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新型聚醚(EPEG)、丙烯酸、保坍功能小单体、L-抗坏血酸、双氧水、巯基乙酸为主要原料,于常温合成保坍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EBT-01)。通过与采用不同醚合成的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对比结果表明,该新型聚醚(EPEG)具有活性高、合成的产品性能好且稳定等优点。水泥净浆流动度及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合成工艺为:常温条件下,酸醚比2.5,酯醚比3.0,引发剂、链转移剂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0.28%、0.45%,滴加时间1 h,滴加结束后于15~35℃保温反应0.5 h。将EBT-01与通用减水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按m(EBT-01)∶m(PC-01)=4∶6进行复配时,混凝土2 h坍落度基本无损失。  相似文献   

2.
选用新型高活性EPEG大单体与丙烯酸、羟乙酯、封端磷酸酯等小单体反应,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影响试验确定合成抗泥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最佳工艺为:酸醚比2.0,酯醚比2.4,A料、B料的滴加时间分别为40、50 min,反应过程不控温,底料浓度60%,还原剂、链转移剂、封端磷酸酯用量分别为EPEG质量的0.23%、0.69%、4.30%。水泥净浆和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抗泥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保坍性,且对混凝土强度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用新型高活性大单体EPEG与丙烯酸、羟乙酯等小单体反应,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合成工艺参数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为:酸醚比2.0,酯醚比3.0,反应温度20℃,底料浓度60%,链转移剂、Vc、Na2S2O8、H2O2用量分别为EPEG质量的0.6%、0.3%、0.6%、1.5%,A料、B料滴加时间分别为30、60 min。对按最佳工艺合成的EPEG型保坍聚羧酸减水剂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水泥净浆和混凝土性能测试表明,合成减水剂具有优异的分散和保坍性能,同时对混凝土强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高强混凝土出现的黏度大及经时坍落度损失大等问题,以新型聚醚类大单体(EPEG)、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及巯基乙醇为主要原料,引入甲基丙烯基山梨醇酯小单体,在常温条件下通过L-抗坏血酸和双氧水氧化还原体系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通过水溶液聚合方式合成一种新型高保坍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BT-Z。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及单因素分析,研究了酸醚比、酯醚比及二元酯用量等因素对其保坍性能及降黏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出当酸醚比为3.5∶1,酯醚比为4∶1,二元酯用量为大单体质量的5.5%,链转移剂用量为大单体质量的0.5%时,BT-Z的保坍性能及降黏性能最佳,且具有较好的水泥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富马酸、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羟乙酯和羟丙酯为主要原材料,制得一种超级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考察了不同的酸醇比、链转移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滴加时间对不同时间净浆流动度缓释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马酸与TPEG的摩尔比为1:1,链转移剂的用量占TPEG的用量的0.12%,反应温度为60℃,滴加时间A组分为120min、B组分为150min时,该保坍剂的1~4h净浆流动度均在250~290mm,具有长时间的流动度保持性。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酸和501醚类单体为主要原料,在本体聚合条件下,采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一种固态聚羧酸减水剂。研究了反应温度、酸醚比、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滴加时间以及引发剂投料方式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65℃,酸醚比为4∶1,引发剂用量为大单体质量的0.4%,链转移剂用量为大单体质量的0.5%,滴加时间2 h,引发剂一次投料时合成的减水剂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最佳,在其折固掺量为0.14%时,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为280 mm、120 min流动度为285mm。对最佳合成条件下合成的减水剂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酸和501醚类大单体聚合反应顺利进行,合成产物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7.
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和不饱和单体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一种固态聚羧酸减水剂。研究了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酸醚比及反应温度对减水剂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7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5%,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50%,酸醚比为3.6,滴加时间为2 h时,合成的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和坍落度保持性最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新型聚醚大单体(EPEG)于常温条件,在引发剂作用下,1.5 h内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得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该减水剂具有低掺量、高减水率、低坍落度损失、分子结构设计自由度大、生产工艺绿色化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反应工艺参数为:酸醚比4.5,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用量均为单体总质量的0.4%,15~35℃条件下反应,滴加时间1.0 h,保温时间为0.5 h。  相似文献   

9.
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马来酸酐(MA)和甲基烯丙基磺酸钠(SMAS)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聚羧酸降黏剂M31.研究了酸醚比、反应温度、单体滴加时间、SMAS和引发剂用量对聚羧酸降黏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31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酸醚比2.5,SMAS和引发剂用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本体聚合工艺,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丙烯酸(AA)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研究了本体聚合工艺中反应温度、引发剂投料方式、引发剂用量、单体摩尔比和单体滴加时间对制备固体缓释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制备的固体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转化率略有提高,初始分散性逐渐降低,在80℃时缓释效果最佳;AINB用量为0.4%,采用滴加工艺,单体摩尔比为:n(AA)∶n(HEA)∶n(TPEG)=2.0∶2.5∶1.0,AA和HEA分别滴加3 h,所制备的减水剂分散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以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HPEG)、丙烯酸(AA)、马来酸二甲酯(DMM)为主要单体,通过引发体系对比,选取双氧水(H_2O_2)-过硫酸铵(APS)/维生素C(VC)-硫代硫酸钠(Na_2S_2O_3)为多元复合引发体系,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常温制备了一种高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PCE)。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合成最佳工艺条件为:氧化剂和还原剂质量比为5.5,酸醚比为4.25,链转移剂用量为大单体质量的0.5%,初始反应温度25℃,滴加时间2 h,酯醚比为0.3。混凝土试验表明,当减水剂折固掺量为0.12%时,减水率达34.5%,与其他减水剂相比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酸、501醚类单体和缓释单体A为主要原料,在本体聚合条件下,采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一种固态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研究了温度、酸醚比、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用量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70℃,引发剂用量为大单体质量的0.5%,链转移剂用量为大单体质量的0.4%,n(TPEG)∶n(AA)∶n(缓释单体A)=1.0∶3.5∶2.5时,所制备的固态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性能最佳,其性能与市售缓释型减水剂B相当。GPC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中大单体转化率高,产物均一。  相似文献   

13.
将聚醚胺与巴豆酸酰化后得到微交联单体,再与甲基丙烯酸、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HPEG)本体共聚得到一种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研究了大单体分子质量、酸醚比、微交联单体用量、引发剂BPO用量、反应温度、转速等因素对合成固体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大单体采用HPEG2400,酸醚比为4.4,微交联单体和引发剂用量分别为大单体质量的10%、1.3%,转速为800 r/min,反应温度为60℃时,合成的固体聚羧酸减水剂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EPEG)为大单体,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小单体,以双氧水与抗坏血酸作为氧化还原体系,巯基乙醇与次磷酸钠(NaH2PO2)作为链转移剂,合成了聚羧酸减水剂PC-220。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参数为底釜pH=5、滴加时间1 h。基于响应面设计方法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以石膏净浆流动度与水泥净浆流动度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优化后,确定了酸醚比为4.24,NaH2PO2用量为0.33%,AMPS用量为0.66%。优化后掺PC-220的石膏净浆流动度相对误差为1.3%、水泥净浆流动度相对误差为0.8%,表明响应面优化可行。应用结果表明,合成的PC-220在水泥基灌浆料与石膏自流平中的使用效果优于PC-530与PC-570。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高强混凝土黏度大、触变性差、泵送阻力大的问题,通过确定聚羧酸减水剂框架后分别调整酸醚比、链转移剂甲基丙烯磺酸钠用量、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用量,进行水泥砂浆试验、混凝土试验。经试验得知酸醚比为4.0、甲基丙烯磺酸钠用量为1.95%、甲基丙烯酸甲酯用量为2.78%、抗坏血酸为0.28%、过氧化氢用量为1.11%时减水剂性能最优降黏效果最好,并在不同保水、缓凝组分中挑选出降黏效果较好的聚谷氨酸、多聚磷酸钠两种辅助材料与降黏型减水剂配伍,配制出一种降黏型混凝土泵送剂,可将0.23水胶比的C90混凝土倒坍排空时间控制在10 s以内。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在低水胶比条件下出现的黏度大、流速慢、不易泵送等问题,研发了一种降黏型聚羧酸系减水剂。讨论酸醚比、甲基丙烯酸甲酯、引发剂、链转移剂用量等对减水剂分散性能及降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醚比为3.25,甲基丙烯酸甲酯、引发剂、链转移剂用量分别为单体质量的2.0%、0.75%、0.49%时,所合成的减水剂分散和保持性能最佳,且拌制的混凝土松软、流速快。与市售同类产品相比,合成减水剂能显著降低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黏度。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2014,(5)
以甲基丙烯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n=80)、丙烯酸、马来酸酐以及丙烯酸甲酯为原料,根据自由基聚合原理,合成出聚羧酸减水剂。并进行净浆流动度、保持性以及混凝土性能测试,以考察酸醚比、丙烯酸甲酯的用量、链转移剂的用量、反应温度以及还原剂种类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醚比为3.0∶1,丙烯酸甲酯用量为小分子共聚单体物质量的20%,链转移剂用量为共聚单体质量的0.47%,反应温度为40℃,采用进口还原剂的情况下,可制备出初始坍落度为160~180mm,1h坍落度大于150mm的小坍落度混凝土用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  相似文献   

18.
以低分子质量乙烯醚类(2+2型)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EPEG)为大单体,甲基丙烯基酒石酸(单酯)为小单体,巯基乙醇为链转移剂,在双氧水和维生素C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中与丙烯酸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得一种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PC-D.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得到其最佳反应工艺参数为:酸醚比5,链转移剂、甲基丙烯基酒石酸...  相似文献   

19.
采用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1200)、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和醋酸乙烯酯(VAc)进行四元共聚,合成了一种聚羧酸减水剂JN-1,采用正交试验探究了酸醚比、单体及链转移剂用量对净浆Marsh时间的影响,以此评价其降黏性能。结果表明,JN-1的最优合成工艺为:酸醚比为2.5,MAA用量为酸总物质的量的20%,VAc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ME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相较普通聚羧酸DJ-200和市售降黏型S901,JN-1具有更好的降黏性能和混凝土和易性,性能与市售进口降黏型B415接近,且不影响混凝土28 d强度。  相似文献   

20.
以聚醚大单体(TPEG)、丙烯酸(AA)、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主要原料,在AA与HEA摩尔比一定的条件下,用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替代部分AA,丙烯酸丁酯(BA)替代部分HEA,在水溶液聚合条件下常温合成一种具有超长缓释效果的聚羧酸减水剂。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各小单体比例和滴加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IR和GPC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28℃,酸醚比为5∶1,n(AA)∶n(HEA)=3.5∶6.5,SMAS替代率为7.5%,BA替代率为20%,预加混合小单体50%,A料滴加时间2 h,B料滴加时间2.5 h时,合成减水剂的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