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HPLC法测定灯盏花素胶囊中野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魏  彭红  廖夫生 《广州化工》2013,41(4):138-139
建立了灯盏花素胶囊中野黄芩苷的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测定胶囊中野黄芩苷的含量,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40℃,进样量20 uL,流动相:甲醇-0.1%磷酸(40∶6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5 nm。野黄芩苷在20~160μg/mL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0.46%。本方法操作快速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灯盏花素片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灯盏花全草为原材料。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灯盏花石油醚浸膏的化学成分,首先用超声波提取法得粗提浸膏,再用石油醚萃取,得石油醚浸膏。然后对展开剂进行优化选择,确定较优方法:先用石油醚∶丙酮(3∶1)对样品进行洗脱,再用氯仿∶甲醇(10∶1)对样品进行洗脱,分离效果最理想。最后从灯盏花石油醚浸膏中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查阅文献确定其结构为硬脂酸。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致残率、致死率均高,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生命安全,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一直是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所以笔者选用降纤酶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观察其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将超声波技术和双水相萃取技术耦合用于提取灯盏花中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30、超声提取15min,此时总黄酮平均得率为6.01%.将该方法与常规醇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率相当,但超声波-双水相提取法快速,简便,提取与分离能同时完成,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6例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以及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将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24h尿蛋白定量(UAE)的影响。治疗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下降,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丹红注射液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的作用,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改善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灯盏花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灯盏花素为我国西南地区特有药材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黄酮类有效成分,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效果显著.从药理作用、制备方法、含量检测以及制剂应用等四个方面对灯盏花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灯盏花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0%。观察组总有效率95%。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灯盏花素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总有效率优于复方丹参治疗,视力提高优于复方丹参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灯盏花农药残留的LC-MS/MS测定方法。采用1%冰醋酸为溶剂,提取,经固相分散萃取管(QuEChERs净化管)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经实验,农药残留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平均回收率为75.5%~122.9%,RSD为0.8%~8.0%;精密度RSD为0.31%~3.45%,方法检出限为0.005~0.100 mg/kg;定量限为0.015~0.300 mg/kg。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灯盏花开发利用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灯盏花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鏊定出灯盏花石油醚提取部分中5个化合物,分别为灯盏乙素、黄芩苷、芹菜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山矾碱或阿西米罗宾.为进一步研究灯盏花的活性成分及开发其药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唐婷  邱艳明  李志华  黄丹 《山东化工》2022,51(1):56-59,64
目的:优选灯盏花素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法以45 min累积溶出率为指标,优选出灯盏花素包合物制备的载体材料及制备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选出其最佳制备工艺;采用最佳制备工艺在相同条件下,制备三批包合物,考察其重现性,并采用X-ray衍射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灯盏花素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包合...  相似文献   

18.
研究灯盏花素对阿托伐他汀药物体内转运过程的影响,为两药在临床的合理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小鼠/大鼠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单独给药组,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给药组,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时间段采集组织及胆汁样品,样品经处理后进行HPLC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与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用药后,阿托伐他汀迅速进入小鼠体内后,0.5h即可被检测到。灯盏花素显著增加阿托伐他汀在各组织中的浓度。排泄研究中,灯盏花素显著降低阿托伐他汀的胆汁排泄量。结论:灯盏花素影响了阿托伐他汀药物的组织分布、胆汁排泄,增强了阿托伐他汀对心脑血管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凌成利  杨兆祥  张伟 《化学试剂》2015,37(2):132-134,192
综述了标题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其中,植物提取方法主要是从灯盏花或野黄芩药材中提取分离得到。化学合成方法有全合成和半合成方法,全合成方法以5,6,7,4'-四甲氧基黄酮为起始原料,采用不同的脱甲基试剂合成标题化合物;半合成方法是用灯盏花乙素经水解断糖苷键合成标题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张怀斌  马丽英  刘向勇  李怀祥 《化学试剂》2012,34(12):1068-1072
运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研究了Eu(Ⅲ)、Cu(Ⅱ)对灯盏花素(Breviscapinun,B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作用的扰动.金属离子存在时BR对BSA的猝灭机制未发生改变,通过计算获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KA、n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Cu(Ⅱ)的存在使得BR与BSA二者(BR-BSA)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均增大,二者的作用力并未发生变化;而Eu(Ⅲ)存在时,BR-BSA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均减小,BR-BSA之间的作用力由疏水作用变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从离子架桥作用、金属离子与BR的竞争作用,热力学参数的变化、配位化合物的形成等方面分析了影响BR-BSA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