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战以后,成都开始受到西方饮食文化较为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西方近代食品工业产品较为普遍地进入成都人的日常饮食之中,大大丰富了成都人的副食种类;西餐馆在成都的发展使成都餐饮业增添了新的行业形态;成都人开始逐步接受西方的现代饮食营养和饮食卫生观念。西方饮食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成都人饮食生活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汉代至元明时期是中西饮食文化交流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尤其是中国饮食文化向西方国家传播的内容不断丰富、途径不断增多,对西方人饮食生活的影响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式饮食初现于近代,西方列强轰开中国清政府的大门之后,西方人和西方文化习俗也随之带入中国。到民国时期,西式饮食开始流行,上海作为当时东方商业贸易中心,是外国侨民聚居之地,西式饮食发展尤为迅速。西式饮食的传入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独特的饮食为基础,造成了中国学术的浑不可分.中国的饮食文化被强纳入西方学科体系,导致有机整体的支解和“饮食之道”精华的遗弃;反映于图书分类法中,也存在着惊人的荒谬和混乱;没有学科地位,使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纵有重大成果也不能在学术建设中引起效应.晚近在世界学科发展的转折中,文化人类学兴起,饮食文化的归属已被确定,这使中国饮食之道可望得到认同,其改变世界生活的潜能可望发挥.  相似文献   

5.
秦饮食文化是中国周、秦、汉、唐饮食文明的概括,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发源滥觞,其广博深厚的内涵描述了中国人饮食生活的基本纲纪.文化体系的发展、兴盛、衰微受政治、经济、科学、社会、心理等要素的制约.近年来秦饮食文化的“刘郎又来”,一方面是饮食文化本身的生命特征所致,另一方面秦菜以客户的体验满足为诉求,秦饮食文化主题契合了体验经济的需求,因而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精绝国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史料对其记载十分缺乏,对于其社会生活各方面情况更是所知寥寥。文章拟利用近百年来尼雅遗址发现的考古材料和文书,从食物品种和饮食器具两方面还原汉晋时期精绝人的饮食生活。认为古代精绝国人的饮食结构主要以麦、粟等粮食为主食,以蔓菁等蔬菜和牛羊肉为副食,水果种类丰富,善饮酒。饮食器具则以陶制、木制的碗、盆为主,使用筷子、勺子进食。这种饮食文化既体现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流荟萃,也显示了汉文化在当地的强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建国60年来,我国内地的食生产和食生活经历了从饥饿到温饱再向小康变化的历程,部分发达地区还在建设基本现代化的饮食文化格局。具体可以从饮食文化的学科定位、内地人民食物生产和饮食生活概况的变化、中华饮食文化传统、食品安全和营养科学、饮食文化社团和学术交流、食科教育、饮食文艺、餐饮行业和餐饮文化等8个方面讨论这一变化过程,既总结已取得的成绩,也不回避发生的争论和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民族瑰宝发扬光大,从而使中国人民的饮食生活尽快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餐饮业的改革必须以把握中西方的饮食观念与民族心理的差别为前提,必须以如何弘扬、发展民族饮食文化、使之走向世界为基调,以烹饪工艺、筵席环境、菜肴质量等问题为改革内容.快餐是食品工业的一部分,它永远也代替不了烹饪文化.中国烹饪文化绝不是机械造出来的.中国的饮食保健自成一体,与西方的不同,但殊路同归,目的都是为了使人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达到防治疾病.不能因为中西方饮食保健的体式不同,而跟着西方人一起否定本民族的传统的饮食保健体式的存在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饮食文化系指饮食、饮食加工技艺、饮食营养保健,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经营管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思想观念、生活习俗与哲学体系之总和.对3大鲜明地域、8个独特国家、5个古朴民族和5种奇异宗教的饮食文化进行一些概略的评述,期盼能对食品业和餐饮业的开拓经营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国饮食文化,内容之丰富、涉及之广博,在世界饮食文化中可谓无以伦比,独树一帜.从两汉以前留传下来的文献看,我国饮食文化复杂的构体早在春秋前后就有其特定基础,特别是周统治者把日常饮食活动同宗教活动和政治活动联系得非常密切,从而使我国的饮食文化在当时就具备了博大精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也在进一步的加深。文章主要介绍了西餐礼仪的形成及主要内容,以期更好地满足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中西饮食文化的特点及现状的对比性分析,论证了整个中西文化在如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已经和谐地共存在一起,这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向多样性发展,提出应当尊重和容忍异质文化.  相似文献   

13.
清真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饮食有别于其他饮食.从清真饮食的内涵、伊斯兰教准许或禁止穆斯林食用食物的一些特殊规定,及其选料用料、菜点品种、烹法调味、筵席形式等方面的饮食特色,反映出独具宗教色彩的清真烹饪流派和伊斯兰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4.
《舌尖上的中国》是近期国内热播的一部关于中华饮食文化的纪录片。其意义不仅在于表现美食带给人们的感官体验,借以讲述的食物背后的人情故事更耐人寻味。在制作理念和语言表述上,其与国外优秀的食物影像志尚有距离,"过分美化、求真不足"是它引来争议的原因之一。这些争议恰恰鞭策国人反思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主要原因在于国民饮食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湖北自古被誉为千湖之省、水乡泽国、鱼米之乡,鱼类资源十分丰富,以鱼为原料的肴馔在湖北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湖北人吃鱼的历史相当悠久,烹饪鱼肴的技法多种多样,制作的鱼圆、鱼糕、鱼面别具一格,吃鱼过程中还寄托着美好的愿望,湖北的鱼肴文化与江南的鱼米文化相互激荡,对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赞岐乌冬面     
“米食文化”是日本食文化的主要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饮食的多元化,“面食文化”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日本特色面食“乌冬面”是由中国传入的唐菓子发展起来的,赞岐的乌冬面最为有名,其制作方法独特,面业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中西餐交流融和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西餐常用设备及工具在中餐烹调中的应用实践,并对传统中式烹饪理念提出了新的思路及见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烹饪与中国传统食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香、味、形是世界各国烹饪追求美食的共性所在.中国烹饪的特色与优势是中国传统食养学.加强对中国传统食养学的研究,对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烹饪的发展,提高国民的饮食生活质量,以及提升中国烹饪在国际上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食亦有道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饮食的背后却有丰富的内涵和道理,即食亦有道,饮食做到有道,才能体现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内涵,才能进一步展现国人的素质与文明,对于现代人们的饮食活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