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段CRD法位移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建斌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Z2):3653-3653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段为软弱地层三车道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主要采用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该隧道CRD法位移监控量测结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CRD法施工监控量测判断指标应以拱顶下沉为主,水平收敛为辅;拱顶下沉通常为最后收于一稳定值的台阶状上升曲线,各分部开挖引起的拱顶下沉增量呈一定比例关系,可用于对最终拱顶下沉量的预测和控制时机参考,施工中应重点控制引起约占总下沉量一半的CRD1初期支护尽早封闭;该隧道陆域段CRD法施工中CRD1最终拱顶下沉控制标为200 mm比较合适。综合位移监测分析和现场施工经验认为,翔安隧道陆域段CRD法相邻导坑掌子面间距控制为10~15 m,每循环开挖1.0~1.5 m(极软弱地段只允许开挖0.5 m)后立即支护,导坑内台阶长度控制在6 m以内,及时封闭仰拱,对控制最终拱顶下沉和保证支护结构稳定性成效良好,对隧道后续施工控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我国第一条大断面、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海底隧道在防排水设计施工中的主要技术方案和措施,以及目前该海底隧道已建和正在建设中的防排水工程的实际情况。该海底隧道最深处在海平面以下70 m,衬砌结构承受0.7 MPa水压力。整个海底隧道均处在海平面以下,在海水及陆域地下水的包围之中。所以该隧道防排水采用从初期支护、防水板铺设、分区防水、施工缝、变形缝等细部防水、埋设纵横向盲管到高性能混凝土自防水等,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多道防水,刚柔结合的防水技术。 相似文献
3.
结合厦门翔安隧道的地质水文条件和施工特点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建立有效的预警及保障体系,最终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4.
5.
厦门海底隧道地层变形监测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海底隧道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将临着陆域段地层大变形、砂层施工控制、全风化花岗岩地层变形机制以及如何穿越结构交界面和全(强)风化深槽(囊)等诸多难题,这些都迫切需要深入研究海底隧道上覆地层的变形规律以及地层变形发展的机制和控制技术。通过陆域段地层变形实测以及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较好地反应了地层变形的分布、发展规律,地下水的运行、作用机制,以及地层大变形发生的力学原因。同时,也较好地描述了海底隧道中围岩-衬砌结构-超前支护-注浆加固-地下水,这一结构体系在地层变形中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海底隧道陆域段顺利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和安全保障,也为即将通过海域软弱风化深槽作研究准备。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观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进一步说明围岩、地下水以及相应的施工控制是海底隧道的三大核心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防水设计,以及工程所用的PVC防水板、止水带等防水材料,重点阐述了铺设PVC防水板、安装背贴式止水带与防渗肋条、安装注浆系统的施工工艺,以及防水板焊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焊缝质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防水施工措施及几种措施组成的防水体系。论证了以堵为主,排堵结合的可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右线隧道在穿越F1风化深槽不良地质段时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阐述了帷幕注浆施工工艺及注浆效果评定,总结了帷幕注浆在穿越F1风化深槽过不良地质段大断面隧道软弱围岩及土石交界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数字化建模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围绕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首先在总结当前三维地层建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该工程的三棱柱地层实体模型。该模型将地质勘察钻孔数据离散为点源信息,采用Delaunay三角化算法对钻孔点的平面点集进行二维构网,由网格节点之间的联接关系所确定的钻孔之间的联接关系将钻孔连接成地层的三棱柱体表达,该模型体现便于存储、快速可视化和便于空间分析等优点。然后在三维图形平台上进行了隧道及附属设施的三维建模。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基于数字模型的信息查询、地层剖切、地层开挖等空间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9.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富水砂层注浆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富水砂层段进行注浆试验,采用钻孔取芯和压水的方法对注浆效果进行检验,摸索该条件下的一些注浆规律,提出注浆量、注浆压力、注浆速度、扩散半径等注浆参数。通过试验研究海水对浆液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延长初凝时间、减缓浆液强度上升的速度、稀释浆液并加剧不均匀扩散。结合翔安海底隧道施工注浆的经验可以得出,以上几个问题是在海水注浆中值得深入研究的,其研究结果可为厦门海底隧道注浆的设计、施工提供指导,并可为相关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防排水技术初步应用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守信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11):2247-2252
厦门翔安隧道陆域段多为回填土、砂土和强风化岩土地段,地下水发育,渗水量大。其浅滩段富水砂层和海域段4个风化深槽均直接与海水连通。翔安隧道地下水和海水总水头为50~70m,拱顶最大静水压力为0.65MPa,防水问题十分突出。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水头高度、涌水量、地下水对结构的腐蚀情况以及结构形式等因素,翔安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按"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多道防水,刚柔结合"的永久防排水原则,设计采用"全封闭"与局部"限量排导"相结合的防排水方案,主隧道在全、强风化、断层破碎带等渗水量较大的地段采用全封闭方案;在I,II级围岩等渗水量小的地段采用限量排导方案,允许少量渗水限量排放。服务隧道为近似圆形的小断面,全部采用全封闭衬砌方案。通过注浆堵水,加强结构的自防水功能,严格控制防水施工质量等措施构建防水体系,现场施工初步实践经验表明,翔安隧道防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效果比较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交叉隧道围岩收敛和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隧道数值模拟的研究很多,由于Y型隧道的设计施工复杂,目前还没有人进行数值研究。以南梁隧道中两条单线隧道合并为一条双线隧道的Y型交叉为背景,首先根据非线性Hoek-Brown准则得到岩体参数,然后用FLAC-3D根据该交叉段的施工方法进行三维数值计算,在不同的位置布置不同的观测面,探讨了单线隧道合并为双线隧道过程中各个观测面的变形破坏规律。综合多个观测面分析隧道开挖引起的位移、应力变化发现:随着单线隧道距离缩小,相互影响加剧,围岩压应力拉应力加大,位移变大,并且增加幅度渐渐变大,变化幅度最大为44.8%,合并为双线大概15 m后位移和应力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八车道大跨度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均有较大的难度,施工期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各道工序的相互影响、围岩多次扰动等导致施工力学行为极为复杂。结合福州机场二期高速公路八车道连拱隧道工程实践,在施工中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对该隧道围岩变形进行现场实时监测,并根据反馈的围岩变形状况判断隧道稳定性。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围岩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变形模式,并结合开挖扰动对围岩变形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复杂应力场中隧洞围岩位移变化规律,基于平面三向应力场中圆形隧洞析解理论,推导了平面三向应力场中隧洞围岩位移解析解,并通过Matlab软件编程,研究了围岩位移随应力场环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平面三向应力场中各因素对塑性区半径的影响规律与双向应力场中相似;平面三向应力场中当应力场比例系数λ1=1.0,λ2从1.0... 相似文献
14.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开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漳龙高速公路龙岩段乌石山隧道软弱围岩施工为对象,基于公路隧道开挖常用的全断面法、上下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小导坑法进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研究开挖方式对围岩的变形量、应力场、塑性区以及洞周整体稳定性的影响,从力学的角度选择最适合在公路隧道软弱围岩地层的开挖方法,为隧道的合理支护和施工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的影响,应用弹塑性损伤力学理论,根据不同的地应力情况,对施工工况下的圆形隧洞围岩进行应力和稳定性分析;通过算例分析了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对围岩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摩擦角对围岩损伤半径、应力、位移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粘聚力对围岩损伤半径、应力、位移的影响不太显著;所得结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陈静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Z1):2272-2276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anjiazhai soil gallery belonging to the project of diversion project of the Yellow River as an example,the essenti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tunnel excavation are analysed based upon in-site measurement of deep displacements for surrounding soil-mass,forces on steel rib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age,earth pressures and the compression between two supporting linings. The variation law of the above factors is studied,and some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monitoring are also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7.
浅埋岩质公路隧道爆破开挖时,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影响因素较多,施工安全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对密云火郎峪浅埋岩质公路隧道开挖施工过程进行了应力应变有限元计算分析和监控量测,结果对比分析可知,隧道开挖后拱顶存在明显的拱效应,拱脚处围岩压力集中,拱脚的安全直接影响到整个隧道的安全和施工;围岩压力、洞顶沉降和收敛监控量测表明,初衬支护后7d为构筑二次衬砌最理想的时机。正确的监测和计算分析可以预测和预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形和结构所受的应力大小,指导设计和施工,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深埋隧道煤层区围岩内部位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围岩内部位移为研究围岩变形、确定围岩松弛范围和检验支护参数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通过采用多点位移计对通渝深埋隧道C1煤层围岩深部位移的量测,分析了围岩深部位移-时间特征、位移-深度特征和围岩松弛范围,预测了围岩的变形发展趋势,并对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参数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对深埋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路玉敏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1993,(3)
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单轨巷道注浆支护时的围岩应力和位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注浆支护在限制围岩位移,改善围岩应力状态,减少围岩塑性区面积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支护效果,在水平地应力较大,围岩比较松散破碎的条件下,注浆支护是一种较好的支护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隧道位移智能化反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隧道工程的特点及位移反分析的必要性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隧道位移智能化反分析的特点、神经网络模型及输入输出参数。结合实例分析 ,证明了隧道位移智能化反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信息化施工及岩石力学反问题研究具用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